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爱默生作为"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他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就如我们的孔圣人一般: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以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为研究主题的学者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
爱默生在吸取道家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个人主义 ,道家思想跟个人主义有相似之处 ,却并非个人主义 ,也不可能造就出个人主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老子和爱默生的思想主张 ,揭示爱默生对老子思想的扬弃 ,并进一步论证爱默生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传统和美国历史、社会现实相互影响的结果 ,从而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自然的观点上,无论是他的“超灵”学说,还是他对于“个人主义”的强调都是以自然为载体。他的这些主要观点在他的《论自然》、《论自立》和《美国学者》等几部代表作品中得以清晰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爱默生塑造"美国人"的全部秘密皆隐藏在他的"自立"学说中.甚至可以说,美国乃至美国人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便发源于这种学说.这不仅因为爱默生的"自立"概念蕴含了美国人独立自主、乐观向上的自强精神,更重要的是,其中隐藏着深厚的宗教内涵.正是这种宗教内涵,成为美国民族和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本文探讨和分析了"自立"学说的宗教内涵,进而揭示其何以成为美国人的生命之源,如何奠定了美国实用主义宗教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5.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理论和自助自立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同一和整体观,而自助自立真正得以实现的前提是遵循同一性和整体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论爱默生《论自助》中的超验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在《论自助》中的体现。肯定了在美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下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毕竟超验主义思想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其核心仍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7.
爱默生对美国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在美国成功地由一个沉闷的以加尔文教为权威的清教社会过渡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爱默生及其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爱默生思想的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他对美国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本关于爱默生的传记说爱默生是“最智慧的美国人”“,是“美国的孔子,新英格兰的所罗亚斯德,马萨诸塞的佛陀”.爱默生当得起这样的赞誉.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解放者,是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者,是他肩负起了他那个时代的美国民族发言人的重任.一个民族若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必须具备文化上的独立,精神上的成熟.就中国的情况来讲,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步入思想上的成熟期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一大批先哲以他们精绝的言论  相似文献   

9.
《论自然》是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拉尔夫·爱默生的代表作。世人多谓《论自然》是一篇礼赞自然的抒情之文,其实不尽然。爱默生创作《论自然》的目的并非为表达对自然的欣赏之情,而意在为新兴的美国发展提供思想上的支撑可以试从爱默生的形上观、爱默生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爱默生的"自然"阐释这三方面对《论自然》进行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爱默生的实用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三大论题,即:宗教、实践和真理.作为早于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先驱人物,爱默生的实用主义哲学既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又开启了新的哲学传统,对美国的实用主义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思想常被诟病没有完整的体系,但那些简短的论见,正是撞击历史铜墙铁壁发出的火光,也是燎原整个美国实用主义传统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美国的个人主义也由传统个人主义转变为新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内涵的变化带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变化,为美国的社会合作与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美国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政治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主义一词最初是托克菲尔用来指杰克逊时代的美国社会哲学,当时美国人正在根据个人的概念组织社会,个人主义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隔绝状态。他认为,这种情形最后将导致灾难的结局:孤立的自由和大众的专制。所以他要人们联合起来创造社会秩序,建立一种保护个人的制度。但爱默生却反对政府权力,他不害怕孤寂的个人隔绝状态。他相信有二种自然秩序保证人们的基本一致,但人是靠离开社会重新开始而发现这个秩序的。杰克逊派的纲领就是建筑在这种信念上面,把社会看作原于化个人的总和。这种见解在宗教思想里表现得特别显著。人脱离社会独立更新的观念,是一些宗教的普遍假定。美国在西部开发时期,就是在边疆上不断地重新开始。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造成了社会的相互依赖。这时个人主义的理想虽然不变,而有关这种理想的行动却不可能了。竇勒看到了这个困难,但仍坚持这一理想,要把这种理想扩展到美国的精神生活。作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放弃天然秩序和个人充分自由的观念。他主张从两方面考察个人主义理想的意义,即个人第一的信念和这种理想赖以表现的历史结构,因此现在需要探求个人主义的新定义中一个能够保护个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艾里香 《社区》2009,(17):56-56
爱默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被林肯誉为“美国的孔子”,其书被奥巴马称做最爱读的书。为什么美国两位总统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他的出奇与传神之处都在哪里?读爱默生的代表作《自立》(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斯芬克斯"(Sphinx)是爱默生创作的一首诗歌,也是希腊一个神话传说."斯芬克斯"诗通过诗人与斯芬克斯之间对话,触及了古老的哲学问题--人的意义和"名"与"实"的问题.爱默生借用斯芬克斯神话批评传统形而上学把复杂的宇宙简化为一条最终的法则,等于关闭了进一步揭示宇宙真相的大门.爱默生始终把人的意义问题放到自然中考察,因此,他的真理观已经脱离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理性框架,而与中国传统哲学老子的真理观有奇妙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7.
对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几点思考--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为例,对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对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剖析、思考,意在帮助我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个人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子",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相似文献   

19.
爱默生主张抛弃经验,凭借直觉去感受世界和追求真理。他坚信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化,是个象征体系。诗人是见者、言者、先知和语言创造者,是个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惟有诗人才能刻画自然并揭示真理。本文旨在考察爱默生超验主义诗学理论所包含的代表性人物、智性感受、化石的诗歌和催生韵律的主题等四个基本要素在惠特曼、弗罗斯特、庞德、奥尔森等现当代重要美国诗人诗歌创作中的体现,进而揭示爱默生对构建美国诗歌传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实用主义的视角解读爱默生的作品,提炼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实践观三方面的核心思想,我们发现他持有人本世界观、实用价值观和多元人生观。爱默生将上帝从天堂"移居"到超验的"自我",从关心"神"的问题转移到关心"人"的问题,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他摒弃了传统二元对立式看待世界的模式,兼收宗教治心和科学治物两者的实用性。爱默生还提倡积极行动,敢于创造,承认差异,多元包容等实用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