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渔父词是宋代文学重要的创作领地,但在两宋300多年的进程中,因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经历等方面的不同,渔父词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本文通过分析苏轼、朱敦儒、陆游、张炎为代表的四个不同时期的渔父词作,揭示在同样的渔父身上所隐含的宋代文人的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2.
苏词辨伪     
苏词辨伪邹同庆,王宗堂近年来,我们在纂著《苏武词编年校注》时,发现苏轼与他人重出词近百首。其中有四十多首是苏轼词误作他人词;有十余首因现存文献不足,尚难断定是苏轼作或是他人作,只好暂作重出互见处理;另有四十多首,则为他人词误作苏武词。现选出误作苏轼词...  相似文献   

3.
中唐时,在岳州洞庭诗歌史上,张志和创作的《渔父歌》(青草湖中月正圆)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岳州洞庭诗歌中的第一首专咏洞庭的词,也是第一首以渔父为题材的词。本文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探讨《渔父歌》在岳州出现的主客观原因,并就其对岳州洞庭诗歌产生的影响作一个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诗、词、文等都有卓著成就。在词方面,他首创豪放词风,对后人有深远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首创豪放词风的代表作品,历来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四人帮”以所谓“儒法斗争”模式对苏轼及其作品妄加种种罪责;粉碎“四人帮”后,也还有人认为《念奴娇》这首词是“豪放的躯壳里装着虚无主义灵魂”,宣扬了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组著名的诗文。对这组诗文,研究者多把词与赋的主题割裂开来,实际上,这组诗文构筑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对主体——人的  相似文献   

6.
清人王文诰的《苏诗总案》是一部完备、详赡的苏轼年谱,详细考论了苏轼一生的出处行藏。同时还首次对苏轼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年,成为后来苏轼文集、苏轼词集的编年基础。《总案》在作品编年方面可谓功不可没,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文诰的一些结论并非无懈可击,而后人往往盲从王氏,一再沿袭其错,故有必要对《总案》进行辨误工作。试举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文词各一首,作尝试分析,重新编年,以见《总案》之误。  相似文献   

7.
论苏轼词的多样化艺术风格赵解放历来评论者一般都认为,苏轼的词以豪放而称誉,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豪放派。但事实上,(东坡乐府)三百首词作中,堪称豪放词的还不到三分之一,更多的作品是具有绸缨婉转之度的婉约词,更有许多旷达词。如果只认为苏拭...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词中的名篇 ,但是从前却很少有人对这首词的系年、本事、写意和寄托等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而本文则认为苏轼这首咏物词当作于元丰三年五月之前 ,词旨在针砭时政、哀国忧世 ,并且在表现方法上继承了古代诗词寄托的传统 ,进而充分肯定了这首词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词影响广泛,但其题旨却众说纷纭难有确解。题旨解读上的分歧首先源自这首词系年的困难。论者将本词系于密州、惠州、定州等时期难以成立。考察苏轼大半生创作情况,结合此词所使用意象看,本词当作于词人黄州时期。而细绎文本,则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寓有作者政治落拓情怀、意蕴深厚的小词。  相似文献   

10.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公元一0七六年),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怀念其兄弟子由时所作。它清丽明朗,情调健康,想象丰富,熔抒情、写景、议论为一炉,在当时那些叙写离情别绪的词里,确实是卓尔不群的。苏轼自己也很喜爱这首词,二年后,在《中秋月三首》里他曾不无自豪地说:“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北宋词话家胡仔对这首词极为推崇,他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志和的词作别具魅力,其深化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文学形象——"渔父",并使之广为流传。这与张志和身为道士,因而在文学创作中尽情运用了道教文化的哲学和审美因素有关,而高雅的人格形象,也使其美学思想独放异彩。张志和的作品《渔父词》、《玄真子外篇》充分展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寄情山水的淳朴之美、复归本真的质朴之美、超脱世俗的诗意践行之美。  相似文献   

12.
浅论苏轼的寓言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一代文坛领袖,无论在诗、词、散文哪一方面,他的成就都足以代表他的那个时代,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但是,由于已往人们对寓言文学不够重视,苏轼的寓言作品,包括寓言散文和寓言诗,至今也不曾被人重视。其实,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是足以和他在其他方面的地位相称的。单就诗歌来说,在今存《苏轼诗集》中,就有一百二、三十首寓言作品,其中  相似文献   

13.
福建仙溪傅氏家族在宋代是一个研究苏轼的世家,其成员著有多部研究苏轼的著作。傅藻的《东坡纪年录》是宋代最著名的东坡年谱。此谱的特点就是严格依据东坡本人的作品来排定苏轼的生平,并努力将其可考的作品一一系年。傅共的《东坡和陶诗解》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注释苏轼和陶诗的著作,也是一部新发现的宋人注苏诗之作。傅共注苏轼和陶诗注重释意,在学术上亦有一定的价值。傅幹的《注坡词》是现存最早的东坡词注本,《注坡词》在东坡词的背景介绍、语意解释以及词意阐释上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而其对苏词中"今典"的解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傅幹还用了"以苏注苏"的方法,用苏轼的其他作品来印证其词。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而他处变不惊、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本文以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解读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超然心境。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历代诗余》、《唐五代词》诸本都有李煜的《渔父》词二首,现依《唐五代诗》本抄录如下:其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其二一櫂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两首词是一个有机体,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一个主题。无言的桃李,以她灿烂的鲜花,为渔父送来了春天。有人曾说过:“落花有意,流水无  相似文献   

16.
《满庭芳·归去来兮》用跳跃的、纵横交错的笔法,将诗人半生事迹、一生向往浓缩在这首短短的词中,真实反映了苏轼的遭遇、情感和思想,完全可以将它看成苏轼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17.
苏轼贬谪惠州时期的咏梅词《西江月》,是一首颇负盛名的作品.宋毛晋《圣求词跋》云:“其《咏梅》词寄调《东风第一枝》,先辈与坡仙《西江月》并称.”词云: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关于这首词的编年和主旨,《东坡乐府笺》云:“王案:丙子十月,梅开作.”《渔隐丛话》:“《冷斋夜话》云:‘东坡在惠州,作梅词.时侍几朝云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在《附考》中,又引《冷斋夜话》云:‘东坡渡海(此有误,朝云之亡在东坡渡海之前,——  相似文献   

18.
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作中,有近十分之一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归去”意向,即“归去”词,按照“归去”的不同方向,可将它们划分为归隐词、归仙词和归朝词。归隐词,顾名思义,是苏轼带有解甲归田意图的作品,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与逃避;归仙词是他丢下心灵包袱、追求并享受自由的作品;而归朝词则集中体现了苏轼的儒家入世思想,是其执着于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满庭芳·归去来来兮》用跳跃的、纵横交错的笔法,将诗人半生事迹、一生向往浓缩在这首短短的词中,真实反映了苏轼的遭遇、情感和思想,完全可以将它看成苏轼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20.
嘉祐四年(1059年),苏洵、苏轼、苏辙第二次共同赴京。苏轼在此次途中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包含着诗人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模糊思考与探索。这一哲学思考成为苏轼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它起源于这一时期,成熟于黄州《赤壁赋》,而《赤壁赋》之后苏轼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一哲学思想的发轫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南行集》苏轼诗歌的江水意象中。在此次进京途中,苏轼与江水意象二者之间实现了双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