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个女孩,从小有一个梦想,想使自己成为一位歌手,能够站在舞台上为无数人演唱。为此,这些年,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愿望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几岁能创立自己的公司?业内人士会告诉你至少要30岁。 而这个年轻的女孩,仅24岁就拥有了自己的猎头公司,她叫杨燕。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她有着不甘人后的远大志向,并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坚持,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杨天 《今日南国》2006,(19):42-43
打工妹去坐台“姐姐”锥心的疼2002年9月,21岁的王晶从浙江来到深圳一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在学校附近与人合租了一套小房子。女孩名叫郭丽,小她一岁,高中毕业后,从江苏老家带着梦想来到深圳。郭丽得知王晶只比自己大一岁,就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了,对她佩  相似文献   

4.
她从小有一个“蓝天”梦,然而上天却给了她女儿身,在这个行业“潜规则”的排挤下,她抛弃梦想另觅未来。然而,阴差阳错中她与曾经的梦想越走越近,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一名人人艳羡的“空姐”。眼看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又隔着一道现实的鸿沟,在又一次机会降临时她甚至放弃升职机会再次为梦想拼搏……  相似文献   

5.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作家所探究的一个主题。在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中,这个主题贯穿整个故事:女主人公嘉莉抱着发迹的梦来到了城市,她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了纽约红极一时的舞台明星,她似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故事的末尾她还是坐在摇椅上不停地摇,似乎还在寻找自己的梦想。本文通过阐释主人公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实现和梦想的破灭,分析梦想成真的偶然性和非道德性,并且通分析这样一个特殊的“美国梦”的追随者,来暗示“美国梦”的虚幻性和幻想破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管理》2010,(2):18-19
如果要给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画一条曲线的话,那无疑应该是上抛物线。当她跃居这个抛物线的最顶端时,我们会思考她是如何做到的,她又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通过本章,相信你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跟紧她们的步伐一起出发吧,去规划人生,去实现梦想,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相似文献   

7.
管曦的故事     
嘉禾 《北京纪事》2015,(12):74-77
好莱坞电影圈里都知道有这么一位中国女孩,每次工作一定穿得漂漂亮亮,即使要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到处跑,这就是管曦。说到管曦,认识她的人都能给出同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既有天赋又极其努力的人,即便是在忙碌的情况下,每每见到她,都是非常优雅的样子。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传奇人物,她能唱高雅的歌剧,跳欢快的弗拉门戈舞。一个人的时候她又常常写诗,再自己谱曲悠悠地唱出来。在白人、犹太人遍布的好莱坞,毕业于世界排名第一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她,做着很少亚裔女性做的职业。于是她就被加上了很多定语:美女导演、亚洲女摄影师。而她现在所收获的一切都源于三年前的一个决定,让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因为一个梦想,横跨太平洋来到了洛杉矶,在这里追寻着她将一生执着的导演梦。  相似文献   

8.
A初见时,她刚大学毕业,一个人到陌生的城市找工作,他问她的愿望,她说,二十四岁时一定要存够钱去瑞士看雪。 她说话时眼神坚定,像是在对自己立下一个很大的誓言,他不觉笑了笑说,真是个孩子。她听了倔强地摇头,不,我不是孩子,我今天刚好十八岁,成年了!  相似文献   

9.
你欠我的     
3年后,在得知何筝还是一个人时,程浩有些说不出的……激动。何筝那么漂亮,从23岁到26岁,也算是女子最好的年纪,不会没有人追。如果不是因为心底存着一个人,她早该把自己嫁出去了。  相似文献   

10.
悠然 悠然     
一个人,不会简单得被一眼洞察,却可以复杂得连自己都捉摸不透。 (一)十岁 悠然的父母在她十岁时外出打工,她寄居在爷爷奶奶家。  相似文献   

