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设文化大省,不仅仅意味着在浙江形成一个作家群,产生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创作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更重要的则是意味着要重塑浙江人的心理状态。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表明,从总体上说,浙江人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浙江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以及浙江经济制度的创新。但是,如果从浙江提前实现现代化和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阶段目标出发,那么就必须把变革浙江人的心理状态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一项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这里不必面面俱到,只想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现代化的人文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自亮 《浙江学刊》2003,(4):166-174
本文试图深入考察浙江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渊源 ,分析这一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包括人文因素等组成的动力结构 ,阐述社会与经济、观念与财富、传统与现实的互动关系 ,重点描述浙江人的经济生活特征 ,人口流动和财富积累的方式 ,同时剖析浙江思想家所孕育的经商观念与事功意识 ,流行于这一地区的“义利并存”、“工商皆本”的思想遗产 ,以及现代国际大都会上海崛起对浙江的影响 ,通商口岸引发的外来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正"一派天生丽质,一方文化高地"。历史与自然赋予了市南区"天生丽质",时代与文化给予市南区更厚重的人文积淀。在市南区,历史与现实,灵秀与厚重,传统与前卫,这些鲜活而多彩的文化元素,罗列起了这个城区丰富的视觉层次,形成了这里独有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名声响亮的旅游产业发达城区,市南区深耕文化旅游的优势,实施"时尚文化"工程,大处壮阔,小处用心。今  相似文献   

4.
正"一派天生丽质,一方文化高地"。历史与自然赋予了市南区"天生丽质",时代与文化给予市南区更厚重的人文积淀。在市南区,历史与现实,灵秀与厚重、传统与前卫,这些鲜活而多彩的文化元素,罗列起了这个城区丰富的视觉层次,形成了这里独有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名声响亮的旅游产业发达城区,市南区深耕文化旅游的优势,实施"时尚文化"工程,打造城区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惠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了"爱琴岛·旅拍"、"啡阅青岛"、"老路四季"、"百姓时尚秀"、"欢起剧社"、"琴岛音乐之声"、"社区公益剧场"、"社区公益展"等文化品牌。通过打出  相似文献   

5.
张洋 《创新》2021,15(4):46-51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提升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品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南宁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文章在调查分析南宁市乡村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经营者自身能力不足、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产品营销缺乏有效手段是制约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南宁市应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格局,推进其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交流》2013,(2):1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学术报刊理论探索和舆论导向功能,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科学有序、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版)、学术交流杂志社研究决定,联合开展"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征文活动。一、选题范围1.旅游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2.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3.旅游文化产品品牌打造与历史遗产的挖掘和整理;4.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5.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6.政府管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7.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借鉴;8.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9.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关注,本文从分析苗族饰品的文化及特征入手,提出了饰品文化中的旅游商品设计与市场文化接轨.苗族银饰浓郁的乡土民问气息,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产生的旅游商品设计,及文化的传承,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对广场文化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嘉纯 《学术交流》2004,(8):126-130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审美体验的艺术结晶,并与人们的理想、道德、情操、文化知识、审美趣味、创造能力等个体素质相联系,因此,广场文化的本质是美。广场文化的美学特征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风格的多样性;广场文化的美育特征表现为鲜明的时代性、审美客体内容的通俗性、审美主体与审美客性的相容性。把握这些特征,充分发挥其美育作用,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蓝武 《创新》2013,(2):119-124
绵延近千年的土司统治,给南丹县留下许多珍贵的土司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对深化南丹县地方史与民族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当今南丹县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南丹县应加大对土司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力度,依托土司文化打造县域旅游品牌,强化县域旅游的文化特色,丰富县域文化旅游的内涵,增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南丹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金辉 《学术交流》2012,(9):131-134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内涵,最早从隋唐时期开始,就形成了丰富的体育文化,满族先民也创造和发明了众多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现代体育旅游开发应从继承优秀体育文化入手,在体育旅游项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彰显体育文化,以此吸引广大游客。因此,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必须要确定"三大原则",即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原则,以此来确定和设立体育旅游产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2.
论新闻核     
优秀的散文都有散文眼.散文眼是由散文的炼意需要而产生的.散文有了"眼",散文所创造的情景交融、意象聚合的新与深的意境就有了凝聚点,散文就能达到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写作应借鉴散文这种炼意的笔法,在提炼新闻主题上追求新与深,需要有散文眼式的"新闻核".画龙点睛,设置新闻核,则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3.
郭兴 《创新》2009,3(8):71-73
以柳州为代表的桂中地区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风情柳州”应以打造柳州山歌这一刘三姐民俗文化品牌为核心,融入桂中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构建百里柳江为中心的城区旅游集群,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茁 《求是学刊》2007,34(5):55-59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政府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机制,主要职能是要监管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政府审计职能弱化有关。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严重,应当加以纠正。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审计要有针对性地监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5.
陈维昭 《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王维国 《唐都学刊》2005,21(3):36-40
关于政府人的人性预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由"道德人"转向"经济人",第二次转向是由"经济人"转向"公共人".作为对"道德人"和"经济人"超越的政府人预设,要既能发挥对政府人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政府人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政府人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政府人的基本角色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17.
杨保健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指从公元前11世纪,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诗篇出现起,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骚”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二、“诗言志”、“诗缘情”与重表现、重抒情的传统;三、文学形象创造的“形神兼备”传统;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传统;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传统。认真研究和梳理传统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加以扬弃,无疑有益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琪瑛 《创新》2009,3(10):60-62
"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是近年来被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由于培养的对象以中小学校园学生为主,对此有人表示赞成,也有人反对。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仅属于戏曲艺术普及教育里的一环,由于不是教育的主流,所以比较缺乏学理方面的系统探索,大多仅停留在表面的讨论和活动本身的陈述。有鉴于此,笔者以浙江"婺剧进校园"为调研对象试图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进一步阐释儿童、儿童文化、儿童传承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调研可知,以儿童为主体、戏曲为载体的这样一种无需通过任何考试形式的"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是切实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主体思想大致有仁者爱人、修己慎独、经世致用、和而不同、义以为上、伦理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和而不同的处世风度,也就是中国人的中和之道,最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两部分构成的,同时又是企业的商标组织。旅游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有功能要素和识别要素。旅游品牌形象的评价指标有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和品牌追随度。在旅游市场日益大众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四极"旅游品牌形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