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雪红 《浙江学刊》2007,(6):206-210
对性别正义的强调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中心议题。本文力图探索自由主义的正义原则对现在中国的妇女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以及和谐家庭、家庭正义的建构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当今中国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如何将性别正义的概念整合进女性主义的政治学或女性主义的伦理学的框架内;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家庭不和谐的原因和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以便为构筑和谐家庭和家庭正义提供社会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展开了争论.英国新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诺曼.杰拉斯是这场争论的一个主要论者.他凭借分析主义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用文本证明马克思确实依据超历史的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由此构筑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系,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之一.杰拉斯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阐释,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局限性,挖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铃 《创新》2016,(4):63-69
现代工程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风险社会",工程风险分配的不公正会引发社会的不平等和非正义,因此,公正地分配工程风险是工程伦理学的重要课题。功利主义路径虽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没有充分尊重每个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更缺少道德上的逻辑支撑。自由主义路径充分尊重了人的自由权利,却从根本上祛除了道德前提。德性主义路径以道德为根基,包含功利主义的考量,也给自由主义留下了空间。因此,在工程风险的分配中,德性主义路径最能彰显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自托马斯·希尔的论文《人类卓越的理想与自然环境保护》从"什么样的人颁向于破坏自然"的视角,揭开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研究的序幕以来,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研究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在环境德性伦理合理性的论证、具体环境德性构成性的说明以及德性伦理在环境伦理学中的价值挖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环境德性伦理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研究中令人瞩目的学术风景。但是,它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疑难。  相似文献   

5.
孟军 《浙江学刊》2007,82(6):134-139
公民德性问题已经成为社群主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公民德性学说的阐释,认为这三种学说构成了西方近代以来公民德性观演进的主要环节;透视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典型地展示公民德性学说的丰富性及其内在张力,并为重建公民德性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德性、知识、理性、经验--法官的素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法官职业共同体而言,德性、知识、理性和经验是法官素质结构的重要部分,也是作为正义实现过程的司法对法官的特殊要求.如果说知识和经验是司法职业的基本要求,那么德性和理性则是司法职业的重要保障.法官缺乏知识和经验,无法胜任司法职业,而法官缺乏德性和理性,就易于导致裁判的不公,滋生司法的腐败,破坏公众的司法信仰.因此法官素质结构的完整性是各国法官职业化建构的共同追求.在当代中国,法官德性、知识、理性和经验的培育和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是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他对平等的重视,导致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向"平等"转换。他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使以权利为导向的自由主义取代了功利主义。诺齐克针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提出"持有的正义",从而在自由主义内部构成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麦金太尔站在社群主义的立场上,提出重视共同体的正义,直接对抗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柯亨利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指出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没有正确处理正义与自由、正义与私有财产、正义与自我所有的关系,论述罗尔斯仅将正义的主题界定为社会基本结构的不足,进而提出重视个人选择、个人风尚的正义。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俊人 《求是学刊》2007,34(1):14-23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扭转了欧美哲学界的研究方向,使伦理学问题重新回到哲学研究的中心。但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也遭遇了自由主义内部,即激进自由主义,以及自由主义外部,即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批评。文章从中国现实的角度提出了罗尔斯没有考虑的正义制度的实践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伦理学中,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从西方哲学与伦理学的源头开始,情感因其非理性特征在道德中要受到理性的控制和引导,从而导向善与德性。中世纪突出人的意志,爱成了最高的神性德性。近代发生了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历史争论,情感主义主张道德的基础是情感,奠定了情感在伦理学中的基础地位。现代伦理学在多维的视角下研究情感与道德的关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观点和理论,深化了情感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现代发展形式之一,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理论前沿,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本期所刊发的四篇文章是国内青年学者近期在应用伦理学的不同领域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一文重申了分配与生产、交换的同等地位,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阐述了分配正义与合理市场经济秩序构建的问题。《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一文则围绕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归属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虽然都有其历史渊源,并且可以部分地解决环境伦理的规范问题,但都缺乏内在的自洽性,这就暴露了环境伦理学作为学科之不成熟性的事实。《论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核心任务》一文探讨了公共行政的一般特性以及在中国的特殊问题,从而揭示了中国公共行政建设的重点所在。《论当代宗教的伦理化趋势》一文考察了全球化视阈下的宗教的新变化,特别是信仰伦理成分的加重使它在今日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环境正义理论的根本任务是为环境保护实践提供伦理基础和政策依据。在环境保护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中,由于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最引人注目,这促使环境正义理论的研究成为时代的主题。温茨的《环境正义论》以分配正义为主题,运用反思平衡的方法论原则,对当代西方正义诸理论与环境事务的关系做了系统而全面的表述,其反思平衡的环境正义论思想——同心圆理论,为解决环境保护实践的需要与社会正义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张力问题提供了理性的富有成效的思考,对中国环境正义理论的研究与环境保护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玉 《浙江学刊》2007,(6):140-143
