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人口学和经济学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二次大战前,人们主要考虑的是人口总量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口结构特别是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予以充分的注意。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步意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比人口总数的变动更能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及其若干社会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既是以往人口自身及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也是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未来生育水平、国民收入、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提供了最新资料。结合前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变动及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改变第三产业同第一、第二产业比例不相协调的状况。可以预见,在今后十五年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三次产业的在业人口结构也必将相应地发生重大的变动。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研究人口产业结构变动的课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诸如: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口产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如果是有规律性的,那么,我国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又将沿着怎样的模式运行?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调整人口产业结构时需要作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彭希哲 《南方人口》2001,16(1):10-15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政策和研究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益、重城市而轻农村的现象。应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和发展规律,将人口流动作为一种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变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及其变动趋势(1982~199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及其变动趋势(1982-1990)赵亚双(哈尔滨医科大学人口研究所哈尔滨150001)文化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教育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关文...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这是当今各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必将加速我国人口向市镇迁移和集聚,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城市化过程,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看,牵涉到社会各个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牵  相似文献   

7.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口自身和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的变化。人口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影响人口过程诸因素中社会经济发展是主要因素。一般说来,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经济和人口大体上是按相同的方向发展的,如果经济发展速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是农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范畴的重要性会日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农业剩余问题,包括农业剩余的生成,传导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剩余转移与工业化成长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人口变动条件下农业剩余的生成及其过程,这种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人口变动是如何影响农业剩余的生成,以及如何摆脱人口变动对农业剩余生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一人口的年龄结构不仅是研究人口学的基础资料,也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的依据之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一个国家(社会)的社会保障、经济活动及社会各领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延边朝鲜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特点,以期为延边地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人口增长宏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城市化程度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分布更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国情资料。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一般由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来自农村的人口迁入、农村迁入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新建市镇和原有市镇扩大辖区范围所增加的人口等四部分组成。中国虽有完整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日登记城乡人口出生、死亡、迁移等人口变动,定期汇总逐级上报。惟因登记簿册浩瀚,又限于手工汇总,所以只能提供人口变动大端资料。较为细致数据如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分布等则付厥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所提供的城镇人口数字,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本文拟以此为基准,结合作者的调查资料,使用间接推计方法,计算出城镇人口增长的来源分布。所得结果尽管是匡算数据,然而所依基准科学合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近似实际。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徐媛媛  孙浩  燕彬 《西北人口》2016,(5):112-118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扩大内需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基于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一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农村少儿抚养比和农村老年抚养比均与居民消费呈同向变动关系,有效地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则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的过程,不仅影响着城乡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影响着两地人口的变动。就其对人口变动的影响而言,乡村——城镇人口迁移不仅直接影响到城乡两地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空间的再分布过程,也影响着城乡人口年龄、性別等构成的变动。更为重要的是,迁移还直接影响迁移人口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从而更进一步地影响到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化和总人口的变动。随着乡村——城镇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它对人口变动的影响也日趋显著,本文仅就乡村城镇人口迁移影响妇女生育水平,进而影响总人口变动这一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与人口产业结构转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经济从传统结构发展为现代结构过程中,总要伴随人口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的现象。研究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动规律,对了解我国第一产业人口向其它产业转移的趋势,因势利导地促进我国人口产业结构转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有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正在我国农村发生着的深刻人口变动.这一变动已经或者将会给农村人口控制带来什么影响?我国农业人口转移与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关系如何?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上海郊区农村所作的有关调查,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口年龄构成指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性延续的过程,与社会经济变动密切相关。每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变动,都会影响到当时人口状况的变动,并波及到未来的人口变动。因而现状人口年龄构成是过去年份人口变动历史的写照,并可依据它预测未来人口发展动向,为制订人口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本文根据1990年《广州统计年鉴》提供的广州市区1989年人口年龄分组资料,分析广州市区的人口年龄构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而人口过程不是单纯的自然生理现象,其根本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属性,即人日的发展最终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决定的。任何社会经济政治变动都会相应地在人口上有所体现。人口变动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被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1991年后,随着俄罗斯联邦政体的变革及经济体制由传统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作为俄罗斯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人口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系…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研究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的特殊地位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另一个是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着眼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人口发展战略则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制订出总的方针和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发展战略是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9.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严格控制人口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口问题说到底实际上是农村人口问题。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能否搞好农村的人口控制工作,对于完成九十年代人口控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对山西农村的实际调查,对农民的高生育意愿和解决对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应预测人口本身的因素,如基数、性别、年龄结构等对人口变动的影响,而且应该预测经济社会因素对人口变动和妇女生育率的影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伟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超前预测经济社会变动及其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努力使计划生育工作对社会经济变动由滞后适应变同步协调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本文对未来十年辽宁省计划生育展望与建议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