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西尔是本世纪西方文化哲学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把康德的“理性批判”发展到“文化批判”,并对人类诸多文化现象作了认真反思。本文集中论述了卡西尔的历史哲学理论,对于历史认识的符号学阐释、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历史有无规律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卡西尔用“符号世界”来界定历史学,既肯定了历史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又承认它的不确定性;既肯定认识主体的受动性,又承认它的主观性,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2.
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政治规则为什么有必要 ?或者简单地说 ,我们为什么需要制度 ?这是一个既是“已然”(经验性命题 )又是“未然”(思辨性命题 )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追问和解析。本文通过“无赖原则”等八个方面的归纳与探讨 ,从多种视角透视了制度创制、制度设计的理论前提和客观价值意义 ,揭示了人类规则体系所特有的既基于人性又超越人性的文明特征 ,为政治规则与规则政治的内在关系的确立 ,寻求一种理论支撑点。同时 ,本文的研究也为完善政治学学科内容、裨补政治学学科这方面久已存在的阙失 ,提供了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3.
能源安全的内涵应包含供应安全和生态安全两层涵义,能源法呈现生态化趋势。我国现行的能源法在生态安全保障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能源生态安全理念不够深入,能源立法体系不够完善,能源法律制度亟需健全和创新等。在能源法的生态化变革中,要将生态安全作为能源立法的重要价值目标,对能源法体系进行全面的生态化构建,加强能源法与环境法的融合,重视新能源的污染问题,并将外部性解决作为构建生态能源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批判康德哲学的“是”与“应当”的二分为起点重建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主张从“现有”之矛盾推出“应有”.“是”与“应当”相统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价值判断与科学论证相统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存在论依据;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过渡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现实内容.基于上述方法论原则,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把科学论证和价值判断统一了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取代“市民社会”的必然趋势.在当代世界,市民社会已从单纯的市场经济领域进入了社会交往的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这种演变,反映了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为当代政治哲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基于这种社会事实,在当代推进和深化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需要重新审视市民社会及其蕴涵的价值和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创生 《探求》2000,(1):61-62
在稍不留神便多出几个“体系”的今天,人们却纷纷议论哲学“边缘化”的现象。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时下的哲学工作者太刻意于构造体系而未关注提出振聋发聩的时代问题。哲学作为一种智慧之学,是通过反思与批判,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一种实践观念的智慧,而不是一种自娱式的思辨游戏。哲学执着的只应是那些属于必须在反思层面被提问或者说只能诉诸反思的方式才能解答的问题。站在世纪的界碑上回眸20世纪的历程,我们发现,百年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无不深刻影响并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和人类命运,而其中需要以反思形式加以解答的…  相似文献   

6.
“前提批判”与“问题反思”表征着两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同时也构成当代哲学不同的出场路径。“前提批判”是以形态学立场为前提、以重构形态为旨趣的话语行为。它遮蔽了一个真实的基础:一切真正的哲学都起源于问题,对问题的批判性反思才是哲学走向深处的真正语境。虽然形态建构一直是哲学话语体系的存在方式,但是它始终是对实践问题的哲学解答方式,问题与形态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并具有根本性质。马克思哲学革命提出的“反思的问题学”指涉实践论和“问题学”立场,强调哲学本质上是问答逻辑。坚持以“改变世界”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反思批判“问题中的哲学”和“哲学中的问题”,才能达到哲学形态的前提,进而才能构建合理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问题已经在本世纪的哲学中获得一种中心地位。”①不知有多少现代西方哲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家们甚至把20世纪哲学这一新的特征称为“语言的转向”(theLinsuisticTurn),以把它与哲学史上发生的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相提并论。语言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主要对象?在哲学上,语言灰姑娘式童话般地取得重要地位,又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我们对“语言的转向”进行哲学反思。所谓“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罗蒂把它概括为.“要求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8.
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了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强调以具有传统性、浪漫性、人文性、宗教性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重建后现代社会人类文化;"批判"所指的未来社会是后现代化,它强调以自主、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超越现代化社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科学理性批判,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现实需要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出发,以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为总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公正、客观、操作简便、实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此体系既兼顾到科研管理部门及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也考虑到专家评价的可操作性。它可以为各类型科研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在实际评价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3,30(1):17-20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1.
