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许鑫 《中国民族》2010,(5):52-55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镶嵌着一方宁静、秀美的山水。它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的交汇之地,是汉、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之所;  相似文献   

2.
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相似文献   

3.
<正>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相似文献   

4.
屯堡人作为明清时期军屯、商屯、民屯汉人移民的后裔,几百年来虽然长期生活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却以特殊的文化策略强烈地保持着明代江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凸显出自己的文化品格,成为西南汉族中一个特色鲜明的族群岛.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环境和西南边疆远古部族复杂的构成及其传统文化的多元多态等原因,使得西南边疆历来被视为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汇聚、贮存之地.土司制度的源头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对西南边疆部族的“羁縻”制度,在文化意义上看,这实际都与中原王朝通过治理边疆而延伸其王权威服下的国家构建及疆域想象有关.土司治理边疆的本质是延续和发展了中原王朝文化治边的策略,土司治理西南边疆社会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部族持有的多元多态的宗教文化及其社会构成的了解和把握,在以汉地文化为中心的教化及凝聚意识主导下,中央王朝利用土司治理边疆在实际上是对边疆部族采取贱其所有、贵其所无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艺术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是由于它是来自本民族的,有了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自己的『根』。《首届民族大家庭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没有脱离民族的『根』。作品描绘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展品中的作者不少是少数民族同志,这说明少数民族美术队伍在  相似文献   

7.
正湘西自治州是湖南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也是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奇特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神秘湘西的魅力元素,令人神往。尤其是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极具特色,以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内容丰富、技艺超群而著称,有"千年湘西,万般工艺"之美誉。  相似文献   

8.
村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细胞及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载体。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虽然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大多也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具体到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当下我国西南省份的传统村落已纳入到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已纳入省级保护绿色发展道路之背景下,对村落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其核心是保护传统文化,根本是保护人。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基于社会人类学与新近之文化熵和弗兰肯斯坦鹰理论,论证中国西南所赋予村落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性、必要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的细化期和拓展期当属魏晋时期,在这一时期,自然美获得了重大的发现。在这一时期重要的画论当属宗炳的《画山水序》以及王微的《叙画》。宗炳的《画山水序》当中将这一自然美的"媚道"描绘得淋漓尽致,而王微的《叙画》则是从审美特性出发提出了"灵亡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及,故所见不周"的说法。这其中也是最为提倡"自然美",同时也从其中发现了自然审美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于逢春 《民族学刊》2012,3(5):1-17,91
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时,当年汉武帝所开拓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的边缘地带——曾相对稳定的朝鲜四郡、南越三郡已先后自立,但素来交通闭塞、瘴疠肆虐、经济文化独特、割据势力强劲,风雨飘摇一千余年的西南夷之地依然掌握在清廷之手。这是因为该区域是元世祖忽必烈龙兴之地,他在此创设行省、创制土司制以加强统治;明朝则希冀利用该地的自然与人力资源建立后方基地,以此严防北元重新占领西南,掊击其后背;清朝则为了防止蒙藏势力与西南土司势力合流、保障滇铜供应,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以强化对西南的经营。上述三朝的有力举措,辅之以明后期以降携带着耐高寒、耐瘠土且高产的美洲农作物种子的中原农民移植此地,使得素称难治的西南地区最终成为"泛中原板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西南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南旖旋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构成独具特 色的西南民族文化旅游氛围,作者认为只有充分展示西南各地域文化中的相似性、差异 性、互补性和共同性──展示西南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才能使西南文化旅游开发成独具 特色的西南文化旅游图。文章还就如何开发西南文化旅游图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2.
桂林旅游资源开发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桂林的旅游取得了巨大成就,桂林的旅游线 已由三山两洞漓江游,向城郊、三环、外环旅游发展。桂林山水、桂林历史文化与桂北少 数民族风情三维特性的旅游体系立体地展示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整体形象。新世纪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应是促进山水、历史文化与 民族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全方位的优化配置。而桂林旅游城形象,应是以山水旅游为核心, 以历史文化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为两翼的国际性旅游大都市。  相似文献   

13.
明代总督之制,始于西南。本文在对明代30余任西南总督的统计基础上,探讨了总督置罢、事权授予、辖区大小、任期长短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提出,西南总督之暂设,以及西南民族社会冲突主要依托西南数省之力调控,皆反映了明中央王朝重北轻南的边疆战略思想。西南总督之设,虽有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统一和稳定之意义,但大军征讨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至为沉重,是为史鉴。  相似文献   

14.
名列乾隆"后三家"之一的著名诗人舒位,主张诗歌要"寓性情"。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抒写性情之真,宣扬正义和道德,叙写有度的艳情,认为情源于景又重于景;诗歌要写出个性,就要有所创新,要正确对待学问与作诗的关系;同时诗人需要具备天才的能力,包括作诗的天赋才能、灵感的触发和妙悟等。作为性灵派诗人,舒位的"寓性情"诗论和创作实践,是对性灵派诗歌理论的继承、发展、丰富和创新,体现了性灵派诗歌审美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内画鼻烟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以天然水晶、玛瑙、玻璃等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磨制成的小瓶子为载体,以内画技术为再现手段,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主题,在中外广受欢迎,是中国内画技艺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原因,雍正、乾隆年间,鼻烟壶盛行,将内画技艺与其融合,为鼻烟壶赢得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的美誉。本文从其技艺、艺术语言、发展等方面对内画鼻烟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藏故宫疇博院的《万树园赐宴图》,是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等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奉清高宗弘历之命创作的一幅大型绢画。作品长4.19米,高2.21米。画面以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为背景,描绘了弘历设宴招待杜尔伯特部(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三大台吉(汉语“太子”的转音,是蒙古爵号)的盛大场面。图中的树木、穹幕、山水等为中国传统画法,人物头像为西洋画法,是一件中西合璧、别具特色的优秀  相似文献   

17.
实景演出是近十年来中国旅游演艺的经典样式,它开创了演艺的"大制作"时代,其将传统山水审美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的特征,被固化下来并成为体现艺术魅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从艺术的原生美、意境美与和谐美的鲜活表现,阐释了传统山水审美文化在实景演出中的现代演绎。  相似文献   

18.
滔滔左江,奔腾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而沿江两岸,山青水秀,翠竹婆娑,景色秀丽迷人。沿江及其附近延绵二百多公里的如削似劈的悬崖峭壁上,留存着的一幅幅用赭红颜料绘成的古代崖壁画,形成了一条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巨大画廊,更是秀中点翠,令人神往。画倚山,水托画,画由山水添彩韵,山水因画得精神;二者交互生辉,朴朔迷离,神奇莫测,不仅学者为之倾倒,游客为之雀跃,而且摄影工作者也为之摄去了魄儿。多年来,摄影家们不辞辛劳爬涉于左江崖画区,根据不同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拍摄技巧,摄下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先后刊登在各类报刊上。“花山摄影”,成了艺  相似文献   

19.
王萍  陈楚寒 《民族学刊》2020,11(4):96-102, 142-14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村落为母体集聚的文化资源数量丰厚、价值突出,其独特性、多元性亟待保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梳理,从保护主体、对象、方式、范围、优劣势五个方面对比分析非遗保护模式、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模式、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村民自治式四种模式的成效与不足,进而在比较意义上论证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希冀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大利的山水,是近年我最喜欢的山水画。从研究美术史的角度讲,在近代的美术出版家里,有一位学者型的画家黄宾虹,有世界眼光,更有民族文化自信,成为借古开今的一代宗师。程大利继承了黄宾虹的文脉,把自己山水画的发展建立在对中国山水精神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浮沉曲折认真反思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