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除此而外,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境内也居住着部分哈萨克族,人口约有七十多万人。 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口头文学传统,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有民歌、叙事诗、民间故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是我中华民族的一员,有87.68万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5%,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还有少数居住在与新疆毗邻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和甘肃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就新疆看,哈萨克族畜牧业比重约占全疆牧业的一半,是我国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哈萨克族的人口素质,对于促进我国哈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通过两种模式来完成城市文化适应,一是基于“人口流动”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市而发生的文化适应;二是基于“文化流动”的农牧区城市文化适应,也就是农牧区文化的城市化。通过“人口流动”和“文化流动”两种不同的适应模式分析哈萨克族城市文化适应,讨论农牧区哈萨克族的城市文化输入及适应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哈萨克族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哈萨克族是我国兄弟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哈萨克族人民拥护国家统一,反对沙俄侵略 李寰在其所著《新疆研究》一书上说:“今之新疆,即古西域,史称其为古雍州外地。……由贾长沙与两顾先生之说征之,西域在唐虞三代之世,与中土非无往来,不过似只限于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沙俄基本完成了对哈萨克草原的军事吞并,并加紧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侵略。长期居于中俄边境地区的哈萨克部众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迁徙、流动,引起中俄当局的极大关注。相关的学者和来往电文、文件都留下许多记述。文章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对照分析,力图对清末民初哈萨克族人口迁徙变动的成因、整体趋向做一系统论述,进而探究近代哈萨克族人口的变迁与哈萨克跨境民族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疆蒙古族人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蒙古族人口在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及民族成分更改的影响下,平均增长速度高,年龄构成轻,年龄中位数偏低,尚属典型的年轻增加型。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幅度大,但低年龄人口的文盲率有所回升。人口产业构成不平衡。人口初婚年龄偏高,婚姻结构欠稳定。生育水平高。人口死亡模式呈U型。  相似文献   

7.
人口年龄构成是最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丰富、准确和详细的人口年龄资料,它对于我国进行四化建设、安排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制定人口规划,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分析我省人口年龄的构成变动的基础上,就人口年龄构成资料,应用于人口控制、发屣生产和教育等方面,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1991-2001年台湾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台湾地区相关人口数据,描述和分析了1991—2001年这11年间台湾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分析分成三个方面:以5岁组距划分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变化;国际通用人口年龄分类标准和桑德巴(sundbang)人口年龄分类标准下人口类型的变动;劳动年龄人口和人口抚养比的变化。通过分析,描述了跨世纪台湾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轨迹,并归纳出其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珠三角地区2000年至2010年常住和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数据,分析珠三角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利用人口红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灰色预测模型、人口年龄移算法在人口预测结果中的精确度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是:(1)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确度优于人口年龄移算法;(2)灰色预测模型残差在小范围内呈波动趋势,而人口年龄移算法残差表现为随预测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趋势;(3)灰色预测模型比人口年龄移算法更适合较长时期的人口预测.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5 年全国1 %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以来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化及90 年代前半期人口迁移流动对平均初婚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迁入女性、流入男性在京初婚人口对北京平均初婚年龄有微弱降低作用,但由于北京市出生从未流迁人口所占权数很大,所以对该市初婚年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年轻老年人、老年人、长寿老人3个年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年轻老年人口增长率较低,老年人口增长率居中,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城市、镇、乡村分析全国各地区分年龄老年人口的增长状况,城市的老年人口分年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老龄化速度较快;镇区老年人口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乡村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是它由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转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新传播地域的社会状况,作出不同程度的调节和调适.驱动伊斯兰教向超民族宗教转化的源泉与活力来自于其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兼容并蓄的因子.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传播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哈萨克族化"的历史.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传统信奉的萨满教之间的文化整合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具体表现,而伊斯兰教"草原化"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年全国"六普"人口数据,分析我国107个边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平均年龄,劳动力数量、比例和结构,就业人口的数量、比例和就业结构,未工作人口的数量、比例和结构,以及失业人口等情况,发现我国边境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平均年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人口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省区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未来人口发展过程中顺序出现的出生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总人口高峰和老年人口高峰的态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人口高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构建了人口年龄布局系数指标来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空间差异。该指标不仅可以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差异,也可以分析某地区某年龄组人口相对于总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北京市人口年龄布局系数的比较后发现,少年儿童人口的空间布局出现了由远郊区向近郊区的向心扩展,劳动力人口集中分布于近郊区的格局得到了改善,而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出现了非连续性的离心扩展,城市核心区老年人口高度集中的现象一直存在,并且核心区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郊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草原以后,历经了漫长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最终在哈萨克人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哈萨克族伊斯兰化不仅表现为哈萨克族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也包括伊斯兰教顺应哈萨克族传统信仰习俗,使伊斯兰教逐渐“哈萨克化”的过程。与其他定居民族伊斯兰化相比,哈萨克族伊斯兰化的程度相对偏低,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基本情况:一般说来,在西方国家,老人数目显著上升。二十世纪前半叶,65岁和65岁以上年龄的人口年增长率从法国或瑞典的1%到加拿大或美国的将近3%不等。在美国,这个年龄范围的人口数从1900年的300万增加到1960年的将近1,700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科学地分析建国以来我国老年人口发展过程及其现状的基本特点,探索相应的社会经济对策,对于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年人口问题,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建国以来我国老年人口发展过程老年人口是人口群体构成中年龄高的那一部分。目前国际上的惯例通常把60岁或65岁做为划定老年人口年龄的下限。我国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53.8万人,到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时,增加到9,058.6万人,比1953年净增加4,904.8万人,增长了118%,年均增长率为2.32%。其中,男性老年人口由1953年的1,8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