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各种伴随关系,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测算方法进行了推广,拓宽了 M.Solow 余值法的使用范围,解决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非同时存在情况下,技术对经济所起作用的定量测算问题。把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益指标、装备水平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将技术进步归纳成6大类并对湖北省改革开放以来13大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对诸工业行业进行了分阶段的和总体的技术进步水平测算,同时指出了诸行业的“贡献”类型、“贡献”程度和其技术进步的类型与努力方向,同时也分析了诸工业行业治理整顿3年间技术进步所受到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宏观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所用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与之相似的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经济飞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东工业经济在全部经济中占据主导位置 ,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定量测算技术进步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总体分析、阶段分析、区域分析和与国内外的比较分析 ,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 (1980~ 1998年 )技术进步对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揭示技术进步与广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互动关系 ,以期对制定新的工业经济发展计划和给其他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对经济高速增长贡献最大,包括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等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略低于资本,劳动力贡献相对较小.同时,结合“十三五”期间江西经济增长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不利方面,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分析,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投资拉动、夯实消费基础、强化开放带动、打造区域板块、实施创新驱动、提升生态品牌等7个方面提出了夯实增长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云南省1986~2001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力投入与技术进步作用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资本、技术进步相比最小,资本的贡献份额最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发展趋势,平均水平偏低,小于全国平均贡献率,与中西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云南省依赖于资本的高投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此外,还分析了影响云南技术进步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同时纳入传统TFP核算框架的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指标。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TFP)相比,其更能反映创新驱动的本质。科学测算煤炭行业GTFP能客观描述科技进步与创新、规模收益等对产出增长的驱动/阻碍情况,对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煤炭行业GTFP测算较少将经济、能源与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在内,导致测算的GTFP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将能源消费与“三废”排放同时纳入研究框架,首先应用DEA分析了2014—2018年中国不同区域所属25个省区市煤炭行业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出了2002—2018年的GTFP,并按区域与时间维度对GTFP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行业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西部地区整体优于东部,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东北;促进我国煤炭行业GTFP改进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是导致技术效率降低的主因,但前者的阻碍作用更大,纯技术增长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分地区看,东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此,我们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和贡献的测算,从整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潜力。本文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状况作了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科技进步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就业带来了双重影响。本文结合1980年-2006年辽宁数据,运用索洛模型测算了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广义技术进步,并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辽宁省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辽宁省的就业总量增长表现为就业挤出效应,但技术进步还能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可通过发展适用技术、发展教育事业、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挤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量和分析了我国“六五”至“十五”规划期间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并分时段分析了技术、资本、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是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应从加大公共教育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入手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1992-2006年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i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表明,1998—2007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9.9%: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显著,技术效率变化不大;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问题是现代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涵义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数量经济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基于这些分析,对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我国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改进模型对我国2000-2012年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0-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弹性系数为0.181,研发投入增长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0.8%.最终结论为: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但低于欧美等国家水平;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年度间研发投入弹性系数走势相对平稳,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明显;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贡献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内资和小微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朱雪融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6):11-14,44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选取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生产要素作为投入量,细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量,测算2001~2011年安徽省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探究安徽省工业发展的潜力以及制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行业整体全要素增长率是增长的,但2010年和2011年下降;大部分细分行业的全要素增长率超过1,基本面良好,主要推动力是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高能耗、劳动密集型、增长缓慢的行业全要素增长率低于1,说明这些行业有进行产业升级的必要;轻工业、能源开发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较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率较快。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工业行业碳强度变化的成因,基于Kaya恒等式的碳强度分解,以碳强度表示产出,以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进步为投入要素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通过各要素的碳强度产出弹性反映各要素对碳强度的贡献;并运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碳强度的直接和间接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抑制了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增长,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拉动了碳强度的增长,其中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量对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影响显著,因此降低工业行业碳强度的关键在于减少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量的碳强度产出弹性;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消费量的碳强度产出弹性起直接推动作用,技术进步起直接抑制作用;工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量对能源消费结构的碳强度产出弹性起直接推动作用,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起直接抑制作用。可见,工业行业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较强,降低工业行业碳强度应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5.
投入产出技术在技术进步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投入产出技术,提出了测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从最终需求变动、价格变动、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提出了测定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贡献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这一方法和四川省1987年及1990年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对四川省1987~1990年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分析“十三五”期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从行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2个角度评估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运用DEA-CCR模型对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运行效率进行了全国对比,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5年中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十三五”期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但增长波动大、利润率偏低、各细分行业发展不平衡,总体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在全国均不突出,运行效率更是落后于多数东中部省区市。5年中,尽管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4个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贡献相对明显,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3个细分行业技术效率相对突出,但是总体而言,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针对存在的质量和效率问题,从提升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益、行业运行效率、要素配置效率以及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是资本的投入(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消因素”。①现代经济中,技术及其技术进步的作用和贡献很大。在西方发达经济中技术要素的贡献份额一般估计在7O%左右,相应地,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总贡献份额不过30%左右。而我国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却只有助一3O%,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轨的实质就是要使目前以资本、劳动力高投入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向技术密集的经济形态转化。本文拟从产业技术进步的角度谈谈实…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5-2009年27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地区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并通过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方法对地区经济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尚处于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的增加拉动而非技术进步驱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显著提升了西部省份的效率水平,但相比东部省份仍然较低;1995-2009年地区效率水平呈俱乐部收敛,且效率水平的收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九五”期间效率水平差距扩大,“十五”期间呈β收敛,“十一五”期间收敛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改进的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基础上,构建衡量与资本和劳动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模型;并利用198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征,同时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物质资本深化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带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技术进步理论纳入统一框架,测算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与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探讨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与节能技术进步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只有进入拐点右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才会促进节能技术进步,且嵌入方式、嵌入方向与嵌入类型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复杂嵌入方式、前向嵌入方向与经济嵌入类型促进技术进步偏向于节能;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演变产生的技术溢出、市场竞争、路径依赖与污染转移效应四种作用机制相互抗衡、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