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主客体二元分裂是认知主体性哲学的根本难题。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即独立自主或者个人的自由意志,它彰显于近代西方哲学,并集中表现为认知主体性。这种认知主体性哲学的创立者是笛卡尔,此后经过康德和黑格尔的发展过程,即表现为主客体不断分裂以及力图在理性的范围内加以解决的基本态势。笛卡尔的"我思"把外在世界设定为客体并与自我意识处于分裂之中;康德试图通过"先验意识"来解决主客体的二元分裂,而感性、知性、理性以及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划分又进一步导致理性的界限;黑格尔从"实体即主体"出发,走向了绝对精神,致使人改变现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变成了理性的认识过程。综上,主客体二元分裂的难题在认识论哲学的范围内不能得到解决。因为认知主体性哲学进一步导致技术理性的扩张以及占有性的个体主体和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它是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1840─1919)中国人民(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言和精神依托,中国近代哲学必须独树一帜,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国古代哲学的惰性、奴性和陈腐性,营造新的哲学构架和价值体系。这使中国近代哲学显示了与古代哲学的对立和差异,带有鲜明和浓重的转型特征。自从盘古开天地到鸦片战争,中国大地上虽然屡经改朝换代,更名改姓,但始终是中国人支撑政权。这是一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中国人始终是中国的主人。鸦片战争急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把近代的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的屈辱深渊。亡国灭种的危险强烈…  相似文献   

3.
近代哲学表面看来是"认识论转向"之后产生的意识哲学,但无论转向,还是意识哲学,都无法真正说清近代世界观的本质,反而需要以真理的内在性为前提。真理的内在性在近代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追求确定性和主体性控制。而这两个主要特征的实质则是近代人抛弃了高于人之上的秩序,只允许被人承认的秩序存在。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的主体性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的主体性概念[美]J.弗拉克斯王海平译一、难以捉摸的主体主体性是西方思想界17世纪以后的一个核心概念。有关主体性的各种理论都涉及到现代西方思想的关键人物──主体。主体的责任非常重大。它在哲学和政治学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哲学上,主体为我们的知...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及其主体性原则的辩护者。他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完全消解态度 ,以交往行为理论克服了意识哲学的局限性 ,主张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不可分离 ,坚持了现代性理想 ,高扬了主体性旗帜。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 ,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学,主要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缺乏对主体的全面认识。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第一个深入系统地探讨人的存在整体性和生动性的文本,其主体思想可以归结为“主体世界”理论。作者从“他人”这一独特角度梳理了黑格尔关于主体生成的观点,表明主体乃是一种主体际的存在,它必生成于世界之中。世界中的主体境况是“主体世界”理论所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归为“异化”概念。本文把“主体世界”置于现代哲学的视野之下,以期超出纯粹哲学史研究的范畴,显示“主体世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报刊上不断有文章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中国哲学史来说,这个问题也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全局。因此,它引起各方面同志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其主要理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古代“很少涉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清清楚楚地分成两大阵营,应该是近代哲学的特点。”哲学基本问题究竟是否存在呢?如果它存在的话,那它是否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呢!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一直是研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论人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哲学界关于主体性的著述颇多,这对于深入研究主体问题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空泛、抽象之弊。我以为,要使此种研究深入问题的底层,就须对主体意识、主体活动、主体存在方式及存在世界等问题作展开研究;而主体意识的研究又须首当其冲,因为主体之所以为主体,首先在于有主体意识,再则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也是当今中国哲人的首要任务。本文只就主体意识的内容作一简要阐释,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人的主体意识是什么?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主体意识就是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身意识的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在近代经笛卡尔的方法加工而得以突显;而后自康德哲学始方以理论的形态面对世人。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的主体哲学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康德哲学中自身意识概念的双重含义纯粹的自身意识和经验的自身意识。这个分析表明,经验自身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一个标志,而他关于纯粹自身意识的观点则显然在理论的层面上失足于反思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9月出版了魏义霞副教授著的《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以下简称《透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新见的力著,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近代哲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虽然出现了一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但是这些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对某个人物思想的具体研究,宏观性的综论不多.