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正规就业对女性利益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芳 《浙江学刊》2006,(3):220-224
随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女性就业比男性受到更为普遍的影响和冲击。非正规就业的女性化或者说女性的非正规就业化在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规就业对就业不足和失业或下岗后难以返回正规劳动部门女性的生存具有战略的意义。但在政策缺失状态下,非正规就业女性的职业层次、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组织化程度不仅与正规就业女性存在差距,而且与非正规就业男性有明显区别,从而使业已存在的就业领域中的两性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因此,非正规就业女性权益的维护是一个十分严峻而又亟待研究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很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3):86-88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非正规就业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地方高校大学生重要的就业形式,基于实地调查的河南地方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对地方高校毕业生中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性别、学历以及其它社会学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能够加深对该群体的认识,了解该群体的生活、工作状态。同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该群体在非正规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该群体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分配形式,是满足个人消费的特殊渠道。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体现机会均等,平等分配;适度保障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保持有机的增长;争取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做到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适当分离等原则。文章论述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理论认识,包括以经济风险类型来划分制度体系的内容,建议在七五期间争取立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基本法(大纲)》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时,必须以明晰、正确并经过科学论证的保障原则为依据,并注意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周至慎密的制度设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取向原则包括一般价值标向、具体保障内容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公正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自我保障原则,国家、生产单位、个人、家庭、社区“五马拉车”原则、正效应原则,基金制原则,国家守信原则等尤为重要,而基金制原则则是核心所在。能否以完全基金制为战略取向并将其逐步付诸实施,将最终决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劳动就业体制存在着国有部门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不到位、非正规就业问题较多、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尽快废除国有部门存在的"正式工"和"临时工"制度,全面推行名副其实的劳动合同制;加快国有部门用人机制改革,杜绝国有部门用人腐败现象的发生;在规范和保护前提下,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保障发展中的七大关系——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发展中存在七种"矛盾"关系,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构成关系、社会保障中的群体利益关系、社会保障覆盖面与保障水平的关系、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关系、社会保障整体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政府和企业与个人的权责义务关系、物质保障与制度保障的关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思路应当是: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工作重心,以加快建立基础保障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关注弱势群体生存能力的提高,优先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在平衡区域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障的整体发展,以"有差别的统一模式"协调城乡社会保障的发展,在发展物质保障的同时努力推进制度保障,以实现社会保障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最大覆盖.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城市化是一个面临多重风险的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就是要为农民工提供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通道。我国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共济性较差,农民工被排斥在制度范围之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的冲突日益凸显。结构性制度排斥是现行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根源,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严格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二元结构下的就业制度导致农民工难以承担城镇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二元结构下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更是难以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是化解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必须推进一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工城市化的壁垒。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方向,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基点,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转移转换机制,逐步将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制转轨和失业人员的增加 ,全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完善再就业工程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煜 《学习与探索》2006,(5):109-112
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历经半个多世纪,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和部分相关法律。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还十分滞后,严格地讲尚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远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应该在现阶段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尽快颁布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包括社会福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优抚法等社会实体法,颁布与社会保障实体法相配套的并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资金保障、程序保障和组织保障的法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颁布一部完备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典,进而形成我国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汪波 《学术交流》2003,(11):81-85
建立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健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当务之急。实行“实物换保障”,是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它决定着这一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成败和进程。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坚持区分不同类型、分层次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和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研究了我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文章分析了多种就业形式和多种就业市场,考察了就业者择业期望、就业渠道及其结构性变化。文章认为,在中国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原体制中政府计划性控制力的逐步弱化,各种不同的社会机制得到了舒发功能的机会,其中,社会网机制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成为帮助人们谋取职业的两大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乔榛 《学术交流》2001,(4):43-45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尚存在内容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实施机制脆弱的不足.比较国外较为成熟的传统型、福利型、储蓄型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受到启发,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面宽、保障程度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既要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又要严格社会保障执行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和市场化: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刚 《社会》2002,(2):4-6
在中国农村 ,家庭养老作为一种非正规的约束机制 ,具有深厚的伦理和人文传统 ,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救济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作为政府实施的正式约束机制也开始在农村养老领域中发挥作用。然而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并未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因此 ,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环境和目标模式的研究 ,必然有助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本文力图探寻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传统模式在面临现代社会挑战和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双重背景下的出路。笔者认为 ,社会化与市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障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同时社会保障的最直接的目标是要保证社会公正.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应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保障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实现.我国的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由上至下"到国家与社会有机互动结合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公民的主体性地位逐步得以实现的过程.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应该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前提下,形成一张涵盖纵向与横向相互交错的立体之网.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就业式的保障和身分式的保障。如在城镇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职工,可获得包罗万象的高福利,而非国有企业职工所得保障项目少、水平低,个体和私营几乎是空白。全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仅有30%左右,而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平均达60%以上。二、社会保障作为“稳定器”和“调节器”,应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避免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对社会分配起不到调节作用。据国家统计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高静 《南亚研究》2014,(4):139-152
在政府主导下,印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反映出不同时期政府领导人的民主平等、人道主义、社会公正和以人为本等政治理念。在不同的社会保障阶段,社会保障的设计路径大不相同。单层次社会保障阶段,仅在政府内部和有工会组织的部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社会保障阶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无工会组织部门、农村人口就业和医疗以及儿童成长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深化阶段,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保障海外印度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对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宅文 《社会》2004,(2):27-29
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劳工组织1999年对非正规部门的定义是: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独立的个体劳动者(国际劳工组织,2000:140)。后来,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了这两个概念并根据各国的国情对概念进行了修定。原全国总工会主席薛昭鋆对我国的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作了如下定义:我国的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在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单位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包括:(1)由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生存状况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玲 《学术交流》2006,(5):135-13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群体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中国期刊网检索的19篇有关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实证研究文献来看,农民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或工作于次要劳动力市场,赖以改善其生存处境、增加收入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机制失灵,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严重缺失。因此,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不仅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他们的舆论氛围,更需要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