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它传入到传播,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在向西方学习时接触到社会主义;革命派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介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二、一九一九年前后,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在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其他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们为主的介绍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并开始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属性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一种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还有一种把它同封建社会主义归为一类。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我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准确地判断各家各派社会主义思潮的阶级属性,根本点在于它们反映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及在实践中要达到的目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是一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是反映资产阶  相似文献   

3.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我们认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是经历过艰苦曲折的道路和尖锐复杂的斗争,它不但要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各种造谣诬蔑作战,还要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资产阶级反动思潮斗争。从五四运动以后到建党前夕,经过了几次大的论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介绍传播的历史上,有一种看起来十分奇怪而实际上却非常自然的现象——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是何时传到中国的?蔡元培先生一九二○年曾经指出:“西洋的社会主义,二十年前,才输入中国”。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一九○○年前后传入中国的。从现在见到的资料来看,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首先在我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们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在自己的著述中介绍过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及其学说,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国外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专著和文章。  相似文献   

6.
《近世社会主义》是国人最早译介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该文在全面梳理翻译的背景、译作的整体结构基础上,分析了该译作对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包括译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术语、充分解释了文本的细节以及批判了无政府主义思潮。该译作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翻译传播的初始文献,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文本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我国发生了第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运动。在这次思想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者与胡适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伪“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进行了斗争。通过斗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开拓了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蔡韦编著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就是一本比较系统地论述这些论战的著作。蔡韦同志在该书中,对中国革命是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产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是否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要不要在中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式的无产阶级政党等三次论战的主要问题,以相当丰富的史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叙述亦较为清晰。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由来已久。就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言,它是排斥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载体的谱系来看,它与修正主义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从最近50多年的实践来看,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实际上充当了对共产党进行和平演变的主要力量。为此,我们应该看到当代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采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斗争策略,认识新时期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脉络并认真严肃对待之。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之前,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断发展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潮,与此相伴随,产生和经历了三种大同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即太平天国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康有为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主义大同空想和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主义空想。它们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上,各自以其独特的面貌反映了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极力宣扬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扰乱了思想,助长了动乱。认真剖析这种“过时论”的反动实质,进一步认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危害,才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地位,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源于时代、高于时代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改造中国的正确道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的思想学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革命实践的深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并最终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执著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而且还积极投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应该说,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我国最早的社会主义研究者和他的历史地位之后 ,着重分析了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性、完整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方面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差距 ,并指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特征 :其一为中国历史上传统思潮的平均主义倾向 ;其二为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主义表现。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派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课题,指出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我国出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尖锐对立的情况,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和各种思潮、学派、观点良莠杂陈的复杂局面,我们深感迫切需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并回答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为此,自1988年元月起我们在《兰州晚报》上开辟了“理论与实践”专版,旨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探讨现代化建设中纷繁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开始为两周一期,  相似文献   

15.
八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在中国传播,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战胜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并取代它的地位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斗争和人民的比较选择过程。首先是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为了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曾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进行了“问题与主义”和“关于社会主义”的两次大论战。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鼓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反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李大钊于同年8月发表了《再论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与俄国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传播和发展的。列宁通过对各种思潮的批判,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捍卫了作为信仰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列宁处理社会思潮问题的态度和措施,对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信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党的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是没有什么人怀疑的。可是、近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提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竭力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大肆低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搞早了”,“当今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等等,使得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混乱。这是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彻底肃清它的流毒时,应当理直气壮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辩护。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选择性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中选择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传播,在"以英美为师"与"走俄国人的路"中选择了后者.早期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的实践性、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机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主义思潮在华传播的起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接触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最早始于19世纪末,最先传入社会主义信息的是个别清政府外交官、译员和外国的传教士。1902—1907年间和1911—1914年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社会主义传播热潮。一批爱国留日生,康梁等维新派、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及无政府主义者皆发表了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论文、译文,对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及其主要思想已有所涉及。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沁入和在华的最初传播,除受西欧和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外,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新兴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密切相关。尽管最初阶段的社会主义传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先导,社会主义在华传播的起始,为尔后马克思主义在华影响的扩展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前期准备,也促进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等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了解,为其日后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