11.
音乐成人礼     
王开岭 《社区》2012,(14):28-28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十八岁那年,她中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新生活。她投亲来到首都奥斯陆。 一天傍晚,公园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儿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还从未听过交响乐。 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将演奏我们的大师爱德华·葛里格的新作……这首曲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钟钟 《今日南国》2006,(23):16-17
在逆境中不断尝试、探寻王蕤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希望她像小草一样茂盛地成长,像花朵一样美丽地开放,把自己百分之百地展现出来,所以给她起名时用了一个拗口的“蕤”字。王蕤的一个朋友看了她的名字,开玩笑说:有这么多的“走之”,你将来会走很多地方,去很多国家。这个名字好像真的预示了她要远行。果然,王蕤后来就像风一样,从一个国家飘荡到另一个国家,寻找自己的梦想。1991年,学习刻苦的王蕤被保送到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麻雯 《北京纪事》2013,(12):58-60
6岁时,戴月琴看到评剧电影《刘巧儿》。就深深地喜爱上了新凤霞。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她写道:长大后,我要成为新凤霞那样的评剧演员。时隔多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聊到此处不免一阵感慨:“月琴,祝福你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啊!”  相似文献   

14.
小蒋一直是一个很听老师话的好学生。心怀大学梦想的她,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由于中考发挥欠佳,进入了中专学校。尽管有些失落,但她没有放弃,在即将毕业这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复,下决心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15.
君君  明德 《华人时刊》2010,(2):74-76
她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打工妹,她全身带着故事,她用内秀与真诚,在霓虹灯下执着地追逐梦想,一首《爱了·累了》唱红后,她成长为新一代“华语歌坛时代美女代言人”。从一个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到唱作俱佳的全才艺人,是怎样的磨练和蜕变,让一个年仅22岁的女孩华丽转身,她成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左玲 《国际公关》2011,(6):69-69
我的一个同事失恋了,好了5年的男友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离她而去,这让她自我折磨了两个月,强迫自己分析男友的分手理由。我们一票人都对这个理由嗤之以鼻,后来也证明这理由只是同事安慰自己的天真想法。不过为了不熄灭她心底那唯一残喘的爱情火花,我们忍住了。我们无限理解地拼命点头,然后下班带她穿梭于各个声色犬马的场合,帮她寻找快乐和遗忘。  相似文献   

17.
“20岁的女性还有很多时间去做不切实际的梦想,40岁的女性则大多都认命了,矛盾的是30岁。30岁的女性得做很多决定,例如住怎样的房子、交怎样的男朋友、需要什么样的婚姻……”由香港转飞台北的班机上,30岁出头的空姐想想满愎心事:她周旋在一个成熟的医生(有妇之夫)和一个年轻单身的录音师之间,但她却念念不忘在美国纽约的前男友。同时,40岁出头的Lily也在那一班飞机上,她和丈夫与17岁的女儿一起出国观光回来。这班飞机上还有20岁的小洁,这是小洁第一次单独旅行,她来到台湾,想在台湾实现当歌手的梦想。于是,这3个年龄段的女人的感情物语就在这个城市开始蔓延开来。这是影片《20 30 40》的开场,20岁的小洁,在追求梦想的途中,翅膀打湿了;30岁的想想是一只飞累的小鸟,想找一个可以憩息的枝头;40岁的Lily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不知道怎么就触礁了,完全沉落。20,30,40,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困惑,但她们相同的是对生活、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处在20,30,40岁不同年龄段的共性——为求高质量生活在所不惜,但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主张,却有天壤之别我需要什么?到底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我?进入21世纪,一种注重个性化的自我消费形态开始猛长,一种空前的“全面体验”式消费正在涤荡着不同阶段的男男女女们。  相似文献   

18.
文武 《今日南国》2010,(6):44-45
2010年3月3日晚,“刘三姐”嫁人了。确切地说,是“新一代刘三姐”陈春燕在绿城南宁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把自己嫁了。在婚礼前,陈春燕很小女人地告诉笔者:她的他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她爱他,他当然也爱她。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有很多梦想,与相爱的人结婚,无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终于成了被剩下来的那一个] 赵琪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剩女。在25岁前,她为不去赴谁的约会而烦恼。哪一个都不想接受,哪一个也不想伤害。就算这样,还是伤害了一些人。一个,两个,也许还有第三个。作为报应,她终于成了被剩下来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20.
仁荷 《今日南国》2006,(13):62-65
被认为最“爱哭”的超女胡灵,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很少流泪的坚强女孩。小小年纪的她经历了父母离异、母亲患病、下岗和中学辍学等不幸遭遇。为了赚钱给患忧郁症的母亲治病,在她年仅14岁的时候不得不辍学四处打工,在种种不公的境遇和歧视下,顽强地坚守自己的歌唱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