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是制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的瓶颈。本文以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例,阐释现代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意蕴、发展进程及主要问题。提出新阶段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在优化布局、多元共治、内外协同、建管并举和宣传教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选择必须符合中国农村的现实。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自然条件和气候等因素依赖性很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民素质低下而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学术界理论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虽没有明确提到“人的现代化”这一字眼,但包含了丰富的人的现代化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人的发展,走出一条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精神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平发展空间。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依靠人民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能够反哺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目前人的现代化过程还在不断推进,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导,从每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关系世界、每个人自身入手,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人的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社会网络视角来解读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冲击,认为现代化西部农民的培养和塑造,是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和根本要求,并基于此而提出了西部农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社会网络视角来解读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冲击,认为现代化西部农民的培养和塑造,是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和根本要求.并基于此而提出了西部农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十分宏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目前,东西部地区间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难点之一。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加快西部大开发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科技、教育和信息网络化,加速金融创新和城市化建设,努力改善投资融资环境,推动西部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集中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全面展开到深入推进的接续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成就和理论认知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远大理想,超越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迷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具有决定经济发展、调控政治发展、主导文化发展和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大作用,现代化所 以没有首先在在中国产生和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停滞落后和失误。因此要加速当代中国现代 化进程,必须大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实施以社会科学率先现代化来带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 ,更包括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 ,最根本的是人格的现代化 ,因为现代化人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格 ,本质上是现实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的制约 ,同时已形成的人格又对社会进步起到或推进或阻碍的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 ,中国人在继承传统人格优良成分的基础上 ,实现人格创新 ,即具备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创新观念和惜时态度等现代人格特征 ,将对中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化在资本的催生下,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化工革命和信息革命,相应地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形态和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社会管理方式、人的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与此同时,人的发展日益依附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工具的更新,人的主体地位缺失,人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逻辑,服从于霸权霸道霸凌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中国特色。其中,人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实质性进展。构建人的现代化建设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 ,其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历史和现实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和呼唤 ,不仅决定了人的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而且决定了人的现代化的逐步实现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既是说如果没有现代化了的人任何现代化都会失去基础,也是说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只有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才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其实,无论是经济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政治方面的民主,都只不过是人的活动形式和交往形式。现代化的过程与人的解放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当代为实现现代化所做的努力,只有被放到主体坐标系中,通过在人的发展和解放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定位,才能真正体现它的历史作用和意义。马克思曾从主体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历史的演进划分为三种形态;即人…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而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求真意识、批判意识、理论意识和主体意识等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首要内容。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历史证明,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从现实路径上看,教育现代化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思想的本土化、个性化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化,才能满足培养现代人的基本需要,为实现城市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和交往的角度,可以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辐射型现代化阶段,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大国.中国要实现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互结合的根本纽带,是积累、提升和向外辐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理念.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之际重视并发展农村精神养老,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自由全面发展,符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精神养老面临家庭养老支撑力度减弱、老年个体精神自养能力不足、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注度不够等困境。应统筹多方力量构建完善的“他养”体系,推进实现人文关怀;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发个体精神“自养”;激活乡村互助文化内生动力,赋能“互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农经济:理论与实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伏明 《天府新论》2006,25(1):58-62
长期以来,基于西方世界的发展经验以及建立在这种经验之上的种种经济学理论认为,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不能走向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中国并不是西方世界,没有理由预先假定其历史发展经验的普适性。中国的小农并没有阻碍商品市场经济的扩张,他们是推动商品市场经济扩张的强大动力,而不是市场经济扩张的阻力。事实上,充分发挥小农经济的活力,能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西部“区域情”和农情,坚持三项原则,即“以工哺农”原则、“技术创新”原则、“劳动力资源资本化”原则;必须抓住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着实把握住三个中心,即努力发展壮大畜牧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最终要实现三大目标,即农业生态化与增效稳定化、农村文明化与发展科学化、农民现代化与增收持续化。  相似文献   

18.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夙愿,是中国社会进步与历史变迁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百年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想体系。从演进理路来看,党的现代化思想可从时代背景、战略部署、战略步骤、客体向度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归纳;从演进规律来看,党的“整合型领导力”是这一思想的内生动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逻辑主线,对内“发展追求”与对外“和平指向”的辩证统一是其基本进路。在新发展阶段,应坚持以建设现代化政党为根基推动国家现代化,用人民逻辑驾驭资本逻辑,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龙 《江汉论坛》2006,1(7):76-78
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是发展的两个方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两条主线。经济发展可能内在地导致人的异化,从而影响到政治及社会稳定机制。只有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制度创新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进步。人的全面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确立了奋斗的终极目标。在中国,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和都市化。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化是人们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也证明,凡是较早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地方,一定是先富起来的地方,那里的经济能够比较协调发展,那里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容易调节。因此,面对新世纪的召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引导和实现农村城市化。因为,中国98%的地域还是农村,69%的人口还是农民。中国不可能象美国及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让农村分离出来的人员都跑到现有的城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