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伟大航海壮举,被记入中国和世界航海史册。对他及其航海事业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热,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许多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文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对郑和及他的航海事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沿途各国人民带来蓬勃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在和平繁荣的环境里,这将是世人的梦。中国与海丝路上各国有必要加强更密切的旅游、人文、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在国际关系处理方面弘扬郑和精神,以相互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为原则加强国与国间的关系,创立新的国际秩序,国与国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求同存异、互信协作以争取世界和平、和谐、平等。  相似文献   

3.
很荣幸来到郑和故里、美丽的云南,参加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我深感这次会议的主题———“世界的郑和”,十分鲜明。郑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郑和首次航海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2年。郑和是16世纪世界大航海运动的先行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郑和是东方惟一的一位。该刊简介郑和的事迹为:郑和率领中国强大的舰队,满载27000人,进行海洋开发及对外贸易,于1418年最远到达非洲东岸。1998年国际海洋年里斯本世界海洋博览会上郑和被誉为世界级伟大航海家之…  相似文献   

4.
陈凯希 《回族研究》2003,(1):107-109
阅读了1997年高发元教授于吉隆坡主讲的《伟大的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一文,我深受启发,也获得不少灵感。当时,高教授提及“郑和不愧是世界洲际航海家之首”。事隔五年,孟席斯先生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议发表了14年的研究成果,断定郑和为环球第一人。孟席斯先生的论证震撼世界,郑和的声名推向高峰。国际社会对这新的历史进程十分重视,世界航海事业的历史记载恐怕要改写了。对郑和的船队是否是环绕地球的第一支船队,且让专家学者最后确定。根据高发元教授的演讲,可以绝对肯定的是,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前后30多年中所到之…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今天,来自世界各国及祖国各地的专家和朋友们云集昆明,隆重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共同研讨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功勋。作为郑和的故乡人,我感到非常激动与高兴,并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远洋这一神秘而冒险的领域尚无人问津的15世纪上半叶,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在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掀开了世界远洋历史的序幕,在人类文明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举办此次郑和…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为创作长篇历史小说《郑和》进行采访的时候,发现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在世界航海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长达600年的时间内,竟然受到了历史尘封的遭遇。不要说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无法同西方世界对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宣传相比,就是在中国真正知道郑和其人其事的也不多。不说别的,就说当前伴随旅游热而出现的挖掘历史名人资源的热潮中,对郑和及其七下西洋的关注,还不如考证杨贵妃在马嵬坡的遇难处和王宝钏的寒窑受人重视,郑和的纪念地根本还谈不上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热点。这种现象,与郑和…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17日,由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郑和纪念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绿野仙踪休闲城隆重开幕。展览引起了马来西亚各界人士的关注,产生了轰动效应。展览在吉隆坡展出8天后,又分别在马来西亚的新山、怡保、槟...  相似文献   

8.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1):116-120
会议的盛况12月中旬的南国春城,蓝天湛湛,晴阳高照,暖意融融。正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之际,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以“世界的郑和”为主题,于2002年12月9日至12日,在春城昆明的云南大学联合召开了“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共有来自英国、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喀麦隆等国家及中国北京、上海、江苏南京郑和研究会、太仓市和福建省长乐市、宁夏、云南、澳门、香港、台湾等地的104位专家学者、驻华大使或使馆官员、海军将领、热心郑和研究事业的海外华…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11日是第10个"中国航海日",由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云南省交通技师学院主办的第三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在世界航海先驱郑和的故乡昆明安宁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总理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郑和航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就郑和航海与"海上丝绸之路"构建、郑和与东南亚,郑和与马六甲、郑和与云南"桥头堡"建设等15个专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航海先驱郑和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伟人,但他的出生地、家世却鲜为人知。因史书记载仅有《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5字,其余官书、地方志书都未载,因而郑和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直到1911年,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发现昆阳马哈只碑;1936年辛亥革命元老李鸿祥、云南通志馆李  相似文献   

