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九>》确定了终身监禁制度,规定犯贪污、受贿罪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终身监禁是一种依附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和无期徒刑制度的刑罚措施,是慎用死刑同时也是严惩贪腐的要求。同时,终身监禁制度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贪污、贿赂犯罪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犯罪,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不是仅仅用所贪污受贿的金钱的数量可以衡量的,严重贪污、贿赂与军事罪和叛国罪一样,可以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主张首先废除贪污贿赂罪死刑的说法,不符合刑罚设置的根据原理,也不具备立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据此,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  相似文献   

4.
受贿罪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变种,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受贿罪.新型受贿罪在司法认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客观地反映出了我国现行受贿罪立法的不尽完善.本文以新型受贿罪中性贿赂犯罪司法认定争议问题为思考对象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受贿罪刑事立法,利剑斩腐败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腐败不仅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而且从养生学角度看,腐败也极大地损害着腐败者的身心健康。巴西医生阿尼塞托&#183;马丁斯通过10年研究发现“腐败会间接导致死亡”。他将585名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与相同人数的廉洁官员对照,发现腐败者组有60%的人患较严重的疾病,而廉洁官员组和一般人的患病率相近,只占16%,  相似文献   

6.
人民网最新报道,与107名女人有染的五毒书记张二江,在服刑期间,因狱中著书立说,两次获立功减刑。张二江原为湖北天门市市委书记,2002年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这位五毒书记在落马前颇具江湖色彩。在位期间自诩为楚中良将,自1998年坐稳  相似文献   

7.
孟戈 《老年人》2013,(11):14-15
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有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8.
韩璀珺 《现代妇女》2014,(6):120-120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在第388条后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作为第388条之一,自修正案公布实施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反腐败刑事法律的建设,弥补了法律上的漏洞。在新增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的司法认定往往存在与其他传统受贿罪相混淆的现象,为此,笔者拟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食品监管渎职罪在我国现行刑法和行政法中有罪名设置和对应的刑罚标准,但均显不够完善,而食品安全罪的酿成及其危害后果的形成均与这项罪名有直接的联系,不对这一罪名予以更准确、更严格、更具体的规定,不足以规制这一犯罪,而食品渎职罪是食品安全罪的帮凶,是食品安全罪能够酿成和造成更大危害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0.
林春艳 《现代妇女》2014,(11):167-167
我国古代刑罚的发展与演变实质是统治者逐渐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变化总趋势是朝者逐渐轻刑化的方向直线前进的,但是中间的反复,呈现出局部的曲线。即唐朝之后民国之前(宋、元、明、清),统治者都是在天下大乱中夺的政权的,都强调治乱世用重典。所以这一时期当权者们虽都沿袭唐制,但他们的刑罚力度较前朝又趋野蛮、残酷、落后,并且重新复活了残害人的肌肤肢体的肉刑,死刑的执行方式也步步高增。这样又使刑罚返回到奴隶制时期的野蛮、落后与残酷,这是局部的曲线。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典型的非暴力、经济性犯罪的腐败犯罪,基于死刑的法治缺陷以及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罪质特征、产生原因等,贪污罪、受贿罪死刑的废止是中国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前景。但是受制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尤其是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制约,立即或者在短期内废止严重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死刑尚不现实,因而需要对严重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死刑从立法和司法上予以严格控制。立法控制由于能够在源头上实现限制死刑适用的目标,因而立法控制是死刑  相似文献   

12.
“惩罚性和严厉性是刑罚基本的天然属性。正是这种属性 ,在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上造成了威慑和恐怖的效应 ,而达成人们远罪避害的心理和行为定向 ,”②使潜在的犯罪人打消犯罪意图 ,并预防犯罪的发生。但是 ,犯罪行为的存在表明刑罚并非“威力无穷” ,而且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 ,其效力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研究的是就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 ,刑罚的威慑的实际作用如何?造成刑罚威慑作用有限性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利用刑罚的威慑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刑罚威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预防作用刑罚威摄是指通过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理念重大变革体现之一,也是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新亮点。社工专业人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行为、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矫正,充分彰显了对犯罪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文明进步。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司法局也在实践和探索专业社工介入社区矫正的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决定对犯罪人判处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活动不属于刑罚裁量活动,因而缓刑制度不应包含在刑罚裁量制度中;缓刑不涉及刑罚执行问题,因而不属于刑罚执行方法,应当将缓刑归入刑罚消灭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5.
受贿罪已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公共权力的滥用紧密相关。文中拟从理性犯罪决策的成本与收益模型入手.研究受贿罪的产生机理.提出如下对策:应控制或减少犯罪收益,增大犯罪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从而最终预防和减少受贿犯罪。  相似文献   

16.
设立青少年犯罪刑事惩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上海市长宁区少年法庭的司法实践,提出应确立适应国际化和国情化的我国青少年犯罪刑罚的新方法,以预防、教育为主,服务、处罚为辅,青少年犯罪刑罚的首位和主体应该是矫治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刑法是一种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刑法的探究来阐述其所应用的范围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直接的意义上,我国试点和试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根本上,社区矫正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转型深化、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刑罚理念和制度的重大进步,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探索。而社会工作元素进入  相似文献   

19.
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或极刑,是国家对罪行极其恶劣的罪犯所适用的剥夺其生命的刑罚,它是所有刑罚当中最为严厉的一种。但是我国现阶段确实还不能废除死刑,需要完善死刑,改革死刑,更好地发挥死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己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它在历史长河中没有被淘汰,而且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利己主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界定利己主义及其历史演变,并且对其产生的危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