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学刚  易小斌 《民族论坛》2012,(5):17-17,26
湖南工业大学民族预科班主要面向全省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学生大都来自湘西、怀化、张家界及一些民族自治县,包含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壮族、回族及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学生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语言方面,有些学生到校后甚至不会说普通话,而湖南省各地方言土语差异巨大,造成学生到校后语言沟通困难。  相似文献   

2.
黄春 《民族学刊》2015,6(6):74-77, 115-116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化是开展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活样本,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对预科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既有不利的方面,也存在有利的因素。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进而接受和欣赏异质文化,这是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应有的思想境界和文化高度。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习得英语的同时,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也相应提高,为今后英语学习作好语言基础和文化心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置的在其步入大学之前的准备教育,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从本科教育反观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方式不难发现,在教学内容、教材选取和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教学内容上,应对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教材方面,应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和德育内容,针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进行层次管理,使教材更具适用性.学生管理方面,应进行特色化管理和民族融通化管理,防止学生边缘化和自我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预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民族性,民族性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好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语文教育是挖掘、弘扬、传承、传播民族文化重要途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民族预科文化多样性、民族预科语文教育对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语文教育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在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预科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立 《民族论坛》2009,(10):5-7
<正>1994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学部开办了首届本、专科民族预科班,从参加当年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中择优录取学生。当年9月,位于吉首市大  相似文献   

6.
吴端 《民族论坛》2012,(9):27-29
<正>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0年来,全国60多个高校民族预科基地和预科点,在少数民族教育预科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院校紧紧围绕"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7.
吴端 《民族论坛》2012,(9):20-21
<正>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10所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任务。目前该学院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425人,涵盖38个少数民族,其中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85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305人。在新疆籍、西藏藉学生中,不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日常交流大多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对新时期民族预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目的是通过文化知识的补习,为少数民族青年进入高校学习打下基础,被誉为少数民族青年成才的"金色桥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预科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其培养目标也要随着变化,要从纯文化知识的补习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培养,要教育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把个人的成才愿望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立志献身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吴端 《民族论坛》2012,(5):22-23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经过预科和本科的学习,逐渐成长为了民族地区各战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民族预科教育产生了很好的政治、社会效应,深受少数民族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扬,被誉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分量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在外语课堂上起着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重视非语言交际尤其是体态语的使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诠释和简化教学内容。了解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及文化,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预科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使用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族高等教育:最好最快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是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而实施的教育,是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而形成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高等学校(民族学院和民族大学,简称民族院校)、民族自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等几种办学形式。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也成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民族预科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中相对特殊的教学阶段和形式。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相对而言可能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项目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朱为鸿  胡炳仙  胡绮轩 《民族学刊》2021,12(7):30-38, 10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从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色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在改革中前行,在发展中改革,经历了初步发展、停滞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创新了集中办学、以预为主的广西模式,分散办学、“预本衔接”的内蒙古模式,以补为主、重视语言的新疆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多元化培养模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成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  相似文献   

14.
<正>1950年11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六十次政务会议,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次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随即在学院设立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各族学生100人,首开新中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学时短,任务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差且参差不齐,一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对自己不能做出正确定位。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提高教学质量与大学本科英语教学顺利衔接,预科英语教学必须做出准确的定位。在此,我们立足预科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教学需求,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目标做出准确定位,为探索具有民族预科特色的英语教学的新路子,做出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端 《民族论坛》2012,(9):22-23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经过预科和本科的学习,逐渐成长为了民族地区各战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民族预科教育产生了很好的政治、社会效应,深受少数民族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扬,被誉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分量越来越重。在这次针对民族预科教育的采访中,我们专门回访了部分曾经就读于预科的优秀学子,他们有的毕业后,在民族地区工作,有的刚刚进入本科课程学习,聊起当年在预科的学习生活,他们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7.
吴端 《民族论坛》2012,(5):20-21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10所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任务。目前该学院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425人,涵盖38个少数民族,其中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85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305人。在新疆籍、西藏藉学生中,不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日常交流大多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高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这不是新鲜事儿;但是,民族高校为非母语学生开设少数民族语言选修课,这却是一件新鲜事儿。2010年,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在听取北方民族大学的工作汇报时,特别指示:从新时期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民族高校应加强对双语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那些将来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从民族高校大学外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入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差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全面调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等诸相关问题;研究了如何引导大学生克服文化冲突与碰撞,变阻力为动力,准确掌握听力学习的技巧与能力,逐步缩短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主流民族学生之间在外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搞好听力培训,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英语语言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我国一些高校开展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章结合本校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和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