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日本明治启蒙思想与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日本明治启蒙思想与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同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却又发生在分别位于东方和西方的两个国度,并且有着一个世纪左右的时差。因而,二者在思想形成、基本内容、历史作用方面,也就必然...  相似文献   

2.
明治启蒙思想的历史意义探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在日本近代发展史上,明治启蒙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它不仅是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思想旗帜,而且作为日本近代思想体系的雏形,有着承前启后的思想史意义,甚至对日本现代化的实现,也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再论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和日本近代史上,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启蒙思想。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戊戌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明治启蒙思想)在思想形成、基本内容、历史作用方面,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截然的不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4.
潘昌龙 《日本学刊》2001,(4):112-123
一1 8 74年 1月 (明治七年 ) ,福泽谕吉在《明六杂志》第 2号上发表《学者职分论》一文 ,同期还发表了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周和森有礼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从行文意思来看 ,明显是福泽的观点在前 ,而其他人则是针对福泽的文章来反驳的。看起来 ,这一题目在“明六社”内已先有讨论 ,付诸文字只是公开化而已。福泽的文章是收入《劝学篇》中的一篇 ,是有体系、有系统的论述 ,其他人当然也不是仓促应战。这场文字之争 ,其意义绝非几个文人在争辩一个学术问题 ,它事关日本维新事业的大局。这场“论争”为后人观察和研判日本的启蒙思想或思想的近…  相似文献   

5.
论津田真道的启蒙道德观张卫东津田真道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官僚学者。1829年,出生于美作国津山藩(今冈山县津山市)一个藩主家臣家庭。祖上原姓开田,后因祖父辈被津田氏收养,便换姓称津田。幼时名为喜久治,又名龟次郎、真一郎,明治维新时期才...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现代化是在二战后基本实现的,但它的最初启动,却肇始于明治维新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明治启蒙思想,则对日本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具有直接的现实影响。这仅仅是其一。其二,对于战后日本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明治启蒙思想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点,似乎是以往国内外学者略为忽视的研究盲点。所以,探究明治启蒙思想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在思想上总结日本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许会有所裨益。文中疏漏欠妥之处,敬请大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7.
思想启蒙是指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批判中世纪蒙昧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扬近代社会政治主张,以实现人们观念的变革,促进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制度确立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世界范围来讲,它既包括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国明末清初的反理学思潮、日本德川前期元禄时代的“学艺复兴”等早期启蒙,也包括法国“18世纪启蒙”、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日本明治初年的启蒙等近代启蒙,还包括一些后进国家当代所进行的启蒙。  相似文献   

8.
筑后则 《日本研究》2007,2(2):16-19
本文以明治初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西村茂树、中江兆民所分别主张的近代文明论述为脉络,试图通过对三位明治初期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功利主义”、“德”、“理义”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探讨近代日本引入西洋文明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9.
西周(文政12年~明治30年,即1829~1897年)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人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借助西方先进文明,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这一历史进步与日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密切相关。西周则是启蒙思想运动的哲学代表。他的哲学思想在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进程中,曾起过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通过揭示西周哲学思想产生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剖析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哲学思想的性质加以认定,对其哲学史地位及思想功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森有礼(1847——1889),是日本明治初年的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日本近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从整体上把握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和明治初期教育的内容与结构,探索日本近代思想和教育的发展线索和轨迹,本文试对森有礼的思想进行一些初步论述。一森有礼1847年出生于鹿儿岛藩士族家庭。当时,正值西方列强频频叩关,海边风云变幻,日本即将开国之际。7年之后,日本终于被迫“开国”,从此走上了由学习西方而实现近代化的征程。而森有礼的出生地萨摩藩,在这个过程中却作为西南雄藩,渐渐取得了全国性发言权。这样的时代与环境,对森有礼的成长和思想形式,具有决定性的影  相似文献   

11.
志贺重昂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启蒙地理学家,也是明治20年代政教社国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地理、风景的角度来阐述日本的“国粹”是志贺重昂国粹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从政教社成立到《日本风景论》的出版,志贺重昂的国粹主义地理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质的蜕变过程,由初期的“国粹保存”演变为宣扬“日本民族优越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政教社的国粹主义经历了一个由防御型民族主义向进攻型民族主义转变的过程.国粹主义不仅在近代日本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宣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也是当代日本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浅谈日本现代化的思想前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奋起直追,终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最初启动中,明治启蒙思想固然起了润滑剂的重要作用,但幕府末年兴起的诸种思潮的历史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说,明治启蒙思想是日本现代化的一支高亢激昂的思想进行曲的话,那么幕末的诸种思潮就是一曲低沉浑厚的思想前奏,尽管其中还夹杂着并不和谐悦耳的旋律或音符。探讨日  相似文献   

13.
试论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从明治维新开始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具体地说就是在“征韩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历史根源,同时与明治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森有礼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有礼思想评述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潘昌龙森有礼是日本明治时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国务活动者。尤其须指出的,对于明治初期绝大多数的知识人所走过的参与自上而下改革的道路来说,森有礼是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森有礼文明观形成的思想轨迹及特点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明治启蒙思想和日本现代化的关系。分三部分:(一)明治启蒙思想的目标是如何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它集中体现在福泽谕吉提出的日本式的欧化路钱上。(二)在这条路钱下进行的改革。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中成为欧美型的资本主义强国;但反封建的不彻底,又使日本一度陷入具有疯狂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三)日本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的特殊道路,它蕴含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有助于反省历史,启迪现实,并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些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工业化的起点已被世人所熟知,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也多半被解释为工矿业的振兴和发展。至于明治时期在农业方面的业绩,则一般认为,最多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手段而已。除了“地税改革”之外,其他几乎都很少提及。其实,农业作为“殖产兴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明治政府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推行“劝农政策”、重视农业教育和贯彻“明治农法”三个方面。从,劝农政策”到,明治农法”确立的发展过程,也是明治时期新的农学思想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阐明明治时期农学思想的原流,对全面理解明治以来日本近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读力作《日本明治启蒙思想》王金林自8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的近代化以及中日之比较,一直成为中国的日本学界的热门课题,发表和出版了诸多论著。其中,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著作数量最多。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进行阐述的论著也不少...  相似文献   

18.
福泽谕吉的启蒙道德思想辽宁大学窦重山在日本近代发展史上,福泽谕吉(1834—1901)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先驱和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他素有“日本的伏尔泰”和“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赞誉。以往,研究者们多注重其哲学思想、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延平日本明治时期,西洋艺术伴着西方文化源源流人日本,对传统戏剧的改革和西方新剧种的介绍、移植,成为日本戏剧界的主要行动。明治5年至20年(1872—1887),歌舞位的“洋化改良”风靡...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到 1 967年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跃居第二位。战败国日本由一片废墟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 ,其中的文化原因值得思考。一、日本重视“人心”养成、人格铸就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对日本重视“人心”养成有过描述。福泽谕吉把文明分为“外形”和“精神”两部分 ,他认为 ,“所谓外在的文明 ,是指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所谓“文明的精神”则是指“人心”。他把“人心”放在器物之先 ,主张首先变革“人心”。日本的明治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