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与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看,现代经济的竞争,往往体现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与速度之争。但科技成果的开发及其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目前社会资金的积聚、分配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格局下,如何建立适应科技资金投入、发展规律的科技产业投融资体系,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需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现状与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法》的实施,科技投融资体制开始打…  相似文献   

2.
提出建立以加工型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开发园的构想,这是一种创新。在全国,还没有以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园区。桂林既是知名度较高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农林生态发展较好的城市,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旅游和农林是桂林市的两大经济支柱,建立农业企业开发园区的思路为桂林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着重从建立农业产业化开发园区的根据、基本框架及政策扶持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西部经济大开发中面临的突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对策。一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二是退耕还林(草);三是开发和利用矿能资源;四是开发水资源;五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六是以科技为先导;七是促进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治省方略     
“九五”期间湖南经济建设八大任务:强化农业基础,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调整改造,促进国有工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围绕增强后劲,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步伐;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控制物价涨幅,坚决抑制通货膨胀;狠抓开源节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抓好科技教育,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突出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九五”和到2010年工作的指导方针:(1)进一步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3)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的促进长三角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对策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智力资源优势,同企业联合攻关;三地政府联合进行制度创新,优化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统一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充分吸纳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与外资研发中心进行合作;创建科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协会,为产学研深入广泛的合作奠定基础;建立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制度,解除科技人才的一切后顾之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转移立法,鼓励科技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科技产业化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科技经济史、科技生产力理论、高科技产业化的现状及对策方面提出几点看法,请学者专家们指正。一、从科技经济史来看,高科技产业化是科技产业化在现时代的体现,是历史的必然所谓科技产业化,是指在科学的重大发现及技术的重大发明后出现了先导技术的突破,引起了社会生产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的产业的过程。科技产业化是同技术革命相伴进行的,技术革命又必然出现科技产业化的过程,科技产业化带来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从而形成产业革命。科技产业化是…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发展属于城市化的范畴,研究的是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小城镇是小区域内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联结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桥梁,既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传统户籍制度却将劳动力分割分明显的两块——城镇和农村,阻碍了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户籍改革的呼声迭起。   1、传统户籍制度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和集约经营,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农业再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  相似文献   

8.
科技产业化研究的新成果─—评《科技产业论─—科技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研究》隋映辉先生撰写的《科技产业论一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书,从经济与科技的交流处,对科技产业的演进、成长,运行机制和产业结构、战略政策等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加快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河东区近几年发展的实践看,培植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路径;推进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升产业化管理水平,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0.
三、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紧密结合的总体思路、实施策略和若干政策建议(一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 ,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 ,抓住机遇 ,大胆探索和试验 ,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以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推进技术创新 ,构建有利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和真正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而紧密的结合。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使兰州经济发展系统形成以制度与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新机制和新格局 ,促使兰州在国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要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须解决:一、诸生产要素的组合;二、相关技术的组合;三、战略、生产、销售和研究与发展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科教兴豫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优先重点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落实不够;科技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科技教育体制存在有弊端;教育科技与经济脱节。主要对策有:建立完善科教发展的合理机制;加强素质教育,搞好学科与专业建设;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还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即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经营还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建设滞后;缺乏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产业链条短;低水平重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采取的对策有: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构建产业化经营中的技术创新体系;处长和优化产业性;调整和优化结构;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基本认识与对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基本认识与对策构想庞敏赵昌文一、对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认识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就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为什么科技要与经济相结合,如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认为科技工作面向经济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要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研究开发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进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全面推进基础性研究、开发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佳形式,可以通过加快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发,搞好技术引进和创新,发展有利于技术转让的中介机构,建立地区和行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和推广网络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江苏经济将面临国际经济科技的更大压力,亟需培育科技研究、开发与转化的综合优势,形成科技增长极。根据国际经验,把院校科研与科技开发以及生产园区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一体化整合,更有利于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综合优势,有利于形成科技创业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文化氛围。南京有全国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城南、城北已有大学城、工业园的良好基础,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可以建设集大学园、科技园、工业园和创业园融为一体的“南京科学城”。  相似文献   

17.
运用德尔菲-层次分析法建立农业文化与物质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5个农业文化与物质遗产资源项目的产业化开发价值,从历史传承、科教文化、经济开发和艺术审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出适宜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项目,评价项目的产业化开发程度。按照评价结果,将我国国内15个研究对象分为半产业开发完成类、有待产业开发类和保护类三大类,从而为项目的产业化开发类型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保康县位居鄂西北山区,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山区资源优势正在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化,建成了粮食、烤烟、茶叶、食用菌、干鲜果、木本药材、用材林、畜牧、家禽、蔬菜油料等10大基地。将十大基地项目按产业化组织运作,按市场需求,对资源开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系列化服务。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新机制,使山区经济开发进入快车道。为达此目的,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抓认识使动农业产业化对迅速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农业意义重大。一是可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由相互脱节变为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9.
刘纯彬 《江淮论坛》2009,(4):192-192
生物经济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学者斯坦·戴维斯和克里斯托弗·迈耶于2000年5月正式提出的。几乎同时,中国国内学者也开始了生物经济的开创性研究,提出生物经济是以生物科技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经济形态。自此,生物经济概念在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日本、新加坡、欧盟、澳大利亚等纷纷将发展生物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作为国家研发重点,予以重点投入,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科技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生物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点。中国政府也于2003年确定了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即切实加强源头创新,重视集成应用,积极推进产业化,确保生物安全,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隋映辉先生的新作《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中国发展论的世纪研究与思考》,从战略高度研究与分析了中国在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为我们认识21世纪的中国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21世纪发展的框架体系,作者用相当的篇幅,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大市场战略资源的开发;科技产业化的构筑以及区域集团的形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向,作者提出,从长期来看,支持中国经济繁荣和快速发展的要素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科技创新、产业调整、劳动者素质、体制变革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