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关系只宜划分为以农补工和以工补农两大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始于工业化中期,并向工业化后期延续。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反哺农业可划分为转折期和大规模反哺期。转折期的反哺政策目标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中心,突出粮食安全地位;反哺力度不大、范围较小,形成点状支持;政策手段的中心为生产领域支持,兼用稳定价格和关税保护;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比先行工业化国家提前启动某些农业支持政策。大规模反哺期的政策目标以提高长效性的农业生产能力为主,兼顾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环境;政策种类开始增多、力度加大、范围得到拓展,形成扇面支持;政策手段以土地等基础设施投入、农用生产资料补贴、信贷服务和价格支持为主;资源短缺型国家和地区努力提高土地经营规模,资源富裕型国家开始保护生产能力。目前我国已跨过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正在逐步向大规模反哺期过渡,但到全面、大规模反哺期还有差距。因此,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和农民这个弱势群体;适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要循序渐进、有重点地实施对农业的补贴;加强制度建设,为工业反哺农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工业反哺农业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     
绘制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路线图”“三农”问题是由于建国以来国家实行的城乡分治的政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将农业利润通过价格手段转移到工业上而形成的。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考虑到这一历史因素,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来实现。从2004年开始,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的高密度、高强度出台,迈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第一步,并逐步构建起中国工业化条件下新的农业政策雏形。要规划和实施好农村的下一步改革,关键是绘制好改革的“路线图”。首先,调整国民收…  相似文献   

3.
中央政府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向,引起了“三农”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三农”问题本身的改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当然必须有不同的方案与之相适应,分析国家政策转向,弄清“三农”问题的变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带动农民”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化是在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起步和进行的,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是第一位的,是重中之重;在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是破解"三农"难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选择和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喜延 《决策探索》2009,(12):13-14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基本帝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村长期落后。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科学发展中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点。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决策。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村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做调查、作规划、下措施、定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我们坚信,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将在全国农村扎实兴起和有序推进。这是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和最大的福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夫要下在“新”上。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后农业税时代"开启农村综合改革大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咨询》2005,(3):55
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行了家庭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第二个阶段就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对农民多子、少取、放活.我们现在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5,(7):55
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行了家庭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第二个阶段就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对农民多子、少取、放活.我们现在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这一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农业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遵化市是一个70.9万人口的县级市,其中农业人口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4.9%。遵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他们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廖超 《决策导刊》2007,(6):27-28
近年来,彭水国税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支持和帮助新农村建设。他们的举措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倍加称赞。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省长陈德铭日前在接受有关媒体专访时表示,虽然就全国而言,已经到了工业可以反哺农业、能够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支持农村的时候,但是陕西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化程度相对还很滞后,所以依靠自己的工业反哺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中央政府、发达省市的支持和帮助。[本刊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将产业资本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山东乐陵市的希森三和集团就进行了这种实践,被称为“希森模式”。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用别墅“交换”老宅。2001  相似文献   

16.
郭建军 《决策探索》2009,(14):16-18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渐进过程,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从而需要调动农民以及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过低的农业比较效益状况严重制约着黄淮平原等主要农产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指引下,这种局面开始得到改变。但总体来讲,对此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需要深化和提高。例如,都说农业比较效益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都说“反哺”好,但还不够“解渴”,到底“哺”到什么程度才合适?什么“哺”法最科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坚持反哺方针,努力构建科学的农业比较效益形成机制,奠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基本市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村长期落后。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科学发展中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业反哺农业已成大众思维,而第三产业如何发挥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值得深思。第三产业反哺农业是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需要,从美国第三产业反哺农业获得启示,我国可从改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教培训力度、建立金融服务体系、转移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实施第三产业反哺农业战略。  相似文献   

19.
窦欣 《经营与管理》2011,(12):61-64
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非农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由于农业自身的特殊性和外部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加大。为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政府应从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邓翔 《决策探索》2014,(24):47-48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承担着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时期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但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商业性金融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通过金融创新破解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难题,有效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