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全国支援西藏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1994年7月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福建、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1996年11月,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西藏福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把支援西藏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中央交给的各项工作。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福建省第一期援藏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走在援藏各省市前列,并树立了朗县这面援藏红旗。第二期援藏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福建省委、省政府从…  相似文献   

2.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根据中央安排,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16年来,湖北省援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援藏干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援藏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2012年,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援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创新援藏工作理念,深化援藏工作内涵,探索推进"科学援藏"湖  相似文献   

4.
全国实施对口援藏工作以来,尤其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湖北省的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自觉地把援助工作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感情融入到基层农牧民群众中,把作风融入到脚踏实地办实事中,时刻不  相似文献   

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援藏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西藏工作"部署要求,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湖北对口援藏工作在"十四五"实现精彩开局,高质量对口援藏促进了受援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自2016年7月11日进藏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西藏山南市全局工作实际, 形成了以 "精准管理"促"精准援藏",以"精准援藏"推"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干部人才"精准管理"为主体,以招商项目援藏和医疗教育 "组团式"援藏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创造性地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为西藏山南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中央和鄂藏两省(区)各级领导以及山南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和全国经济援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确保新一轮对口援藏工作有序推进,2011年7月20日—23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杨松随中央祝贺团一起,参加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并率领湖北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总结了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根据中央安排,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18年来,湖北省共落实援助资金9亿元,援建项目389个,涉及新农村、市政、交  相似文献   

9.
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在西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不断探索与调整中,形成了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如何促进西藏发展的"援藏机制"。"援藏机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思想,也被证明是较为有效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实践形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如何支援帮助西藏,从理论、重要性、政策、途径、方法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为中央"援藏机制"的最终形成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中央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根据中央安排,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1999年,中央又确定湖北省对口支援新疆博州。援藏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以建设、发展、稳定山南和博州为己任,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先后派出了四批185名干部和50名教师进藏工作,共援建项目198个,援助资金近4亿元;选派三批干部100名进疆工作,援助项目24个,援助资金280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为西藏山南地区和新疆博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大力宣传湖北省援藏援疆工作取得的非凡成绩和援藏援疆干部教师情系西藏新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本刊特推出系列报道“情系藏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05,1(5):37-48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8.61%的大陆高山族人口聚居在河南省邓州市。作为一个移民群体,邓州的高山族在近三百年的落籍垦邓期间经历了一个“闽营化”、“邓州化”乃至“大陆化”的多重本地化过程。这样一个深具涵化意义的历史过程使得邓州高山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日渐迷失民族的文化表征。它在1983年以来的族群性重建,又验证了一个弱势移民群体经由想像、认同而得以重新构建的图式。  相似文献   

12.
狄起源于戎的分支犬戎.狄人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于渭河上游,以后随着人口繁衍而向与泾水汇合下游的关中平原迁徙,从戎狄中分离出来的周、秦在处于渭河下游的关中平原建立政权后,狄人则被分割成渭河上游部分和渭水汇入黄河后不断东迁部分,其中东迁的部分-白狄与赤狄曾在周、春秋、战国时的历史中产生过影响而被记入史册,并在春秋战国中原争霸中向南融入平原人当中,成为用人、秦人和汉人的一部分;向北迁徙部分成为匈奴的组成部分;仍在渭河上游生活的狄人则作为戎人的分支,归入秦朝的统治范围,在羌人兴起后则又成为氐羌组成部分,并在羌内附的过程中逐渐融入汉人当中.  相似文献   

13.
“朵麦基巧”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昌都设置了"朵麦基巧"(昌都总管)这一行政建制.但学术界对昌都总管府的设立时间、管辖范围、历任总管情况及其政治、经济、军队、司法、邮驿制度等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文章在查阅大量藏汉文史料书籍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以甘肃省陇南地区文县白马河流域铁楼乡分布的白马人为个案,来描述白马人"家",即白马人村落的地域分布、村落环境的空间形态以及民居建筑习俗等方面,进而从一个层面和侧面来展示扣阐述白马人"家"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其底蕴.  相似文献   

17.
马库斯的多点民族志(合作人类学)是回应宏大政治经济进程的方法而出现。然而它景况不佳,一直到1995年才正式确立了多点民族志以合作为核心的方法论。此后马库斯致力于多点民族志的方法论的成熟表述。追踪这一方法论的变化轨迹至少发现有两条道路伴随着多点民族志的发展:其一是多点民族志从方法论向元方法的演进;其二是多点民族志的定位变化,经历了审美贬低、审美否定再到审美回归的变化。多点民族志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写文化三十年来美国人类学的学科转向与理论动向,这三十多年贯穿始终的是写文化的创始者们孜孜不倦地否定自我、面向当下的实验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热贡艺术的名扬四海,热贡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很多研究成果中,对热贡的界定和理解与其原本蕴含的意义相去甚远,因此本文将在解读当地藏文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汉文资料对热贡作一粗浅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刘瑞 《民族研究》2006,(5):74-78
有学者认为,《旧唐书》等文献中的"雄王"是从《水经注》中的"雒王"讹变而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文献学和语言学的分析,认为2005年初广州出土南越木简中"雄鸡"简反映的命名特点与交趾地区"厥气惟雄"的风俗不仅地域上同在南越国境内,而且时代相同,应有紧密联系.南越木简的发现表明,《旧唐书》等文献中"雄王"的写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山西省社会学学会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2006年7月15~17日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系统、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和其他相关研究单位的四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代表们提交会议论文366篇,代表人数和提交会议的论文数创历次年会之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共享和谐”,围绕主题,学者们集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展开广泛讨论与交流。综述如下: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培林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做重要讲话。郑教授针对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