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领导体制中,每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班子,都有一个成员担负总揽全局、统一指挥的责任。人们习惯把这个负全面责任的成员称为“一把手”。本文论述的对“一把手”监督,主要是指对党政主要领导者的监督。这是干部监督的重点,因而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面。 一、对“一把手”监督是干部监督的重点 加强干部监督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指出,“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负有重大的责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班子状况怎样,同‘…  相似文献   

2.
重视和加强一把手的建设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好不好看领导”。一个班子就象一个乐队,一把手就是这个乐队的指挥。乐队演奏时,如果指挥得好,就可以奏出动听的音乐,使人赏心悦目;指挥不好,则可能导致音律不齐,曲调错乱,使人听了不舒服。所以,就音乐来讲指挥是核心、是灵魂;就班子来讲,一把手是核心、是灵魂。事实也反复证明,一个班子的好与差,一个单位的先进与落后;虽然班子每个成员都有责任,但关键的、重要的责任在于~把手。因此,党委书记在班子中要当好领头雁,当好排头兵和领路人。要当好~把手,必须具备一把手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凡事都要—把手亲自抓。一把手在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主持全面工作,理应对辖区内的各项工作负总责。但是,一个正常运转的领导班子,绝对不是什么工作都由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成员都应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并按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把手在班子内部也有分工,除了主持全面工作,从全局的角度把握工作的大方向外,也分管一些重要方面的工作,如一些事关大局的政策的制定,用人等等。说到底,一把手在班子中是抓大事的。但是一些部门为了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动辄要求一把手亲自动手。有人对近几年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凡部署工作的,几乎都明确要求“作为一把手工程”或“一把手亲自负责”或“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这样做忽视了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削弱了副职的积极性。因为如果所有的工作都要一把手负责,势必导致一把手事必躬亲,在各项工作上平均用力,腾不出精力来谋大事、抓大事。同时,客观上干预了其他成员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影响了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大事小事都无法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贻误事业。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烂班子、散班子、懒班子、软班子,无论单位副职怎么调整,其结果往往是“春风依旧”,但如果换上一个优秀的一把手,必定“今非昔比”。这种现象我们习惯称之为“龙头效应”:一把手是龙头,龙头舞起来了,整个班子必定生龙活虎,具有“腾云驾雾、呼风唤  相似文献   

5.
一把手是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区的“主心骨”,在领导班子和社会活动中拥有无可置疑的驾驭权。一把手必须通过自己的权力、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来正确实施领导,发挥自己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些地方在调整领导班子时,不作具体分析,只听“一把手”的意见,一味把与“一把手”有矛盾的干部调离,给领导班子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挫伤了敢于直言的干部,影响了班子整体建设。班子成员从工作和事业出发,向单位“一把手”提出了不同意见.有时却被视为与“一把手”作对、闹不团结,并把他们调离,这样不仅会挫伤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廖星辉 《领导科学》2001,(21):50-51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一把手一旦失去人心,就可能造成整个班子的信任危机,于党的事业、个人的前途危害甚大。笔者在调查考察处、科两级单位班子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种类型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8.
就一个班子而言,由于各人的生活阅历、学识水平、兴趣爱好存在差异,表现在综合能力上有的相对强一些。有的特别是一些刚进班子的年轻干部相对弱一些。这本是一个正常现象。但不少一把手却偏爱能力较强的成员,在工作中遇到难事总是找他们商量,碰到棘手的事也总是交给他们去解决,而对弱势成员则缺少关注,平时很少与他们商讨问题,交办的任务也比较少,在工作分工上,弱势成员也只是分管一些相对容易或不太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曾志 《领导科学》2003,(1):32-33
长期以来,在班子配备上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用“强弱搭配”的方法来配班子,也就是以强带弱,将一些能力素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干部集中到一个班子,凑合成一个集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强弱搭配”有一定的合理性,确实对班子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弱搭配”配备班子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强弱搭配”本身就具有不平等性。配备班子强调组合性、平等性,无论是一把手,还是副职,都是党的干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别。对于班子的配备、干部的任免,政策性和原…  相似文献   

