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钢 《日本研究》2003,(4):64-66
目前在中国的日本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川端研究仍是热点。近年来出版的专著与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它们大多数或者围绕川端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或者对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死亡主题进行探讨 ,很少关注作品中表现的另一重大主题——爱。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理清脉络 ,并分析这一主题创作的主要原因。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 ,也是川端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川端小说“爱”的主题流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 ,展现纯洁的初恋之爱阶段 ;第二 ,描写爱与美的相知之爱阶段 ;第三 ,探讨爱与性、爱与道德阶段 ;第四 ,表现变态之爱阶段。  …  相似文献   

2.
朱颖 《日本研究》2003,(2):60-66
川端康成是二十世纪国际文学界名人 ,196 8年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国自 1981年第一次出版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古都》中译本 ,到 1996年出版《川端康成文集》(全十卷 )。历时十余年间风雨 ,说明川端康成文学已突破某些禁锢。但是在川端康成文学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困惑 ,总觉得川端文学是个谜 ,有的则对川端文学中的性爱心理描写颇有微词 ,如 1999年某出版社推出世界百部书时 ,编者在序言中说 ,川端文学中“另一类表现病态的性爱心理 ,带有比较浓厚的颓废色彩。”“许多作品甚至把那些污秽、丑恶、违背人伦的行为当作艺…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日本研究》2005,27(1):75-78
在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她们扮演的是不幸的弱者的角色,体现了川端创作的“幽情”格调。川端创作的另一个主题是死亡,死亡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的女权运动渐次展开,传统上的女性概念日趋受到人们的挑战,这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尤其是在其<舞姬>、 <山音>、 <东京人>等"中间小说"中创造出了一个个鲜活无比、个性独具的现代女性,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女性群体蕴蓄的女性意识和现代父权文化的衰落,从中也透视出这种女性意识和川端个人经历与日本群体体验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先前的川端研究者形成的共识--川端是一位男权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而言,无疑是另一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6,(5):F0003-F0003
始建于1956年的吉林省孤儿学校是专门收养教育全省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孤儿服务.一切为教学服务”的办学宗旨,共培养教育了近4000名各族孤儿,现已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涵盖高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的办学格局。校区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孤儿读书.学习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6.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周阅日本著名作家、“新感觉派双璧”之一的横光利一,在患绝症之前曾经说过,川端康成没见过母亲,所以他的作品中大量地流露出恋母情结。后来,川端听到这一说法,感到非常震惊。川端始终认为,自己对母亲既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自然观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这两位作家都具有自然崇拜思想,把大自然看作神灵的显现和象征。他们受东方"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在各自营造的文学世界里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不过沈从文强调人对自然的所属性,川端则突出了人作为自然审美主体的特性,两者自然观的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李强 《日本研究》2008,(2):82-87
厨川白村的《近代的恋爱观》尽管论的是“婚恋观”,但对“婚恋”这一文学所表达的永恒主题,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现代”见解和阐发。笔者认为要系统研究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尤其是研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说,就不能不读他的《近代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9.
这里有古老的南疆长城,古堡、古城、古楼、古碉,遍立其间;这里有一沱江水穿城而过,吊脚楼旁苗家和土家少女赤足临江;这里曾走出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这是一座悠远的边城,大山脚下的薄雾萦绕着怀秀的湘西情调,充满了灵气,古朴纯真。这里便是一代文豪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  相似文献   

