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晏殊词的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晏殊词的意象高国藩晏殊是北宋初期词家的开山祖。他所处的时代去五代不远,也就决定了他的词上承花间词的婉约风格,但他的词摆脱了猥俗、脂腻的不良词风,形成了自己高雅含蓄、温婉秀洁的特色。作为北宋首位词人,他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流派,这种对词的贡献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翦伯象 《中州学刊》2005,(2):171-176
汴京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汴京培育了一批"能词能吏"的词学主体,其人文经济是北宋词的生存根基,其书斋美学造就了北宋词向雅避俗的发展格局,其地域文化孕育了北宋词的特种生命基因;汴京意识是当时词人重要的情感向度;汴京是北宋词传播与消费网络的核心和枢纽,对词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克强 《中州学刊》2008,(1):223-225
清代常州词派的周济在分析北宋周邦彦词时用了"钩勒"一词.如何理解"钩勒",在词学史上众说纷纭.钩勒本是画论范畴.本文从考察画论入手,结合周邦彦词的特点,认为周济所说"钩勒"是指清真词中显现词旨的语句,"钩勒"的运用使清真词更加浑厚.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都处于不断地外放与贬谪之中.作为政客的他无疑是失败且落魄的,但同时,任谁也不能忽视他在文坛上"浑视百代"的光华.身兼政客、文人双重身份的苏轼,其文学创作不能不说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在宦海沉浮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词常常流露一种"天涯倦客"式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北宋婉约词人秦少游,多才多艺,被称为词家正音.他被贬以后的词写得哀怨凄绝,严重高古.与前期的词相比,内容注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着色浅淡,造境凄迷;含蓄蕴藉,韵味悠长;语言清丽,警句叠出,传唱千古,对后世词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南渡时期的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南渡时期词学批评活跃,在北宋对词体特征的讨论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具体多元的看法,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提出了"复雅"的词体观,具体表现为倾向于认同词体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的诗化趋势,同时也看到词体合乐的特性.此期词学批评为后世词学的发展和具体的创作实践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词学 发展史上具有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7.
柳永“俗”词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人词有俚、雅之别.当始于柳永.和晏殊、欧阳修的含蓄典雅、秀丽精巧的词风不同,柳永词多用"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俚言俗语描写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柳永也写过雅词,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的艺术特色,却是令人瞩目的"俗".那独标一格的"俚词"风格,犹如布裙荆钗、淳厚健朴的村姑,即使不施脂粉,也  相似文献   

8.
范纯仁,北宋名臣,哲宗时两度拜相.他一生遵奉儒学"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勤政爱民,秉直敢言,公忠体国,宽厚仁恕,并积极通过自身努力试图抚平激烈的党争,在北宋政治舞台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清真词题材虽窄,却不单一;境界虽不够深广却并非仅香艳软媚一途;其"疏隽少检"的经历经小说家夸大渲染,并影响后人对其词品的评价.人品对词品虽有巨大影响,但二者却分属不同的范畴.人品词品的高度统一在现实中未必尽然.周邦彦一生宦海沉浮,飘零不偶,既非斗士亦不属佞臣.他的词音律精审.皆有法度,境界软而不媚,艳而不俗,体现出词家的当行本色.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创作实践还是从理论而言,豪放词都只是以婉约为正宗的词坛"别格"或"变体".导致这一"正变"观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词传播性质的决定性影响之外,与豪放派词学理论的缺失和群体传播力量的薄弱有直接关系;南宋格律派词人则上承北宋大晟词派,创作上以"结社"唱和等为主要途径形成了强大的群体传播力量,理论上则通过群体讨论等方式建立了系统、丰富的词学理论,最终奠定了婉约词在词学发展史上的正统地位,以群体影响的力量成为当代和后世词创作与理论奉行的圭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