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国家理性是具有统摄性的概念,是"绝对的神物"和"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国家理性通过中介环节即等级要素统摄着君王、官僚和市民社会.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实质:黑格尔的政治国家是从概念推演而来的,是作为主观实体性的政治信念;黑格尔为国家理性所做的概念推演,主要目的在于为现实的普鲁士王国寻找哲学根据.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对黑格尔的国家观展开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一步.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刊发了张盾先生的大作《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看》(以下简称张文)。①该文基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以现代性问题作为思想背景,论述了黑格尔以理性与现实相和解的时代精神,认为黑格尔以此批判了康德形式的真理,重建了康德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丛大川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认为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它解构并超越了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在批判地接受费尔巴哈哲学主题的基础上,以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中介,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大变换,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作为集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于一体的宏大的理论系统,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继承赋予了哲学以社会历史属性,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关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开辟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科学,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有益视角;马克思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等人产生的深刻影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重组的今天,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依然能为我们的时代所用。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将现实性与理想性加以混同的柏拉图—黑格尔哲学传统,另一种是将二者加以界分的亚里士多德—康德哲学传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背离了将二者加以混同的前一传统,但后人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中却又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黑格尔主义传统。这种回归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在根本上并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倾向,且在现实生活中还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在理论上就十分必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在此问题上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9,(4):29-36
不深入反思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所隐含的差异意识(或经验之差异维度),就无法深入揭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在张力,马克思所实行的实践哲学转向也就是无法理解的。马克思在"解放"和"批判"的意义上接受了黑格尔的差异意识。差异意识是近代形而上学到实践哲学转向的认识论和存在论基础;差异意识预指着人之存在与对象之存在,以至存在自身的共同的原初发生;存在本身之原初发生的超越性是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一书中分析了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强调了黑格尔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致性.他认为,共同体高于个体和社会,但是共同体中的批判和否定的要素则是由个体的批判本性所注定的;通过个体的批判、否定的实践,"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新型共同体才能得以实现;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社会学则强调了对现状的肯定思维和个体对共同体的绝对服从,这就使得实证社会学成为法西斯主义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李楠明 《学习与探索》2006,1(1):109-112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理论。这种哲学是现代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突出了人作为个体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显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所具有的意义。但独立的自我并不是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造就的只是市民社会的私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和类的矛盾,使个体能够成为类的存在物,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个体丰富性的马克思哲学精神的反映,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哲学影响可以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直接看到。不过,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这种影响并未消失,而是深化成了隐而不显的思想元素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批判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正是得益于伊壁鸠鲁主义。马克思走向经济学批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其博士论文的思想延续。此外,伊壁鸠鲁主义中的"花园"式理想世界与内在自由思想,都可以侧面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图景的某些特征。凡此种种,都值得关心古今之争的学者们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11.
赵天成 《求是学刊》2004,31(3):37-42
德国古典哲学是由近代认识论思维范式向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转换的过渡和中介。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从人学指向的出发点、辩证方法、理论面向实际的合理内容等诸方面都生动体现了这一哲学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的逻辑关联。在这方面,黑格尔的独特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在其后期的“四个讲座”( Vier Seminare)中较多地评论起马克思。1966年海德格尔将马克思视作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影子;1968年海德格尔部分地承认了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不同于黑格尔;1969年海德格尔通过对实践与理论之关系的比较再次将马克思还原为黑格尔主义者;最后,在1973年,海德格尔阐明自己解读马克思的非政治方向,并把马克思定性为遗忘存在的形而上学家和虚无主义者。海德格尔的马克思解读有其开新的一面,但总体而言误解大于创见。  相似文献   

13.
Reflection on and criticism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nlightenment itself. It is an important counterbalance to the Enlightenment myth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as well as being a major theoretical subject for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is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must be grasped and examined from both the external perspective of socio-histor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internal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While giving full credit to the achievements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and modernity, we need to review their inherent conflicts, reveal the resultant social crisis, and sort out, reflect on and reference postmodernism’s denunciation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far-reaching solution to these issues. Marx turned the critique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and modernity into a crit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gic of capital and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seeing the resolution of these evils as lying in transcendence of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In this way, he brought the critique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to a climax and showed modern society a way to more advance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康子兴 《社会》2013,33(4):225-240
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信札》记录并展示了路易十四时代一场重要的思想和宗教争论:耶稣会与詹森教派之争。这场争论代表了天主教会的分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性与教父传统之间的冲突。帕斯卡尔直接参与了这场论战,《致外省人信札》正是这场论战的产物。本文试图回归现代性诞生之初的思想战场,重新梳理古老传统的护教者们对现代哲学作出的反应和批判,借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当下的生活、制度和危机。作为路易十四时代少有的天才,帕斯卡尔深刻而卓有智慧的洞见能够提供一种超越我们自身境遇之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由实践观变革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他认为实践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类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活动,同任何形而上学的存在无关。从这种实践观出发,马克思创立的哲学是实践的人类学,它不同于实践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先验的人类学,包括社会批判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将现实性与理想性加以混同的柏拉图一黑格尔哲学传统,另一种是将二者加以界分的亚里士多德-康德哲学传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背离了将二者加以混同的前一传统,但后人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中却又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黑格尔主义传统。这种回归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在根本上并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倾向,且在现实生活中还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在理论上就十分必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在此问题上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陈煜 《学术交流》2004,(7):125-127
经过夏、商、周三代孕育、发展,规诲言谏在春秋时代进入空前活跃期。士人直言劝谏,君王虚心纳谏,是春秋时代特有的现象。士人谏诤是对春秋君主政体的有力辅助,对春秋诸国内政外交、图强争霸等进行纠偏引导,是和合哲学在古代政治文明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后现代"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中,曾准确地预见到此后工业社会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后现代思想,充满着后现代的意蕴。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相通之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种后现代主义,不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后现代主义无法忽略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时也必须充分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味。  相似文献   

19.
张晚林 《阅江学刊》2010,(5):129-137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