10.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3,3(1):117-127
中国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中国现代审美文学在哪一个层面上与功利文学观形成对峙 ?道家文化资源在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 ?在“影响的焦虑”下借鉴西方审美文学观的本土性基础在哪里 ?审美文学观的东传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误读” ?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认为审美文学观在传入中国以后 ,一方面与老庄一脉哲学的艺术心性论相结合 ,创造了本土特色的美文美论 ;另一方面 ,也无可避免地遭到了传统道德心性论的改写。审美文学观终究难免被压抑的命运 ,功利文学观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仍然占着上风。文章通过爬梳道家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关系 ,指证了道家文化作为审美文学观传入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也分析了审美文学观被道家思想所“误读”与“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个人与他者、个人与世界的新关系投射到文学中,促进了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特别是近代科技带来的新的认知,对于文学现代性的生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围绕电车这一近代都市新兴交通工具,从都市空间的角度对《少女病》进行解读。根据符号理论分析《少女病》中的女性形象,进而对小说主人公杉田在电车空间里的偷窥行为进行深层剖析,同时考证《少女病》与《棉被》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森鸥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德意志留学三部曲”之一的《泡沫记》1 ,其舞台搭在德国的慕尼黑。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日本画家巨势是一个自费留学生 ,专攻美术 ,他在慕尼黑切身体尝到与德国少女玛丽纯真的、泡沫一般转瞬即逝的恋爱 ,目睹了巴伐利亚国王癫狂的恋慕为女主人公一家带来的灭绝之灾。  《泡沫记》中飘荡的 ,是芳醇甘美的异情调和浪漫主义氛围 ,其中 ,也融进了欧外青春的憧憬和人生的感伤。研究日本近代文豪森鸥外的民主意识及其创作心理历程 ,《泡沫记》是一篇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一、从《泡沫记》、《神曲》和《风流佛》看爱的升…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孤儿多种形式的安置到孤儿救助的全覆盖;从部门责任的明确到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从民政部门的牵头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地方财政资金的合理安排到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从儿童福利硬件设施建设到各项费用的减免……不难看出,《意见》的出发点是以孤儿利益为最大化的,旨在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和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需求,政策适合不同经济地区孤儿救助工作的发展,可操作性强。孤儿养育最理想的结局是回归社会,在社会中体现其自身价值。而孤儿走向社会无疑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住房难,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的价格“水涨船高”,已使很多工薪阶层成为其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东北现代文学由“启蒙文学”、“反日文学”和“变革文学”组成,井以“反日文学”为主。“反日文学”又呈现出关内“流亡文学”和关外“沦陷区文学”两种形态。“东北流亡文学”形成群体在1936—1938年,到了40年代又明显地分化为香港桂林的“东北作家群”和延安的“东北作家群”两部分。“东北流亡文学”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层次的转折性和自身调节性等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雪国》赞扬“女性的生命”,艺伎被塑造成清洁美人,并有着良好的审美情趣。驹子不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而是一个映入有怜悯之心的受众眼中的女子,她没有近代特色的自我,她对岛村的爱再炽烈,也还是一个古典女性。就女性的爱而言,川端有着无际的梦。他笔下的男主人公往往从女主人公那里得到了更深的爱。驹子向具有纯粹感性的率真者投注了生命,她明知这一切是徒劳的,却依然热衷于“无偿”行为。川端认为,驹子越是如此,越能提高关的纯度。《雪国》利用这种美的力学,吸引了读者。川端将美的力学引至优美纤细、充满生命力的感动之中,构造出洗练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为例,结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东方的传播和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论述了文学在不同国度与民族发展与传播中时空统一性的理论问题。其要点是:(1)论述了鲁迅在中国近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主张;(2)对文学研究思维方法由古代到近代演化的宏观考察和鲁迅以日本文学为桥梁横向移植西方文学有益经验的一些观点;(3)探讨了文学流播中时空统一性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层次的区别。只有科学地揭示和阐发其“内在”依据,文学“外在”关系中的时空统一性才能建立在完全真实、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代名儒皆川淇园所著的《世说启微》,是东亚较早从“文章”的角度阐释《世说》的著作。《世说》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章学价值,而淇园之所以关注《世说》的“文章”,出于与江户时代阅读汉籍风气对话的需要,倡导“字义与篇旨相互发明”的汉籍阅读法。在日本“故事历史”传统与江户时代文学大众化、明清小说传入的影响下,《世说》的情节性与“作者意志”得到了凸显;同时,因为汉文化圈中各文学现象关系的变异,《世说》成了淇园展示汉诗学思想的辅助工具。《世说启微》既从异域视角揭示了《世说》“文章”的特质,又体现了汉文化圈中经典文本的丰富内蕴和衍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六一”儿童节前夕,天津市市政协再次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助养孤儿”活动,这已是市政协第三年伸出关爱之手,向全市每位社会散居孤儿捐赠I200元,今年共有353名散居孤儿获得总计423600元的善款,“六一”节期间善款将陆续发放到每位孤儿的手中。  相似文献   

19.
孤儿救助工作历来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好“十一五”规划,民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文件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阐述了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安置孤儿的多种形式,落实了保障孤儿的优惠政策,指明了孤儿救助工作的发展方向。目前,上海正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准备在原有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孤残儿童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文件要求,不断完善从收容、养护、教育、医疗到回归社区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上海孤儿救助工作的不断发展,确保孤儿的健康成长。上海各级民政干部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这是一个体现孤残儿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文  相似文献   

20.
杨保健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指从公元前11世纪,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诗篇出现起,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骚”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二、“诗言志”、“诗缘情”与重表现、重抒情的传统;三、文学形象创造的“形神兼备”传统;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传统;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传统。认真研究和梳理传统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加以扬弃,无疑有益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