10.
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是单位群众关注的焦点、议论的热点、监督的重点,是班子成员言行的标杆、群众效仿的榜样。一把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和整个单位的发展水平、竞争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要想让单位和部门班子有正气、队伍有士气,一把手就必须严于律己,做到"四正"。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行领导体制中,无论哪一个单位或部门,都是由一个领导集团来实施领导,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领导班子。每个领导班子都有一个成员被组织、群体或集团赋予最高领导权力、负有第一位领导责任,具备统一领导、指挥和服务的特殊职能。人们习惯地称这个负有全面责任的主要领导者为“一把手”。在组织内部,“一把手”与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处于平等的政治地位,但由于“一把手”是一方领导班子及工作全局的首要负责者和“掌舵人”,因而在日常工作乃至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因此,“一把手”应清醒认识自身的历史地位,正…  相似文献   

12.
刘煜 《决策》2004,(7):41-41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核心,班子的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在班子的不团结问题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副职抱怨正职,单位或部门的许多事情自己不知情,如同局外人;也有的正职抱怨副职。副职分管的工作从不向自己汇报.不把自己看作“主事”的。正是这样的怨气致使一些班子无法工作,成员  相似文献   

13.
在县委班子中,县委书记是“班长”、“一把手”,处于一个重要、关键的岗位。在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中,县委书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起到定向作用,在科学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在选人用人上起到关键作用,在领导班子团结中起到核心作用,在廉政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
党政“一把手”能不能坚持好民主集中制,能不能把这个法宝运用好,是衡量我们会不会当“一把手”的一个重要标尺。实践中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不力,致使“一把手”形象错位,大体上可以表现为六种变态:一是“家长”式。只讲个人集中,不讲班子民主,高高在上,独断专横,自恃权高.以势压人,听不进不同意见,大事小事个人说了算,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决策凭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把手作为决策者,在单位工作中位置特殊,肩负重任,是一个单位的“领头雁”。实际工作中,一把手在决策上要拍板,在考察任用干部时要举手,下属工作有困难时要适时插手,在廉洁自律方面要管好自己的手,等等。一把手用“手”处最多,能否用好“手”已成为评价领导者水平高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把手要把好“手”,发挥好领导作用,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艺术,否则,就会导致领导活动的失败,给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贾星远 《领导科学》2001,(17):44-45
一个乡镇领导班子形象的好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取决于班子每个成员的自身素质和共同努力。但是,由于书记、乡镇长两个党政一把手的特殊地……  相似文献   

17.
一个领导班子的绩效如何,直接关系整个单位和部门的运转效能。一个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其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各展其长、积极工作。领导班子一旦存在冲突和矛盾,就难以整合各方优势,而且会使班子的创造力和综合实力在内耗中大大削弱。因此,一把手做好冲突管理,注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共事技巧,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一把手监督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把手处于班子的核心地位,其素质、能力、形象关系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班子的整体水平、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对树立……  相似文献   

19.
云景新 《领导科学》2005,(19):23-24
运用科学的领导理念建设班子,既是增强党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对党委书记加强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提高班子建设质量必须注重“三个统一”。一、努力把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做到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实践表明,越是整体能力强的班子,成员个性特点就越突出。在抓班子建设上,必须注重在共识、共知、共进中适度包容个体特性,通过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来强化班子建设的效能。应在坦诚互信中促进个性发展。长期以来,在班子建设上有的单位往往关注“一种声音”、“一个步调”多一些,对成员个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领导班子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一把手处于矛盾的焦点。尽管矛盾的起因不同,矛盾双方的对象不一,矛盾的表现形式差异很大,但许多矛盾最后还是会捅到一把手面前,需要一把手去“化瘀通脉”、妥善解决。面对班子中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