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吐鲁番出土文书是研究新疆乃至全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的法制文书对于了解唐朝法律制度在西域的贯彻落实情况具有重大意义。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532号墓出土的《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长45厘米、宽29厘米,共有文字41行,为《唐律疏议》卷六《名例律》疏议中的一部分。其中的第9、第10、第29和第31行均钤有朱印,印文为“西州都督府之印”。  相似文献   

2.
柏林吐鲁番藏品T.Ⅱ.D.205b回鹘文写本撰写于回鹘入主西州的第二年(791年).文书中的题年qoj(i)n j(i)l t(f)aqsaput aj sεkiz otuzqa(羊年腊月二十八)为唐贞元七年腊月二十八日(792年1月26日),qad(i)r bilgε tεηri ilik qut(i)(顽强、贤明的天王尊者;顽强、贤明的天王阁下)是入主西州的回鹘最高长官颉于迦斯·骨咄禄(εl φgεsi qutluκ).此文书是其人为缓解摩尼教徒与佛教徒之间的矛盾,笼络民心而颁发的官方文件.鉴于骨咄禄当时的身份仅是天王而并非是可汗,应将文书定名为《豁免木头沟寺院赋税徭役令》.文书的内容对于研究8世纪末吐鲁番地区的寺院经济、寺院的各种经济特权、赋税类别以及回鹘统治政策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蒙古语译《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残存的回鹘语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的价值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总共由105件文献构成,虽然总量不是很多,但在内容上却包括了叙事诗、格言诗、佛教文献、占卜、行政文书等丰富的体裁。对于研究13-14世纪蒙古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高昌王国的民族和人口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昌王国是公元460年——640年建立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个政权,《北史》、《魏书》、《北周书》、《梁书》、《南史》、《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有《高昌传》,足见史家对其重视。本世纪以来,很多专家对高昌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做了比较深刻的研究,但对高昌王国的民族成份与人口结构很少专文谈及,本文试图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墓表等有关资料,对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熊燕 《民族学刊》2022,13(11):102-107, 152
九隆传说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族源传说。本文以历时性的研究视角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唐代流传于洱海地区的九隆传说所发生的演变,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唐代,为了遏制吐蕃的扩张,唐太宗支持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成为了唐蕃之间的缓冲地带。与此同时,在以蒙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下,九隆传说也出现在了南诏蒙氏的祖先故事中,它超越了祖先故事的范畴而具有了政治功能。作为在唐蕃两大政权之间生存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原文化对于南诏产生了很强的辐射与影响,由于南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认同,九隆传说也成为南诏协调与唐政治关系的纽带。同时,由于佛教在洱海地区的传播,九隆传说又被纳入到佛教文化体系之内,成为统治者统一部酋文化、建立文化认同的工具。文章认为九隆传说从早期的单一线性叙述到唐代演绎成为粘着了多种文化因素的故事体系不仅是由于统治者的政治操弄,也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本土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祁连山麓一带居住着一个为数不到一万人的民族——裕固族。相传他们来自西州哈卓(即今新疆省哈密至吐鲁番一带)。古代裕固族分为“尧乎尔”和恩格尔”两个部族。裕固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尧乎尔”部族语言与维吾尔语、哈萨克浯、撒拉语接近,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恩格尔”部族语言似蒙古语、东乡语、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裕固族的经济形态在解放前以畜牧业为主,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解放后,由于农牧并举,因此打破了全游牧生活的封闭状态而趋于定居与游牧相结合的双重生活方式。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民俗主体,成为研究这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是中亚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回鹘文是维吾尔人早在唐末、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维吾尔人曾经用这种文字记录并保存下来不少极其珍贵的文化典籍,成为我们认识与了解新疆以致整个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已知的、经过国内外学者研究、刊布、数量相当可观的回鹘文文献中,有一部分社会经济文书①,对于十二到十四世纪新疆(尤其是吐鲁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我国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利用这批材料,我曾把自己见到的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汇集在一起,选择其中内容比较完整的百余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西域文化的探讨,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吸纳各民族文化的博大胸怀,体现了唐代的开明民族政策。展示了唐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西域文化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在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张蕾 《中国民族》2023,(5):98-98