公民身份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西方历史上共和主义传统与自由派传统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凸显出了不同的公民观,贡斯当与伯林分别对此进行了"古代人的政治自由"与"现代人的个人自由"以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二分,这样公民身份问题也就在这种二分法的基本框架中得以展开。社群主义的崛起虽然实现了政治哲学中心向共同体和成员资格的转变,但同时也强化了公民身份的二元对峙。而晚近以来的"公民资格"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的集体主义之间对立的一种超越,它把自由主义对正义的要求和共同体成员资格的要求整合到一起,也是对两种公民观的一种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康德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最伟大的道德哲学家,他的伦理学对当代伦理学影响巨大.舍勒的伦理学思想则被看作西方伦理学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对康德的伦理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所以分析对比康德与舍勒的伦理学思想对于我们把握西方伦理学发展史十分必要.本文从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三个方面对两人的伦理学思想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对西方伦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伦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孙仲 《浙江学刊》2012,(3):55-61
美国当代在世的最为著名的公共神学家可能是哈沃罗斯。然而悖论地是,他的名气来自他对美国公共社会的普遍抨击。他宣称自己只为教会写作,但是他的著作在教会圈子外面的知识界得到的关注却可能远远超出了其他当代美国神学家。哈沃罗斯所倡导的神学叫做"德性神学"或者"共同体德性神学"或者"叙事神学"。20世纪伦理学中的德性论复兴本身就是体现了当代主流的规则伦理学的不满。德性神学也是试图向公共社会说出新东西,批判其基本预设,展示异质选项,而非顺应和支持主流政治。唯有如此,反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公共社会,受到其注意,得到其尊重。  相似文献   

15.
马晓颖 《创新》2016,(2):55-62
共同体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思想流派,但其与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共同体伦理观念是分不开的。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都曾出现体现共同体理念的伦理思想。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共同体或是进行理论探索,或是进行理想寻求,或是将其作为理论探索和理性寻求的背景预设。这些相互之间有着深刻内在联系的共同体伦理思想,层累堆积,又循环往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代西方共同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人们理解当代共同体主义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启蒙现代性智识所指引下的世界秩序强调自由、民主、人权,成为既有国际事务裁决的道德标准。这种标准更多的是基于政治的或经济的衡量,仅能够反映个体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利益却无法反映个体对于公序良俗、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深刻反思了这种理性至上的伦理思维,人类的文明实践指明人类需要兼具理性与德性的伦理基础,全球政治实践需要理性思维,亦需要崇高的道德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了人类构建公序良俗的“公正世界”的蓝图,有效地克服了启蒙现代性理性至上的伦理思维给予现代人的人文危机,勾勒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5):84-87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形态。城邦正义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德性行动是城邦共和政治的基础,是实现城邦正义的根本。公民幸福是德性行动的目的和归宿。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本位)—德性行动(手段)—公民幸福(目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不仅有利于丰富政治学理论资源,而且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的德性伦理的角度审视希腊文明和希伯来传统的融合和张力。就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的德性伦理而言 ,它的进路相当特别。一方面它是犹太基督教的 ,另一方面它又是柏拉图主义的 ,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形成了奇异的悖论。从信仰而言 ,它的德性伦理侧重于“日常性”的向度 ;但就理性而论 ,它又非常形而上学。把日常性的伦理教导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放在一起进行整合 ,是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德性伦理的张力所在。本文试图展示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思想家是如何在不同传统的张力之间达成平衡 ,建构出基督教德性伦理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9.
福利权与财产自由权的冲突和调适——以正义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自由权是"对国家的自由".而福利权是"通过国家保障的权利",如何看待和调适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间的冲突是当代宪政思想的主题,其中不同学术流派对正义的阐释为我们分析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智识资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和以戴维·米勒为代表的社群主义者的"复合多元正义论"为公民的福利权进行辩护:新自由主义者诺奇克的"持有正义论"和哈耶克的"自由秩序正义论"则十分重视财产自由权的优先地位.在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正义观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社群主义、古典社会民主主义同新自由主义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受该理论影响,采取混合式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柔软的社会体系是当前欧洲福利国家调适上述冲突的一种被广泛尝试的方案.该方案对我国当前福利制度完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的首要本质是“认同”与“公民德性”。公民德性的塑造与培养为我国当下生成法治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根本性支撑,而个体认同与身份归属是公民德性建构的理论前设。其中,本体论前提是尊重个体道德地位与内在价值,故首先要维护公民自主性与个体自由的实现。这里,自主等同于个人自律,要求公民按照批判性评价及理性整合之后的价值、理想去行动;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决定了重建社会团结关键在于复兴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修复公民对团体和社群的价值认同,但慈善与志愿仍限于公民自愿的选择,并且在认可公民不参与政治公共生活自由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公共审议;最后,个人自主预设了竞争性多元主义的正当性,这为宽容原则提供了论证依据,宽容是包含着尊重的一种肯定性的包容,其中尊重基本人权与合乎理性是宽容的基础和底线。公民德性的塑造需要在生活世界中完成,而共同体的形成和凝聚则需要社会信任和公民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