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野性的呼唤》和《雪虎》这两部作品是杰克.伦敦的两篇著名的中篇小说。从精神分析角度来探讨这两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可知这两部小说都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而且在《雪虎》中还包含有埃勒克特拉情结。从而可以说明无论是巴克还是雪虎,他们都是伦敦精神的化身,是伦敦童年的白日梦得以实现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叶灵凤的小说《拿撒勒人》写一个无力负担学费的大学生蔚生,在母亲过世、情人离去、经济困窘的孤立状况下,精神上转而求助于基督教与尼采超人哲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现象,亦即某些作家不但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创作时挪用、改写基督教文本、典故与神学,并且吸纳尼采"超人"思想,形成一股带有内在冲突的创作活力。  相似文献   

3.
杰克·伦敦的思想深受尼采、斯宾塞和马克思的影响。以《野性的呼唤》为范例,从小说的多重矛盾主题-权力意志与超人哲学,适者生存原则,社会主义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三者思想在其小说中的具体体现,揭示其小说的多重矛盾主题和复杂思想,以及如何理解小说思想矛盾性及复杂性,并试图从弗洛伊德学说和视角理论(现实描述视角,个体批判视角,社会批判视角)两方面,对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行理解和探析。  相似文献   

4.
在尼采《苏鲁支语录》的"读与写"篇中,"血""笑""舞"三个意象相互关联。在"血"的生成性、"笑"的反讽性与"舞"的轻灵性背后,正是精神与肉体、自我与他人、瞬间与永恒之间界限的消弭。而"血""笑""舞"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在于超人,其内在的意义就是消弭的界限。这也就表明,在封闭界限消弭的尽头,恰恰诞生了尼采所指示的超人,生成了尼采的格言体作品。  相似文献   

5.
从鲁迅的文化背景出发,揭示《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中受尼采影响的部分,及其在英译中的空缺,提出英译时应特别注意鲁迅作品中的隐含意义,用加注及参考尼采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文版的方法完全传达鲁迅的本意。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的基督教信仰已经逐渐解体。"超人"尼采应运而生,他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基督教信仰解体之后欧洲出现价值真空这个事实,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了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本文结合好莱坞电影《新基督山伯爵》来洞察尼采哲学的几个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悲剧的诞生》:尼采哲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 ,它预示了尼采一贯的哲学立场 ,即认为哲学是非政治、非学术的。该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把它当作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 ,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该书主导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不容忽视。该书表面上是一部美学著作 ,实质上却是一部借艺术谈人生的哲学著作。全书贯穿着尼采一生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1 生命意义问题 ,表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 ,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 ;2 现代文化批判 ,表现为对苏格拉底理性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从影片《2001: 太空漫游》、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尼采同名著作三者精神层面上的内在关系来看, 库布里克意在建立宏大的立足星际的"宇宙观", 并塑造出属于未来时空的"宇宙超人".与之相类的太空题材影片中, 《星际穿越》运用大量现代物理学知识, 重构了观众基于牛顿物理学绝对时空理念的"宇宙观", 但影片深层结构却彰显出宗教式的人性救赎; 《星际探索》中的存在主义虚无感、荒谬感也借由主人公的情感回归得到消解.在批判科技理性的同时, "宇宙超人"回归为"地球人", 太空题材科幻影片也借由对"未来乌托邦"的建构, 完成了科技理性与人性救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促成《人虎传》转变为《山月记》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主人公形象的再塑造 ;对变虎原因的重新阐述 ;对原著情节的解构。通过分析两部作品的联系与不同 ,从中总结出中岛文学中对于生命、文学、人生的不安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的多部小说都蕴含着成长小说的元素。结合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杰克·伦敦成长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探究,分析其二元对立的独特叙事主题,旨在说明杰克·伦敦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与开创,以期从新的角度展开对伦敦作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得天独厚的生活资源创造了马丁·伊登的艺术形象。在塑造该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杰克融合了自己的超人思想、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以及艰难的人生经历,向人类展示了一个追求理想、勤奋刻苦、百折不挠、忠于爱情的青年形象。小说描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故事,通过主人公马丁·伊登的成长历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庸俗的拜金主义,并以马丁选择大海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终结。文章从超人强大的内心和体魄、模糊的阶级属性、权利意志和悲惨的命运四个方面,对杰克的"超人"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庸俗虚伪的出版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狗的小说”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在塑造狗形象 ,揭示狗之性格形成和发展方面 ,明白无误地遵从了左拉倡导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本文以《野性的呼唤》、《白牙》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中篇为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先秦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横家破除了传统的圣王合一观念,提出了圣王相分的主张,使得以权力为本位的"王"的观念与以知识为本位的"圣"的观念相互分离;二是他们以功利主义态度来对待义等传统道德规范,提倡一种超人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马丁·伊登》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按照尼采思想塑造出来的超人。陷入“日神”梦中的马丁,终因无法超越世俗的残酷,悲壮地进入了“酒神”状态。马丁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个强者发出了回归生命的呐喊,而最终这个强者也摔倒在对生命意义探求的路上。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兽性意识和超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自然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是美国进步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崇拜超人,且自称为超人。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超人形象,充满着为生活而斗争的超人思想,小说《海狼》里的主人公赖生是他的作品中写得比较完美的超人式的人物。本文通过对《海狼》及其有关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超人思想和强烈的兽性意识,并分析了它们产生的背景及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作品蕴含的传统和现代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生存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模式,即生命—创造—生成—超人—永恒轮回。其中权力意志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它激活生命,不断能动地为生命创造、生成各种可能性的意义存在。生命的本质内涵是自我创造,不断生成和毁灭,这一过程永恒轮回,在永恒轮回中有可能生成为最高的意义存在即超人。这一生存模式由于夸大感性和意志而忽视了人存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作家超人思想的显现 ,也是作家的”自画像” ,更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这一超人形象的深刻内涵 ,从价值上的自我肯定 ,道德上高尚与卑劣的取舍和蔑视同情的硬汉精神这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方东美的七万字长文《黑格尔哲学之当前难题与历史背景》以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为主线,既不赞成科学万能论,也不同意把玄学作无边际的推演而至独断论.据此,学界存在的方东美反对"科学主义"的观点有失偏颇.此外,方东美指出黑格尔哲学的逻辑错误是"恶性循环",是混淆了"两度异分思想"和"一度同分思想",这固然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方东美自己的哲学体系也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对精神科学的态度以及把整个宇宙视为一个交融互摄、旁通统贯的整体方面,方东美和黑格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