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位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以机械团结为主要维系纽带的单位制以极大的冲击。通过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视角,可以看出单位制解体后以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社会有机团结才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领导班子团结尤为重要。但这种团结要以政治、思想和工作为原则基础。以此作判断,对“一团和气”、“认识上有分歧”和“班子个别成员闹不团结”现象不能“误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班子团结的五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的历史性创新发展开创了丰富的团结思想,包括民族团结、党内团结、党群团结、党际团结友好和国际团结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以政治团结为核心和丰富的目标是党的团结思想的理论特质;多样的团结形式,重视加强组织建设、理论教育和学习,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和统一战线制度等实现团结的社会主义制度化是党的团结思想的实践特质。国内国际情境正给我国团结事业带来新挑战,新时代要推进党的团结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习近平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防止和反对宗派分裂活动,确保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保障。十月革命后,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同“左派共产主义者”、“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等宗派活动和分裂错误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出色地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为预防和消除“寡头政治”带来的分裂危险设计了“集体领导”、“改组工农检察院”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制度设计对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均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团结是七大的一个显著特征。七大之前的延安整风运动为召开党的七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七大以团结作为最显著特征的党的代表大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七大提出的联合政府主张;三是表现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而这三层含义,直指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全党同志的团结。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解读涂尔干相关论著的基础上,本文对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全面探讨。文章指出,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涂尔干敏锐地把握到了现代社会由于劳动分工而促生的有机团结的社会关系,深刻地剖析了这种新型社会团结得以可能的理论逻辑,进而阐述了现代社会在经济、社会与宗教层面所面临的失范危机,并开出了应对这些严峻危机的理论药方。因此,对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的当代思考,不啻为当下有关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溯博士《社会团结、集体意识与刑罚》一文较为中肯地梳理了涂尔干的刑法社会学思想。其中所介绍的涂尔干对于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有机团结”代替“机械团结”、“恢复性制裁”代替“压制性制裁”的变迁式思考对我国当代刑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铸的团结知识分子思想是我党关于知识分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团结知识分子工作空前重要,中国知识分子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用的,共产党员要主动伸出手来,做好团结工作。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团结的实践场域、组织形式、资源基础等随之发生显著变迁。农业文明时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具有封闭性,信息获取与传播途径单一化,因而社会团结以同质化的刚性团结为主要特征。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具有了流动性,信息与知识的形式趋于异质化,社会团结以各式各样的组织为载体,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功能互赖。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为个体成员赋权与增能,使个体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能力迅速增长,社会团结愈来愈建立在主体的选择意志与主观认同的基础上;社会团结的刚性、固定性、稳定性在持续减弱,而呈现出弹性、高自由度、弱联结性的团结形态。因而,需要高度关注社会团结发生的现实与互联网络并在的空间场域、社会成员自组织而形成的社会团结载体、公共意识与集体精神的培育等,促进社会整体团结水平与层次的提升,更好地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认为:只有安定团结,才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搞好现代化建设;人民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志;讲团结,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反对派性,顾全大局,一心一意向前看;搞好安定团结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统战工作,大力发展经济;要安定团结必须靠理想、信念、纪律和法制,反对自由化。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团结内涵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促进团结与弘扬红岩精神,从而为促进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有赖于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对探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分。文章吸收这一思想中"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核心观点,探讨社会团结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按照社会团结的意识特征、分工特征、规范特征、组织特征四个要素,考察了当下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现况,认为其具有"机械团结型"治理模式特征,还需要从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主体分工、完善治理规范、发展社会组织等方面,实现向"有机团结型"治理模式的治理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凉山州“团结话”中的一个小类——量词进行深入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团结话”中常用的量词并进行统计 和比较,分析其与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观察彝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在“团结话”量词中的体现,最 后分析“团结话”作为中介语,在量词中体现的泛化与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团结问题。本文从党的团结内涵、加强党的团结建设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一步简要地讨论了江泽民关于党的团结的思想观点。同时,结合我党建党九十周年的现实实际,指出了今天进一步学习、研究和贯彻实践江泽民这些思想观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加强班子团结的“诚、谦、容、严、慎、厚”6种思想要素和在情感品格上实行科学准确的心理节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红岩精神是历史留给重庆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虽植根于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 ,但它却能融于并丰富红岩精神的内容 ,因此 ,在当今我们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 ,全面振兴重庆之际 ,不能不十分注重发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充分发挥重庆在进一步促统战、促团结、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团结和谐思想是土家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生成的观念与实践系统.它以“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互助,人与社会共荣”的价值观为核心;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整体认知观、无限循环思想、平衡或均衡思想以及原始的物人同源观念为认知基础;倡导和践行家庭(族)团结、邻里和睦、扶困互助、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谦和悌让、颂勤斥懒和守信重义等行为准则.土家族团结和谐思想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土家族民间文学、民族美术、民族音乐以及民族舞蹈中得以展现.通过土家族民族文艺宣传其团结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培养和塑造人们中华一体的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理念,建构公正、平等的民族间制度规范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培养和塑造人们中华一体的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理念,建构公正、平等的民族间制度规范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问题做了许多论述,形成了他关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邓小平关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阐明了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阐明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要求,阐明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反对和克服的错误倾向.了解这一思想,对于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对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