《弈棋仕女图》是唐代绢本设色画,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时已破碎。后来经过专家的精心修复,一幅贵妇弈棋、侍婢观棋、儿童嬉戏的工笔风俗画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画高63厘米、宽54.3厘米,画上对弈的共两人,其中左边人物缺失,右边一人着绯衣绿裙,虽绿色裙子部分残缺,但形象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买卖文书纪年月日研究刘戈回鹘文契约文书的格式和套语与发现于新疆南部地区的卢文、发现于吐鲁番及乌兹别克斯坦穆格山的粟特文、发现于敦煌等地的吐蕃文、发现于吐鲁番及内地的汉文契约文书的格式、套语有些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是一个国内外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唐代舞蹈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一个辉煌的篇章,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舞蹈可谓是百家争鸣。道教舞蹈作为道教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唐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甚至对后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唐代道教舞蹈的发展及代表作,说明唐代道教舞蹈的辉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回鹘文摩尼教寺院文书作为西州地区的官方文件 ,颁发于唐贞元七年 (791年 )二月初三之前 ,亦即颉迦斯·骨咄禄改尊佛教之前。文书中印章的主人是颉于迦斯·骨咄禄 ,亦即后来继承汗位的跌氏的第一任可汗———怀信可汗。如若再考虑到颉于迦斯·骨咄禄此前信仰摩尼教 ,对该教有一定的感情 ,且需要摩尼信徒的支持 ,则可将颁发时间推定在其据有西州后不久 ,即贞元七年(791年 )秋至贞元八年 (792年 )之间。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达到了中国乐舞文化的高峰,唐代人不仅在国内各地区搜集民间乐舞的范围更加扩大,对外来乐舞的交流也更为广泛,他们在乐舞艺术交流活动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唐代人吸收外来乐舞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吸收外来乐舞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音乐风格,发展自己的音乐传统。唐代文化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尤其是诗歌具有代表性,绝句是诗中最近于间乐的,在唐代能入乐歌唱,乐舞文化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的各种艺术门类,成为它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一个政治统一、文化快速融合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也为唐代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技术的革新促进了新的陶瓷制作技法和装饰形式的出现,使唐代时期的陶瓷业无比繁荣,门类众多,对中国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唐代舞蹈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一个辉煌的篇章,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舞蹈可谓是百家争鸣.道教舞蹈作为道教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唐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甚至对后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唐代道教舞蹈的发展及代表作,说明唐代道教舞蹈的辉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弱水西山羁縻部族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四川西北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曾被称为“弱水西山”,是唐朝与吐蕃长期争夺之地,本文所要探考的,主要是唐前期和唐中期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及都护府统治时期的部族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认为唐代中后期的“西山八国”,基本上是由唐前期弱水西山六十八羁縻州部族所建,他们是现代嘉绒藏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7.
柳中城即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地区,自两汉开始在那里屯田以来,经济人口日益发展,加上为历代丝绸之路通向中原的重要口岸和军事上的重镇,因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清代额敏和卓家族即以鲁克沁(即柳中)为根据地,协助清廷平定了西域地区的一系列分裂叛乱后,更为柳中城的历史地位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柳中城的自然环境 柳中城位于吐鲁番盆地。其所以重要,是与吐鲁番盆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不开的。因为吐鲁番盆地是新疆东部天山中重要的山间盆地。它的北面是举世闻名的博格达山,最高峰海拔5445米,西面是喀拉乌成山;南面是库鲁克塔格、库姆塔格;东境止于七角井峡谷西口,如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公里。它的地形,北高南低,西宽东窄,形似纺锤,成不对称的盆地地形。盆地东西长约245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惟现在吐鲁番的行政区划,并不完全以盆地为限,因而它的行政面积有67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了一容 《中国民族》2012,(6):123-125
提起葡萄,大家马上会想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里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是那个异域土地上名扬四方的特产,同时也已成为新疆人的自豪,乃至上升为那方水土上的文化符号。其实,西北最大的一个葡萄基地,不在别处,它就静静地铺展在宁夏巍峨雄浑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玉泉营。这一片绿意伸展且美仑美奂的葡萄基地,与大漠黄河交相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一个政治统一、文化快速融合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也为唐代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技术的革新促进了新的陶瓷制作技法和装饰形式的出现,使唐代时期的陶瓷业无比繁荣,门类众多,对中国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瑜 《中国民族》2023,(3):74-75
<正>唐代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阶段。丝绸之路带来了异彩纷呈的胡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相互影响、交流交融。唐代长期繁荣的经济发展、开放的文化理念,王朝统治者对音乐特别是胡乐的喜好以及对宫廷礼乐制度建构的重视,使得胡乐不断被广泛接受、吸收并推陈出新。唐代音乐艺术发展由此进入歌舞伎乐大曲时代,并逐渐演变为雅、俗、胡乐三足鼎立之局面,达到了中古时期艺术的最高峰。这一重要音乐文化现象从唐代音乐制度的变动,尤以坐立部伎(即二部伎)的设立得以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