《透视》一书在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哲学方面作出了第一次尝试,它打破了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只限于具体人物的思想界限,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哲学作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在本世纪开端上,这门哲学还处在近代(现代)思维的知识学和先验论传统中,即以个体自身意识为基本问题.但在随后的进程中,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个体自我的基点向交互主体的互动关系、由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过渡.当然,这个过渡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来看仍然处在西方哲学自身意识理论的传统范围以内,只是自身意识一方面开始从理论的转换为实践的,另一方面则开始从个体的转换为群体的、社会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自身意识.因此,在这个转换中,被扬弃的是近代知识学认识模式,而不是自身规定的主体性哲学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 ,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这使两人对不可知论的理解及其理论归宿大相径庭。但是 ,作为近代哲学的一部分 ,谭嗣同和严复的不可知论同样具有突破古代哲学的思维定式、肯定人的主体力量和贬低肉体、膜拜灵魂的共同导向。这是近代哲学区别于古代哲学的精神风韵 ,也是二人不可知论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先天概念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代表了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先天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从康德的先验主义、舍勒的直观经验主义,到杜夫海纳先验的经验主义的转变,代表着从主体性哲学走向主体间性哲学,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实践哲学的意义及其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 80年代以来传统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哲学论争的焦点和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新的生长点 ,根本原因在于其超越了古代本体论和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 ,实现了哲学理念的根本变革 ,即实现了哲学的现代生存论转向。然而 ,如果人们抹杀、忽视了实践的生存论内涵 ,仍然从本体论或认识论的思维方式出发理解实践及实践哲学问题 ,就意识不到实践哲学的真实意义 ,使实践哲学陷入理解和发展上的误区。总体说来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 ,即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和现代的生存论转向。实践哲学是在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过程中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对实践概念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但它的深入却有待于与哲学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据此看来,黑格尔关于实践的理论便尤其引人注目。本文的主旨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作新的考察.说明黑格尔由于对传统的实践概念作了根本的变革,从而使他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完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的任务。他的实践理论的古理思想有着深刻的意义。一、传统的实践概念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近代形而上学对此问题的解决采取了独断论的态度。康德的批判哲学揭露了近代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重要内容。相对于主体性概念,又出现了非主体性概念,而主体性和非主体性的关系,又是与对象化和异化的关系相联系着的。这两对范畴相互关系的研究,哲学界过去并未认真注意过。1 黑格尔是第一个把异化概念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概念的哲学家。他把异化概念从卢梭等人的政治领域扩展到哲学领域,并借助于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构成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因而他的异化主体是精神、意识性的绝对观念。所谓异化,就是“自我意识把自己的人格外化出来,从而把他的世界创造出来,并且把他创造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以对性的文化自觉构造出一条历时态的两性关系意识的演化轨迹,不断丰富了自身的类本质。探讨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挖掘民族人性中的世界性因素,拓展我们的哲学人类学研究视野。中国两性关系意识的演化实际上所呈现的是一种混饨纷繁的面貌,但从其典型意义上考察,主要有女性中心意识、男性中心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三种样态。自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以及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世以来,母系氏族时代的存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古人类学和民族学方面的实证支持。摩尔根和巴苛芬曾经揭示过母系氏族存在的普遍性,如巴那开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而近代一些重要哲学家则热衷于把西方自然科学原理和概念引入到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中来,从而使中国哲学的表述方式、思维模式和概念范畴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彻底完成哲学变革的历史重任,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借鉴和运用还存在许多缺陷,因而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冲击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1、西方文化的传入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曾以"觉解"范畴浓缩了儒、释、道的传统,并且将其凝练为民族自我意识的思维方式。作为现代民族主体性的中国表达式,当代哲学语境中的"觉解"不仅来自于它的历史,而且来自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现代反思。它拒绝了用外在的、永恒的本质限定民族主体的形而上学方法,在认定民族本质的多重性和多样性前提下,力求从民族生存方式的历史变化中去把握民族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本性,以此来体现学术方式和生命智慧相融合的思想欲求。在这种欲求中,它的目力所及是民族主体的生长空间,它的内容是民族主体在当代社会中所获得的主体性。在民族主体性的现代觉解中,"民族"被视为在自我追求中不断否定自身、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存在,而"民族主体性"则被理解为如何在民族特质的时代标定中会通他族智慧、书写族群身份、构筑和彰显人类精神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