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以地理扩张以及由此催生的救世使命为根本内核的地缘政治思想不仅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且造就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安全两难。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一大现实就是欧亚大陆外围势力向核心区域渗透,而不是传统上的核心影响边缘。在这一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国家的民主转型根本改变了作用于对外政策制定的几乎所有因素,致使俄罗斯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政治的主要议题之一,结果使得可以进行新的选择的俄罗斯常常感到自己缺乏这样做的力量。新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自身的不安全感,而外交政策的紊乱恰恰是地缘政治和民主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其不安全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 ,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 ,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核心要素就是 :( 1 )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 ;( 2 )基于地缘安全和意识形态对抗进行地理扩张的帝国思想 ;( 3)国家思想的一元化以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的理想 ;( 4 )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 ,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 ,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 ,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 ,但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前苏联国家意识形态解体后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 ,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 ,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3.
中俄两国作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中的平衡力量.对于维护世界稳定、安全与和平,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两国在对方国家的外交战略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奉行在东西方保持平衡外交政策的俄罗斯来讲,为避免美国一极主宰世界,需要借助其他力量达到均衡的目的,即用东方外交平衡西方外交,而这个平衡的依重力量就是中国.并且,中国是世界和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又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所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是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2年以来,内部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普京重新当选总统等因素促使俄罗斯外交出现转型,乌克兰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转型进程。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外交转型的传统背景和现实原因,认为此次转型背后有一个必然和偶然变量累积的过程。俄罗斯对欧亚和亚太地区的战略、国家软实力和国家认同建设领域都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不仅注重围绕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改变外交政策,也通过改变公共外交方略和整合国内政治认同来影响外交工作的绩效。这些转型特点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所具有的连续性和渐变性,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两国可能在某些领域出现利益、观念和政策的冲突,但这种挑战并不能埋没中俄采取适当方式将矛盾化为机遇、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如下观点:1.资源是地缘政治及其制权理论演绎的逻辑原点;2.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现代地缘政治学说的本质特征;3.现代世界地缘政治是一个体系,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则是这个体系的基本特征;4."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枢,也是世界霸权的坟墓"。本文认为:位于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印度的国家安全产生了更大压力,因此,印度未来安全依赖于中国的发展,而印度扩大在印度洋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析地缘政治中的石油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立忠 《学术交流》2007,21(4):44-48
石油在现代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石油生产区与消费区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导致了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地缘政治的勃兴以及各国在能源地缘政治领域的博弈。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以日本和印度等国为代表的能源消费大国为争夺能源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而以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为代表的产油国,却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能源地缘政治优势。在此格局下,作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进口大国,中国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与美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外交关系,实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政策和保证能源运输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地缘经济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或资源超越民族、国家和社会制度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经济一体化使区域内各国经济生活由国家过程转化为国际过程.交通成了激活国际与区域经济的火车头.俄罗斯作为地缘政治上传统的欧洲国家,目前难以参加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俄罗斯要实现强国富民愿望,必须发挥其欧亚桥梁的地缘经济优势,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国际联运是促进俄罗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亚毗邻国际安全威胁--特别是恐怖主义威胁--的发源地,因此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国家安全和反恐服务的市场.各种势力在这个市场上活动和竞争.在此条件下,乌兹别克斯坦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困境,其与俄罗斯和美国的战略合作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存量民主     
民主存量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程度,在改革进入中度发展时,民主存量必须有相应的增加.民主存量首先体现在社会自身的民主控制,其次体现为社会对国家的控制.民主存量的增加遵循着平等和限度的原则,其增加的目的不在于摧毁国家和解构社会,而在于构筑一个社会向国家前进的管道.在当代中国,宪法和党章都是不同层次的民主承诺,因此,扩大民主存量的过程就是回归宪法和党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实现党的民主转型,更要实现社会的民主转型.  相似文献   

10.
后苏联俄罗斯的社会进程与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而出现经济腾飞几乎出现在同一时段。冷战结柬后,俄罗斯在不断重建的过程中不得不在外交政策构想中加大俄中关系的比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得以建立并顺利发展十多年,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好感不断增加。这种情形为中国所乐观其成,不仅是因为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冲突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汉学界坚守俄国汉学传统,积极研究不断崛起的中国之政治进程、经济改革,以及俄罗斯如何与持续壮大的中国相处的问题。他们的研究对俄罗斯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