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盛宴的背后     
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人们开始大规模涉足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收藏爱好者队伍超亿人。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788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拍563915件(套)拍品,成交额高达288.52亿元。  相似文献   

2.
崔秋立 《职业》2020,(2):11-13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李克强总理也要求"要办好技工学校"。这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理解其深刻内涵,抓好贯彻落实,对于今后技工教育发挥优势、保持特色、健康持续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敬琏 《职业》2002,(6):8-9
最近几年来,政府提倡教育改革,打破了学校一律官办的老规矩,各地涌现了一批民办学校,与官办学校相竞争.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在民间兴学的潮流中提出的一些口号和出现的一些现象却使人不无隐忧.使我特别觉得不舒服的是有些地方办起了一种名为"贵族学校"的中等、初等乃至学前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两大文明的对视]2014年6月21日,在地中海文明的发祥地一希腊克里特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刚刚重新开馆的伊拉克利翁博物馆赠送一件三星堆出土文物复制品。跨越几千年历史的两大古老文明,以这种特独的方式"直视彼此的眼睛"。李总理送出的这件三星堆文物复制品,名为"青铜纵目面具"。它宽138、高66厘米,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张原为粉底红字的入场券,由于数十年的岁月流淌,它已失去了昔日的颜色。但是,作为个人珍藏的一件"文物",每观之,都会使我浮想联翩,思绪飞回43年前……  相似文献   

6.
小凡 《伴侣(A版)》2018,(5):21-23
从小学艺术,毕业走进文物世界 曹元元出生于1989年,辽宁人.她从小就对画画有着特别的兴趣,6岁开始学画,一画就是十几年,大学念的是上海一所艺术学院,学的是冷门专业,文物修复.毕业时她到四川博物院实习,然后顺理成章留下来工作.还记得第一次去川博,一眼看过去,都是忙碌的人,以及残破的画卷、碎裂的陶器、生了"绿锈"的青铜器……尽管之前她已经学了5年专业,仍然觉得很新奇,她对自己说:"曹元元,这里是你的地盘了."她早就了解到全国文物修复师队伍仅2000人,一位年长的文物修复师告诉她,修复师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失业,因为亟待修复的文物对于目前修复师的人数来说,几千年都修不完.对于一个相对"宅"的女生来说,这不失为一份理想的工作.曹元元喜静,曾经在画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对着石膏模型,可以琢磨几个小时都不厌倦.那些越过千年的东西,不说话就满身故事.修复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让后世的人还能看到它们,这是件有意义的事.自小就独立自主的曹元元一头扎进了天府之都的文物修复界.  相似文献   

7.
这是建国后对文物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天灾。国家文物局统计显示。汶川大地震。四川省7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馆藏文物损毁1839件,珍贵文物损毁151件。受损的馆藏文物数量将大幅度上升。在重庆、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市也有大批古迹和馆藏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  相似文献   

8.
高峰 《公关世界》2022,(3):22-24
文物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显得尤为珍贵.加之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价值内涵,这更引起了许多考古及其他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研究和发掘文物的价值,做好文物的宣传工作是博物馆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就博物馆文物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文物的宣传策略,探讨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及其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薛冬 《职业》2012,(26):25-26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所谓"做",就是强调"注重实践",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和"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这对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文兴 《公关世界》2008,(4):47-47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肖复兴在《□望新闻周刊》第49期撰文说,原计划在北京拍卖的四件国宝级的文物,被证实一件“战国至西汉年间九镶带钩”和两件“东汉御用漆器”为赝品,另一件“春秋四羊青铜器方壶”的鉴定工作尚在进行中。总估价达7210万元人民币的四件国宝级的文物,竟然有三件是假。  相似文献   

11.
正收藏家、《鉴宝》栏目评委马未都在鉴宝时的语言幽默诙谐、真情直率,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截了当说赝品一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拿着自己淘来的八件古董来到《鉴宝》栏目,让马未都品鉴。主持人说:"马先生,给您手套,帮我看看这八件文物。"马未都:"我不用手套,你那东西还没手套值钱呢!"主持人拿着一个佛龛问:"马先生,您看看这个。"马未都说:"这个最不靠谱。"主持人说:"马先  相似文献   

12.
有墙,就有了城。中国最早的古城在哪?一枚小小的邮票可以提供答案。特种邮票《城头山遗址》这方小小纸片的图案,浓缩的就是"中国第一古城"城头山遗址。画面图案分为两部分,即遗址泥土层截面图、稻田平面图和4件城头山出土的古文物。  相似文献   

13.
1989年4月,苏州,春风拂面,繁花似锦。刘达临教授陪着一位性学同行、美国的戴梦得教授在苏州游览,遇到了收藏界的一位朋友。“刘教授,我代你找到了一件文物,可能和你的性学研究有关系,你要吗?”啊,这件文物太美妙了。它是一个桃状的瓷器,从釉色来看,该是清代的东西了。它有一个盖,把盖打开,里面是一对瓷塑男女,呈交合状。原来,这个东西叫“压箱底”,是古代的一种性教育工具,平时置箱底以压邪,当女儿要出嫁时,母即揭以示女,晓以“夫妻之道”。要吗?当然要。刘达临毫不迟疑地付了钱。在旁的戴梦得教授(他以后被选为国际…  相似文献   

14.
虎嵩山与宁夏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是我国伊斯兰教普遍的教育形式,由明代伊斯兰教著名经师胡登洲创立。明末胡太师朝觐天方归来,观中国伊斯兰教景况不振,立志兴学,遂在陕西招收学子数人,研习阿文、波斯文之伊斯兰教经典,弘扬教义。一时间经堂教育在西北乃至全国兴旺发达,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生是一件复杂的工程,教育好"问题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根据在技工学校的工作经验,谈谈应如何对待"问题学生",使他们走上学习的正道.  相似文献   

16.
王丽 《老年世界》2014,(20):8-10
2014年8月9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天皇明仁和政府,要求迅速归还所掠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我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鲜为人知的是,促成此举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东北教授,20年间,他曾倾尽家财追讨这件现藏于日本皇宫、价值连城的唐代国宝!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在基层教学组织中发挥了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学,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突出性、中心性环节,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始终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目标,最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夯实根基.作为基层教学组织,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会计系注重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始终如一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学指导思想,并对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到位,把在财会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融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最新目标,保障了教学活动与育人工作的政治导向、专业导向与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18.
浅谈百色市红色旅游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绿俊 《职业时空》2008,4(4):40-41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旅游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特色旅游活动。百色是继延安和井冈山之后的第三块红色圣地,从2000年3月始就开展了以"邓小平足迹之旅"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活动,以当年左、右江武装起义留下的革命文物和纪念场馆为载体,开辟"红色之旅"旅游产品。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沿着"邓小平足迹之旅"到革命老区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考察旅游活动,为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百色市旅游局统计,2005年,百色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05.36万人次,同比增长58.2%,实现了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诚致谢意     
汪钦 《公关世界》2009,(6):63-63
被誉为“中华智慧的文化符号”的《大三国志展》归国汇报展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展。耗资巨大、历时三年;隹备、从全国34家文博单位遴选出的117件三国时期珍贵文物和著名军旅书法家张济海先生专为该展创作的33件书法作品同时展出,生动地再现了三国历史文化。其中曹操之父曹嵩的银缕玉衣、排列整齐的铜车马仪仗队等50余件展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育才、用才、留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更是对企业负责.而做好这一工作,其精髓是"从心出发、关爱人才",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不仅是一个企业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或是冲锋在前的销售精英,更多意义上是在每个平凡岗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