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澜湄流域合作法律机制,是澜湄流域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上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保障。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法律机制则是水资源合作机制化、制度化的结果,具有国际法制化特性。现存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法律机制缺少行之有效的法律规则体系,湄公河委员会在成员国范围、权威性、作用等方面均有待改进。为此,应坚持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利用无公害原则、可持续原则,从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组织机构创新、法律机制框架体系创新、法律机制内容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执法合作机制创新等进路,采取推进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水文大数据平台创新、澜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机制创新、澜湄流域水资源利益分享机制创新、澜湄流域水资源争端解决法律机制构建等策略,以推动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淡水资源保护国际机制是解决跨国河流淡水资源国际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澜沧江-湄公河作为跨越流域六国的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淡水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是缓解我国同下游国家淡水资源冲突的最佳切入点.中国不可避免地应参与到澜-湄流域淡水资源国际保护中,只有确立中国参与的澜-湄淡水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澜-湄流域淡水资源国际保护的目的,达到澜-湄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入运用,海洋的信息化、数字化成为海洋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海洋”势在必行。中国和韩国互为海上邻国,双方都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和韩国已有的合作基础为两国智慧海洋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韩两国应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合作体系,建设中韩智慧海洋三维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4.
印度和日本都是中国的邻国,且三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彼此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互连接、融合,共同利益广泛,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三国以及亚洲、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印日两国与中国在相关领域都存在分歧或矛盾。如果印日合作加深,势必会影响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在“印太战略”背景下,印日两国签署了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多个合作协议,对中印、中日等对外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贸易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和利益纽带,关注印日贸易合作现状、发展潜力和趋势,有助于了解印日关系的发展动向。从目前贸易合作状况看,尽管印日贸易有互补性,贸易关系发展相对稳定,但贸易额并不大,还存在竞争性以及贸易摩擦等问题,在短期内要大幅度增加贸易额十分困难。但如果印日正确看待中国,并与中国共同构建新的合作机制或者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可快速扩大共同市场,促进贸易往来,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三国及本区域的贸易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产业合作的机理和模式研究——以粤台产业合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产业合作成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合作各方通过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的跨区域流动,在资源重新优化配置中实现了福利的增加。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产业合作的机理和模式进行研究,从发生基础、必要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区域产业合作的机理,并研究了产业合作的三种不同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粤台产业合作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推动粤台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新疆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新疆与中亚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内外联动",加快新疆建设我国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步伐;"互利共赢",开创双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高效安全",建立中亚-新疆进口能源和紧缺矿产资源陆路大通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广西与长三角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文章分析了广西与长三角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有利条件,提出合作的重点领域、合作路径和对策,旨在为深化广西与长三角的合作对接、实现互利共赢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双边、地区,以及全球重大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调,中美关系的各层次和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呈现纵向分层、横向多元、纵横交叉、开放包容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展望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美两国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型大国关系,保持战略耐心,加强战略对话,有效管控分歧,用不断取得的现实成果为两国的关系发展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度是人口和资源禀赋条件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在两国诸多的竞争领域中,服务业的竞争备受关注.中国在服务贸易总量上具有优势,但印度在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使其竞争力超过了中国.中印服务贸易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印度的歧视性制度和政策、两国文化差异、以及地缘政治等制约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的双边贸易、渐趋密切的政治联系、优势互补和避免竞争损失的理性选择构成两国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两国应加强多边联合对话、加强两国服务贸易政策和制度制定的合作、构建互信互认机制、促进文化交流等,推进双方服务贸易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韩两国间的信息产业合作作为双方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的潜在增长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重视。应抓住这良好的契机,克服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大力推动双方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合作,实现两国贸易往来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在两国领导人和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突破单纯货物贸易和旅游的局限,逐步走向统筹安排和共同合作开发。加强和深化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中朝双方顺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作出的共赢选择,符合中朝两国的国情和利益。虽然,当前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然而中朝两国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双赢合作关系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双边经济合作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来西亚教育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双边投资、教育合作、双边旅游、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都有了很大进展。以教育合作为例,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教育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应遵循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循序渐进、开放包容的原则,以“境外消费”的合作方式为主,也鼓励支持其他的合作方式,同时建立两国教育部长会议机制、对话机制、教育论坛机制、教育服务贸易准入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等,建立“中马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实验区”,制定合作规划,另外还要注意有效解决留学生的学习费用、选择合适的教育产品开拓马来西亚市场、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马来西亚华人组织的作用、改善贸易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能源合作既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与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实与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不太顺利,但2009年却有重大突破。能源合作出现曲折与重大进展,主要受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影响,即取决于俄能否在政治、经济与外交等方面实现利益最大化。从战略层面来看。今后中俄能源合作有良好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摩擦。  相似文献   

14.
张永胜 《兰州学刊》2008,(11):77-80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博弈论是研究互利共赢问题的有力工具。国际关系中囚徒困境博弈的大量存在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必要性;无限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均衡的实现表明互利共赢是可能的;在现实中合作的实现表明互利共赢是可行的;全球化为互利共赢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报还一报”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基于“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伴随该战略的深入推进,其整合辐射作用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国应充分认识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妥善管控、化解与各方的分歧和矛盾,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通过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张丽  王孝晨 《理论界》2013,(12):50-52
21世纪初的中俄两国面临较好的合作机遇期,由于两国在生产要素上存在互补和政治经济地缘优势,中俄合作将全面深入展开,在全面合作进程中,劳务合作是中俄合作的重要内容。中俄劳务合作在去除政府政策限制、社会误解等因素之后,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对俄劳务合作需要调整劳务输出的人才结构,提供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支持,形成对俄劳务输出的产业链条,同时要加强人文社会交流,使劳务合作成为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泰国是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也是最早和最积极与我国达成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合作意向的东盟国家,在TRIPS协议下建立中泰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和平台是双方的迫切需求。从TRIPS协议视角对泰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依据、保护的产品种类、管理机关、注册申请主体、第三国注册和注册的程序等问题进行分析可知,泰国专门法模式下的地理标志保护与我国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门法模式下的地理标志保护很相似,中泰两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具有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美两国的气候战略和政策,探寻中美双方在多边和双边领域加强政策协调,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提高全球气候治理的效率;促进中美双方加快向低碳转型,构建气候变化中美合作共赢关系。中国可以新兴国家的身份承担国际气候治理的责任,确定和承诺到205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0%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把限煤、煤炭清洁化利用作为中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治理雾霾污染的突破口。美国气候变化战略表现出摇摆性、外部性、双重性特征,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原因。美国的能源革命,既为实现美国气候治理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保证了国家能源安全,也成为美国地缘政治中的一张王牌。 确立“效率与公平并重、权利和责任并重、合作治理与自主行动并重”为协调和处理气候变化中美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准则。把大国治理带动全球治理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架构作为提高气候治理效率和联合国主导下的气候治理国际架构的补充机制,中美应在气候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大国引领作用。把节能、环保、低碳协同推进机制,新能源开发促进机制,碳排放权交易等作为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共赢的优先领域。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共赢新型关系的建立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经验和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在博弈论中,合作共赢是既考虑短期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的一种结果;合作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合作共赢在可持续发展中有三个具体表现:国际合作共赢、代际合作共赢、人与自然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日趋紧张的条件下, 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现代社会必须解决的紧迫课题.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对发展模式反思后的正确选择,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要发展循环经济,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也可以从近邻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中获益;同时,中日两国还应推进彼此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以缓解环境、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从而实现互利和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