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提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之一,也是导致“三年灾害”的祸根之一。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坚决支持并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人民公社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3年的“大跃进”彻底失败后,人民公社的弊端暴露无遗,但柯庆施仍然极力维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正确总结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2.
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首要课题。毛泽东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要代表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50年代后期开展的史无前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初步形成,充分肯定“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又适当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是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60年代大大发展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构想含有更多的左的和空想的成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和分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50周年。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时的讲话。从此,人民公社好的口号立即传遍了中国大地,全国农村很快就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仅两三个月全国农村就实现了公社化。1958年8月至1961年4月,我担任广东省封开县南丰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是公社化运动中的第一任公社书记,亲身经历了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我国兴起.伴随着运动的兴起,"共产风"在全国各地呈兴风作浪之势."共产风"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农村形势的稳定.中共中央、毛泽东曾在发现问题后加以制止,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条例的形式规范了人民公社,并采取了多项措施遏制"共产风".至此,"共产风"的I,-/题才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5.
朱德投半票     
《可乐》2007,(11)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央决定在全国成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全国范围内出现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泛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50年代后期为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础和引导亿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倡导建立人民公社。他的初步构想是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经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实现农业集体化,用集体化促现代化,扩大产业工人队伍,为以后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当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时,毛泽东亲自主持对农村政策作了调整,将人民公社稳定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之上。但是,毛泽东并未因此改变他构想的中国社会主义模式。这一点在他后来提倡办的“五七干校”中有所体现。无论人民公社还是“五七干校”,都包含着毛泽东构想社会主义模式思路的五个方面的内容:(1)实行“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2)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副渔结合;(3)全民武装,全民皆兵;(4)政社合一;(5)向全包下来的福利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7.
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相伴随的,是农村刮起了形形色色的"共产风"。"共产风"的出现,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的必然产物;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战争年代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也对"共产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1958年底至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的纠"左"中,毛泽东对"共产风"作了尖锐的批评,各地也通过算旧账的方式对"共产风"作了一定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一个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上海也和全国一样,正在掀起人民公社化的热潮。目前上海南市巡道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正以欢欣鼓舞的心情积极准备迎接人民公社的成立。可以预料,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全市都将分期分批地实现城市人民公社化。城市人民公社的大发展,和农村人民公社一样,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全国大跃进的产物;是广大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城市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人民公社一诞生,就象初升的太阳放射出鲜艳的光芒,显示出它不仅能促进生产高速度地发展,而且还是彻底改造旧城市、使之适合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的几年,在我党和国家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党先是发动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后由此引发了国民经济的严重下滑,在农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党在1961年发动农村大调查,为着手调整由“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做准备。“农业六十条”即是农村大调查的最重要的成果。它自1961年3月制定到最终通过,几经修改与反复。这修改与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党对人民公社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最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比较成熟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为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创新"与农村人民公社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和促成了人民公社化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为公社制度的确立准备了必要的政治、经济和组织等方面的条件。公社化的最终实现,是在中央的领导和规范下完成的。人民公社的制度模式是按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的构想设立的。即使是人民公社最激进、最具空想色彩的制度"创新",或得到了中央的首肯,或与他们的设想相吻合,在这方面农民群众所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充其量是中共领导人构想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焦金波 《南都学坛》2005,25(4):31-34
毛泽东思想认识的逐步深化,使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最终确立起来。然而,把生产队(相当于原初级社)为基本核算单位作为人民公社调整的最后界线(底线),混淆富裕程度不同和阶级分化的界限、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包产到户与单干的区别,强调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区使毛泽东中断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毛泽东与人民公社的调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也反映出毛泽东对人民公社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大办城市人民公社的浪潮,已经在全国各城市形成了一个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在这一伟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群众运动中,我国城市的政治、经济面貌和城市人民的精神面貌,都起了深刻的变化。最近我们在南市区红旗里弄委员会所属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这一个里弄委员会的变化、发展过程极其有力地说明: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组织起来走人民公社化道路是人心所向,城市人民公社正在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全国各地农村普实实現人民公社化以后,不仅公社的生产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在农村市場商品流通領域内也相应地出現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暸解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市場商品銷售的变化起見,最近我們曾經在江苏省吳縣望亭人民公社作了一番初步的調查。这个公社的情况,由于有一个望亭发电厂,职工人数較多,不一定能充分代表全国各地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情况,但大体上也已能看出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銷售市場所发生的变化。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市場的商品銷售发生了那些变化呢?根据我們在望亭人民公社所进行的調查,主要发生下列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特定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种历史性创造 ,它的发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原因 ,但“左”倾社会思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尤其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思潮、赶超思潮、中国历史上习惯性的阶级斗争思潮、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唯心思潮和传统的盲目服从思潮在 195 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它对人民公社的兴起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跃进民歌运动"与毛泽东青年时期曾一度钟情的"新村主义"有着极深的政治伦理联系。甚至可以说,新村主义作为—种意味深长的历史哲学情结,在毛泽东那里借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得到了全新的替代与复制,并与这种大规模的替代与复制一道演为举世咋舌奇观的"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16.
从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期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现实需要继续探索和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提出和发动为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寻常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史和农村管理体制变迁的理论探讨,运用档案及田野调查资料,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论述了西安市城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认为西安市城乡人民公社是一哄而起建立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有许多弊端,它的终结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8.
1958年秋天,在亚洲东部辽阔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一个初升的太阳,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它正在越来越强烈地发出巨大的热力和灿烂的光辉。通过整社运动,人民公社已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已经起着而且还将越来越强烈地起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的目的既是要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也是为维护人民公社体制、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树立一个好的样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情况,并通过支持召开一系列农业会议和批发中央文件来推动运动的深入开展。这场运动的终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大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九五八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在我国的許多城市中也出現了一些城市人民社公。这些公社已經得到巩固和发展。現在全国各城鎮正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完全可以相信,很快会在全国范圍內出现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夜鞘腥嗣窆绲某霈F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义主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