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朔州矿难的抢险救援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至记者3月25日发稿时,已经确认找到了70名遇难矿工的遗体,有1人下落不明。目前,事故的调查工作正在全面展开。虽然事故原因的查明还有待时日,但是根据眼下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次“3·19”矿难的发生,是因为技术落后的小煤矿无视政府禁令而疯狂开采所导致;此外,驻矿安全监管人员不监不管,严重渎职,客观上也纵容了矿主的铤而走险。如此这般,各级政府部门精心构造的“监督链条”就这样断裂了。由此,人们不  相似文献   

2.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是一篇真切感人的好文章。原载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在选入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木时,作了改动。但是标题的省略号却没有删去,这是一个不足。翻一下手边的几份报纸,类似情况也不少。〔例如〕 1.《在“梦幻工厂”里……》 80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2.《为了孩子……》 80年6月2日《人民日报》 3.《秋白同志,我们永远怀念你……》 80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4.《一位工程师被撞伤以后……》  相似文献   

3.
为央企一辩     
贾克诚 《中华魂》2010,(7):32-32,33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发表了白天亮写的《央企不该当“地王”》一文(以下简称白文),读后感到有些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4.
刘尧教授在2009年5月19日《科学时报》撰文指出,200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以《江西理工大学设“教学型教授”岗位》为题报道,介绍江西理工大学在今年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将设立“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岗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潜心于一线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讲课高手至死只能做讲师”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正> 1998年4月19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爱心特快基金成立仪式在科学会堂隆重举行。这是由我校学生自发设立的,用以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困基金。《人民日报》4月28日以《北京:学子帮困—化工大爱心特快基金启动》为题做了报道,这个“北京高校中第一个由大学生自发设立的帮困基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人民日报》之前,新华社《每日电讯》、《北京青年报》、《中国化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教育新闻》等也先后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6.
选取《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三鹿奶粉”的报道为新闻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闻文本的内容要素进行总结与归纳,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主要展现了“健康中国”、“政府负责”、“各方满意”的媒介形象,而《纽约时报》则相应传达了“问题中国”、“政府无力”、“民众激愤”的信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报纸的一贯立场及受众的“固有观点”有关。在传播速度日趋快捷的当今社会,一方面,要引导受众正确对待外国媒体的报道,另一方面,也借鉴外媒的长处,改进中国传播主体的话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1956—2012年间的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为例,对我国党报党代会报道进行分析。通过《人民日报》报道信源、报道议题和报道类型的历时与横向分析,发现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对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过去单一型政治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松动和面临转型;同时,其新闻框架分析显示,党代会报道与政府议题能够形成互动,并对政府议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中国日报》(英语)以及美、俄、日、法、西、澳7国主流报纸中,河南省被报道的频率普遍高于周边6个省份.对于河南省的报道较多的议题是“少林寺”、“艾滋病”、“矿难”、“考古发现”等.对相同议题的不同诠释以及对不同议题的选择与侧重,7份报纸的报道,既显示出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成语“折戟沉沙”的使用频率高起来了。先看几个例句: 1、这个死硬的顽固派,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地找不到一处容身之地,只好仓皇“空遁”,落得折戟沉沙,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人民日报》1974年1月19日) 2、林彪和“四人帮”原是一丘之貉。林彪“折戟沉沙”之后,“四人帮”继承林彪的衣钵,变本加厉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人民电影》1978年7期23砚) 3、妈妈的同事们都十分气愤,想不到反动的“血统论”竟没随林彪折戟沉沙,还在象魔鬼一样吞噬这纯洁的青年!(《人民教育》1979年2期36页)  相似文献   

10.
我阅读了各方面对我的两篇平衡论所有批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我很好的机会重新研究一番,为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篇平衡论是在1956年下半年写的,适在“八大”第一次大会开会之后,我是光荣地列席这次会议的,很重视“八大”的文件,几乎无文不读,尤其是很重要的文件。我先研究了周总理在“八大”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的发言和李先念副总理的发言,而后再动笔写我的第一篇平衡论,这三位同志的报告和发言决定了第一篇平衡论的格式和内容。同时那时收购工作上的压级压价的作风很流行,故195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以《不准压级压价》为题的社论我也利用了。  相似文献   

11.
《爱国学者顾炎武》是一篇传记性散文,最初发表于一九六二年二月七日《人民日报》,后收入《学习集》。《学习集》所收辑的文章,包括了作者从一九六一年八月到一九六二年八月“所写的和讲的一些东西,时间是一整年”(《学习集·自序》)。同时收入这个集子的传记散文,还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史学家万斯同》等。文章共二十四个自然节,可分前后两大  相似文献   

12.
1989年2月10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征文”专栏里发表一篇题为《从在日本修鞋想到的》署名文章,提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赔款的一些史实。文章说一位日本的大学副校长问作者:“你知道日中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之后赔偿给日本的一亿两白银,日本是怎么使用的吗?”作者感到自愧,心想“对于中日甲午海战和其后中国赔偿日本一亿两白银这段耻辱的历史,我曾在小学、初中学过两次。但是对日本究竟如何使用这笔赔款的,却是首次听到。”那位大学副校长告诉他:“日本明治夭皇说过,这笔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关于超大穗上麦“84加79—3—1”许多报刊上众说纷云。评价很不一致。笔者根据自己的种植观察认为,与《人民日报》93年6月10日的有关报道基本一致,确实是个超常规的品种,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贾维双 《北京纪事》2011,(12):98-101
2011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在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里庄村正式对外开放。创刊旧址纪念石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9个大字,让我们在对《人民日报》产生敬畏之时,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日报》《纽约时报》近30年来有关四川藏区的报道为依据,分析其对四川藏区的形象建构。主要发现,在报道主题上,《人民日报》涉及社会、政治、文教、军事等各个方面,《纽约时报》主要关注社会方面;在报道立场上,《人民日报》以正面报道为主,《纽约时报》以负面报道为主;在媒介形象上,《人民日报》建构的四川藏区形象比较正面和丰富,《纽约时报》建构的四川藏区形象负面并且单一。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12,(6):38-41
自从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哺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相似文献   

17.
贾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贾子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十卷”。应劭、颜师古、司马贞等称贾谊作品为《贾谊书》;《崇文总目》说:“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些材料说明,北宋以前贾谊的著作已有《贾谊书》、《贾子》、《新书》三种名称,9卷、10卷,10卷录1卷、72篇、58篇等记载。而《新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就存着怀疑和争论。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 ,由云南大学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10月 14日至 19日在大理市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 ,澳大利亚、瑞士、中国 6个国家及北京、昆明、武汉、广西、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 16 1人 ,向大会提交正式学术论文 12 1篇。并初步选出 81篇 86万字 ,印成《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初稿 )提供与会者交流。《云南日报》、《大理日报》、《春城晚报》分别以头条新闻或专版作了报道、侧记、发言摘登 ,大理州市电视台作了报道和专家学者专…  相似文献   

19.
封孝伦,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其中1部获省社科一等奖,1部获省文艺奖·理论二等奖;主编高校教材2部,副主编高校教材3部:曾讲授“写作”、“中国当代文学”、“美学”、“西方美学史”、“文艺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20.
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我在1956年12月和1957年5月先后写了两篇综合性的平衡论,第一篇登于1956年12月28、29两天的《人民日报》,第二篇登于1957年5月11、12两天的《人民日报》。在国内1957年的报刊杂志对这两篇文章没有批评的言论发表,1958年1月1日我出版了拙著《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把两篇平衡论和新人口论作为此书的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