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2.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作宾语;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实现了功能的增值,它们一般可以单独用作主、宾语。同时,谓词的复杂形式,随着其语义内涵的增加,指称性也相应增强,用作宾语的频率和自由度更高。就结构方式来说,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结构类型上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谓词性主语中定中结构占绝对优势,谓词性宾语中动宾结构所占比例最大。统计结果表明谓词性主语的指称性强于谓词性宾语,在句法上指称性愈强的结构愈容易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附加语可以是经验性、人际性和语篇性的,经验时间附加语通常作为小句环境成分位于句末。句首时间附加语则是一种有标记的词序调整,而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通常来讲,能够移至句首的时间附加语必须是句子附加语,而不是述谓附加语,也不是指向宾语或者依存小句中的时间附加语。句首时间附加语作为有标记主位和已知信息,其语篇功能主要包括时间场景设置、语篇衔接和信息焦点凸显以及信息对比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X时”是汉语中用于时间定位的常见结构,通常揭示后续小句中事件的发生、持续、完结的时间。该结构的包容性很强,x的情况非常复杂,往往不只含有一个谓词核心,而且核心与核心之间具有多种逻辑语义关系。含有连贯核心的“当x时”可称为核心连贯型结构。根据x中核心动词有无共同的主语,可分为多核共层的“当x时”和多核异层的“当x时”两大类,再根据x有无核距、有无标记可分为四小类,涵盖连贯复句和连动句这两类句子。核心连贯型“当X时”有特殊的表达功能:揭示后续中心小句的时间位置,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陈述性。这种结构在语篇中可以起到保持语篇连贯以及凸显表述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三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被动标记、句法成分及其语义角色三个方面来揭示金平傣语被动句的特点,发现被动标记tsn和haw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它们的语法化程度,语用分工取决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主语的语义角色是“广义受事”,它与动词后的宾语共同承担“受事”这一语义角色,各句法成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被动句的“强影响性”句式义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标记理论详细分析描写了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定义了“无标记”重动句和“有标记”重动句两大类。“无标记”重动句即“V1O+V2P”结构式,有标记重动句包括“V1OV2得P”式,“V1OV2到P”式,“V1OV2了P”式,“V1OV2了个P”式、“零补语V1OV2得”式等。  相似文献   

8.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语篇中的角色责任是指交际者因在语篇中的角色而被赋予的责任,角色责任研究可以有效克服权力研究的消极性。在语篇中,I是角色责任的标记,含有I的小句(简称I小句)的语态、语气、主位、及物性过程、情态和时态等特点体现了角色责任的态度、类型、范围、内容和程度等。以20篇英语语言学书评为语料,其中I小句的词汇语法特点表明,书评作者愿意主动承担描述自己和书评(包括作者对书的评价、对书评的组织,等等)的角色责任,并且在评价书的时候有意减弱自己角色责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零代词主要回指主语和主题位置上的指称对象,弄清它在什么情况下回指宾语位置上的指称对象有助于先行语的识别。语料分析发现,指向宾语的零形回指有四种类型:(1)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主语;(2)先行语为前一小句的宾语,零回指为后一小句的宾语;(3)先行语和零代词为同一小句中的宾语;(4)先行语和零代词为主句的宾语成分和从句的主语。又分为同层次回指和次层次回指。同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同位且不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次层次回指具有回指异位和被其他零回指越过的特点。这些可分析性有助于指向宾语的零回指的识别及与指向主语的零回指的区分,可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中零回指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样子”前定语的性质、感叹标记“好”的修饰和“样子”的语义泛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探讨英语存在(小)句的句法一语义分析。研究表明.在悉尼语法的及物性分析中,存在句可能是存在过程、(属性型或识别型)关系过程或物质过程小句;而在加的夫语法的及物性分析中,存在句可能是(地点型、属性型、方向型、属有型)关系过程或动作过程小句。在主位分析上,悉尼语法把句首的表示存在意义的There当作无标记的主位;而加的夫语法把There(和be)当作“主位引发语”,把动词后的名词词组当作“存在型强势主位”(可能由“简单载体”、过程和“目的地”、过程和“受事一载体”或过程和“受事”充当)。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在存在句的人际意义和句法分析方面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主位的标记性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lliday把主位分为非标记性和标记性。标记性主位在语篇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如帮助语言使用者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转移信息焦点、突出信息对比、加强句内或句际的连贯,实现多种文体效果等。非标记性主位/或标记性主位的选择对于语篇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Hal]1day的语法隐喻仅涉及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但Hartln等人认为还应该包括语篇隐喻。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思想,Hartln等人所指的语篇隐喻有些只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在语篇中的表现,并不符合语法隐喻产生的条件。以此为基础,从非限定小句连接者的角度可以提出四种符合双重语义特征的语篇隐喻类型:(1)详述型非限定小句;(2)没有连接词的延伸型和增强型非限定小句;(3)由介词体现连接者功能的延伸型和增强型非限定小句;(4)非限定动词介词化的增强刹非限定小句.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加的夫模式下的小句成分分析手段,对“个人英雄式”科幻电影预告片类型的语篇进行小句分析,从主要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操作词三方面探求此类语篇的语言特点、小句结构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17.
“小句”的说法,始见于刘复(1920)的《中国文法通论》。也有称之为“主谓词组”、“主谓短语”、“子句”、“句子形式”的,为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小句(引进作者原文时例外)。汉语动词带宾语的情形相当复杂。其中有些动词可以带小句宾语(即小句作动词的宾语),有些动词则不能带小句宾语。目前,人们对带小句宾语的动词的研究情况究竟怎样,本文作一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动词作更好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衔接分析往往基于词汇层,如词的指称、替代等,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分析,达不到反映整个语篇的结构关系。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看,任何语篇的过程类型都是有章可循的,并且是构建语篇的框架。本文通过对语篇实例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发现语篇衔接也反映在小句及物性过程类型上,并可归纳为两种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物性过程一致式、及物性过程序列式。对及物性过程进行的衔接分析超越了词汇层,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它有助于读者把握全篇信息的分布走向,并对写作过程中的谋篇布局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理论建构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模式。运用该模式,从小句内和小句间两个层级探讨三种主要语法隐喻类型的语篇功能变化。语义邻近性、时间顺序性等认知机制,以及语言的类型是导致语篇功能发生变化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句法分布研究通常从语义、句法的角度考察,可是由于汉语介词来源本身的复杂性,加之汉语句法关系缺少形态,因此常常很难得到统一的解释。从语篇及物性的角度,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通过溯因推理发现:汉语介词结构在参与者、施事性、意志性、动作性、瞬时性、体、肯定性、现实性、宾语受影响性、宾语个体性等及物性特征上都表现一致。介词结构的漂移受语篇及物性制约,即句子处于低及物性的时候,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前位置;当句子处于高及物性时,介词结构通常编码为动后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