刘晓英 《求是学刊》2004,31(3):31-36
传统哲学将其形上追寻设问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种设问使哲学陷入必然性之域,从而注定了哲学走向科学理性的命运。"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之所以是哲学问题,是因为它旨在追寻生活的本根,所以它应该转换为"生活的本根是什么"。形上追问的转换蕴涵着哲学的深层革命———跳出必然指向自由。哲学理性正是面对人的生存自由得以确立的。如果说作为世界本原的必然性赋予了科学理性某种"必然性"的话,那么哲学理性则从人的生存自由中获得了相应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挪用公款罪是刑法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愈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固然是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对于何谓"使用"公款及选择何种路径分析挪用公款罪中的"使用",理论界尚缺论证。法律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法律解释主要采用的是语言分析的方法,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对挪用公款罪中的"使用"一词进行阐释和剖析,既保证了刑法解释体系中文义解释的最高位阶地位,又能正确地探求法律意旨。"使用"作为挪用公款罪法律规范中的基本要素和细胞,应界定为"交换",既包括价值方面的交换,也包括符号方面的交换。用"交换"来表达挪用公款罪中的"使用",符合刑法规范科学性、合理性、谦抑性的要求,同时也使规范用语的边缘扩展变得明晰。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程 《求是学刊》2002,29(5):39-44
在 2 1世纪已经来到的时候 ,文化哲学的研究者在新的世纪应该有更新的思考和学术作为。为此作者提出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从学科的对象比较与方法比较的角度 ,阐述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义和特征 ,认为文化哲学是哲学而不是文化学 ,认为文化哲学研究是哲学的事业。文章的第二部分认为 ,文化的根本特质是“生活”。作为人类的全部生活样式系统 ,文化具有自己的自足性特色和规定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 ,哲学并不一定都是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意识形式。所以 ,哲学是文化的派生物、附着物。探讨哲学的文化属性 ,是研究哲学的真正基础工作。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和理念———的文化性质。指出哲学理念实际上是文化理念 ,哲学的抽象实际上是文化的“合象”。文化哲学应该研究文化间的哲学冲突与融会的可能性。这一迫切的崭新事业 ,首先要求建构中国文化的当代基本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放弃对自身统一界说的追寻.对哲学的界说应参照科学进行,而探索科学尚未研究或不能研究的问题,就是哲学的使命.这一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哲学界说,不仅有历史的依据和理论的证明,也能对"哲学无定性"、"哲学问题无定论"、"哲学无用"等一系列元哲学问题做出更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李海平 《学术交流》2006,(10):12-16
意义研究作为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可以追溯到人类哲学思维的发端处。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哲学,其关注点最终由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语言的意义与世界的关系。意义因而成为英美语言分析和欧陆本体论式语言追问的焦点,呈现出当代语用分析、生存论、解释学等多维深入的局面,并明显表现出了将意义问题哲学化、人文化为语境问题的当代趋势。深入反思以上问题,对当今意义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祥龙 《求是学刊》2006,33(2):32-37
中西哲学文献之间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给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相互理解造成了巨大障碍。我们首先应该区分“可译”和“(意指的)可确定”,翻译的不可确定性并不会导致翻译的不可能性;其次,我们要区分那些待翻译文本中比较可确定其意义与比较不可确定其意义的部分;最后,在哲学文本的翻译上,我们应倡导多种译法并存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辉 《求是学刊》2002,29(4):13-19
价值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 ,因之从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来说 ,价值哲学应是社会哲学的或实践论的 ,而不是形而上的纯哲学理论。它原本不以建构形式上严密的逻辑体系为己任 ,而以在对社会生活中重大价值问题进行缜密研究基础上给出正确的价值理念为使命。但价值哲学用以把握价值问题的方式却又是反思的和批判的 ,借以完成此任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基本原则的设定和范畴体系的设置。价值哲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决定了价值哲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抽象化的即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途径 ;现实化的即社会哲学的和实践论的途径。本体论的研究范式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彻底性 ,社会哲学的研究范式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现实性。价值哲学之两种研究范式及其关联决定了 ,它首先要确立一种问题意识 ,然后把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作为实践基础 ,视创价与代价为分析框架 ,以供给一定的价值理念为学科使命。只有这样 ,价值哲学才能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02,29(5):53-59
价值问题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主客体关系”模式 ,这一模式因为将人当做和对象一样的现成的存在者 ,将人和对象一同把握为实体 ,因而将人在价值问题上提出问题的优先性划归为对象世界的事实性的关系。这种自然主义的视角对价值问题的提问是不妥当的 ,对价值问题的解答更是处在价值哲学的门槛之外。只有把价值如其所是地理解为精神现象 ,把价值哲学理解为精神现象学 ,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符合马克思批判精神的价值哲学的门径。价值哲学也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 ,而是构成马克思整个思想得以理解的前提 ,因而价值现象学只能从本体论的角度获得说明  相似文献   

19.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