11.
在1984年南京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李士厚先生宣读了《〈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论文,其根据南京《郑氏家谱》、巍山《赛典赤家谱》和玉溪《郑和家谱》及其他相关资料,认定“郑和为咸阳王六世孙无疑。”[1]使人们对长期扑朔迷离的郑和家世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引起了轰动。但到1992年,在昆明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7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马继祖先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在《关于郑和家世》一文中说“郑和是咸阳王六世孙的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似不可轻易肯定。”[2]马先生还对李士厚先生的论点一一…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在郑和的故乡———春城昆明,由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中国云南郑和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组委会,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国使节、中外专家学者和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会议如期召开的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部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1994年召开的首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我们对开展郑和研究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形成了共识。正如会议所认为的,15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而中国伟大航海…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邮票称之为国家名片,把本国值得骄傲的古今人物、事物寓于这方寸之间。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奉命七次出使西洋。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次纵横于太平洋、印度洋上,访问了亚、非两洲的37个国家和56个地区,沟通航海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在我国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此,我国邮电部于当年7月11日,为纪念航海家郑和发行了由李大玮设计的《郑和下西洋五八O周年(一四O五-一九八五)》纪念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伟大航海家郑和。…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我们将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公元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率领由4艘船组成的船队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欢呼着到达南印度的古里。古里人却告诉达·伽玛:“早在90多年前,就有一个强大的远洋船队来过这里,他们每次都有数十艘巨船,装备非常精良。”那便是郑和的船队。自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船队七下西洋。这支远洋船队,云帆高张,从中国的海岸向南、向西,一路播撒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明代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这既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象征,也是回族精英人物对中华…  相似文献   

15.
马平 《回族研究》2003,(1):61-62
当代的世界是一个变幻莫测、飞速发展的世界;当代的中国则是一个充满生气、全面开放的中国。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迅猛冲击的世界大环境下,学术界深入研究郑和下西洋,具有全新的时代意义。一、中华民族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中国的国力及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在以往的历史上达到过世界领先地位。汉唐之兼收并蓄、雄浑旷达的气魄固然令人赞叹不已,而明代也在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有过上乘表现,例如郑和大型船队远航下西洋的壮举,堪称是前无古人的大手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引领一个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更是一段带领人类文明向上提升的历史。郑和能够全盘而成功地完成七下西洋壮举,是在前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航海能力,经过成熟发展的协助之下才能成就。这一切,又都可以从《郑和航海图》中展现。《郑和航海图》的高明与先进,是长久以来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经验累积的成果,并有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具体交流的意义。这些传承与交流,造就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并在《郑和航海图》上具体而完整的呈现。所以如果用《郑和航海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在目前中国提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为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将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和家世小考郑勉之家世对一个人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郑和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出身于回族家庭,这个有别于广大汉族家庭及其世代,对于这位大航海家的成长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因此家世也成为郑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高发元(1·6)……………………………………弘扬民族精神 推进云南发展高晓宇(1·8)……………………………………纪念世界的郑和 弘扬“郑和精神”张序三(1·9)……………………………………郑和将军 :一位扮演多重角色的伟人[印度尼西亚 ]阿·库斯提雅 (1·1 1 )……………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伊朗]艾哈迈德·拉嘉比(1·1 3)…………………中国在 1 4 2 1年发现了世界  ———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上的    主题演讲[英国 ]孟席斯主讲马理根据录音翻译 (1·1 4 )…  相似文献   

19.
主席先生,非常感谢您邀请我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致辞。根据历史记载,郑和,这位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在15世纪中叶发现了世界的很多“新大陆”。他率领了7次伟大的航行,访问了东南亚、非洲和阿拉伯的37个国家。这些史诗式的远航标志着中国曾经在航海科学发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郑和是云南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赴麦加朝圣。那么云南的穆斯林是怎样形成的?700年前的元朝时期,云南省的一位平章政事为中国尤其是云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及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仍然活在他工作过的地方的人们心目中。这个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当前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形势,分析了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中国和南亚国家尤其是中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机遇,认为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将会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进一步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