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试谈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指妇女在社会中总的位置 ,它包括妇女在参政议政、就业、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受到的尊重和她们享有权利的多少。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女性受到的歧视往往不是妇女的能力不够 ,而只是她们的性别。可以说在现实社会中妇女肩负着过多的义务 ,享有过少的权利 ,少数民族妇女也不例外 ,她们不仅担负着少数民族繁衍 ,养育子女的重任 ,成为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的承担者 ,而且也是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新疆社会经济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少数民族妇女的就业 ,参与社会化生产 ,是她们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少数民…  相似文献   

2.
女性就业对平等地位获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男女平权”之基石。妇女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妇女自身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妇女就业权是妇女获得并享有财产权利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妇女所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实际就业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就业过程中歧视妇女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妇女成了就业中的弱势困难群体,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妇女工作是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少数民族妇女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她们身上同时实现着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和男女平等政策,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我们党和政府历来的既定方针。一、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教育、就业的基本状况目前新疆有47个民族成分,13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4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1.92%,其中少数民族妇女人数为464万人…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妇女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她们面临着农业和家庭劳动强度大、生活和婚姻质量低、精神和生理压力大、健康状况较差、劳动技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社会关系简单,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非常单一。营造支持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和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妇女就业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就业问题之我见马力妇女就业已成为妇女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改革时代妇女就业的新形势分析作为人类构成部分的妇女是解放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直接参与者,随着她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社会责任感的变化,妇女就业已出现新的形势:(一)生产力的发展,为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女性直销从业人员的追踪研究,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视角下分析社会变迁中女直销员的职业选择与流动。研究发现:直销行业中的文化场域对女直销员有很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对她们的非理性选择有重要影响;女直销员之间的微观关系是直销运作模式的宏观体现;她们的职业流动与选择的动机没有直接关系,但与目的有直接关系,从理性或非理性到理性是其职业流动的逻辑;直销的场域、运作中的熟人关系和女性就业本身的弱势地位共同建构了她们职业流动的困境,使其很难实现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失独改变了原有家庭成员的地位关系及性别角色。尤其对45岁以上中老年失独妇女而言,失独导致母亲角色的丧失、家庭地位的下降及其再社会化的消极应对,她们普遍产生了生活信心不足、自尊心受挫、人际关系紧张等自我认同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动态完整的失独家庭成员档案,为精准帮扶失独家庭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通过小组与个案工作恢复并重建中老年失独妇女主动中断的社会支持网,帮助她们重建社会关系与社会角色;开设涉及中老年失独妇女心理调适与危机干预方面的社会工作或心理学课程,增强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她们感到"失独"而"不孤独";重建失独家庭政策体系,让她们尽早摆脱失独后自我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8.
女性教育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1990年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把消灭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列入 2 0 0 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扫除女性文盲做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我国扫盲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女性受教育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 ,几十年来已有 1亿多妇女文盲脱盲 ,文盲占女性总人口的比例已由 1949年的 90 %下降到 1993年的 30 % ,文盲、半文盲的性别差异也有明显的缩小。但与男性相比发展仍较落后 ,据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0 %抽样统计 ,全国仍有女性文盲1.2…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的现状及影响新中国的诞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国先后于1952年、56年、5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展了四次扫盲教育高潮.累计扫除文盲1.75亿人,其中妇女文盲1.1亿,至1996年,妇女文盲率已由解放初期的90%以上降至23%.接受过成人教育的农村妇女也由解放前的零提高到22.9 %的比例(1990),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与其母亲一代的文程度比较,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空前的.1989年以来,妇联通过在农村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动员组织了1.2亿农村妇女参加了文化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学习,其中1996年就培养了924万个以妇女为主体的科技示范户和60多万名受县以上表彰的女能手.可以  相似文献   

10.
唐女冠诗歌是研究唐代妇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女冠诗歌作品透露了女冠崇道的内在动因 :女冠的崇道并非从众心理的驱使 ,而是她们精神超越的心理需要 ,对修道成仙的信念 ;还有她们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 ,寻求精神归宿和对道教教义的认同 ,心理需要与道契合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柳永是北宋文坛上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 ,他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世俗生活 ,他以代言体的方式描写女性心理 ,表现出市井妇女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和她们对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对妓女的美丽、善良、纯洁的歌颂 ,以及对她们的痛苦和不幸的同情 ,使他的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 ,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傅慧明 《学术论坛》2001,(Z1):144-145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天经地义.壮族社会却别有一番景象--"男逸女劳",壮族妇女从古至今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她们扮演的角色,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社会位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论坛》2010,(24):78-86
引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作为"半边天"的妇女,和男性一起经受了这场社会变革的洗礼。农村妇女,或者在农村下地劳作,承担着家务和照顾家人的工作,或者在城市谋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然而,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她们的婚姻、家庭和工作境况,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福建惠安东部的辋川、崇武、山霞、小岞、净峰、东岭以及涂寨等七个乡(镇)的部分妇女衣饰特别,且有长住娘家之风俗,过去有人将她们称为“惠安女”,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生活在惠安东部的妇女才这样。即使称为“惠东女”也不恰切,因这七个乡(镇)也非全部如此,如崇武  相似文献   

15.
一、乡镇企业经济预测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经济预测是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在经济管理中具有主要作用。乡镇企业由于它的特殊地位、特殊性质决定,乡镇企业的经济预测更具有特殊意义。首先,乡镇企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经济这一农村非农产业和农产业构成农村经济的全部,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1 621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6.6%,占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9.2%,向国家交纳税金454亿元,占全国税金的15%,在一些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县、市,乡镇企业税金已占县财政收入的70%左右,农民的收入70%左右来自乡镇企业。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交货额达670亿元,占全国外贸收购总额的29.6%。事实证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就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的广阔背景,联系印度的人口变化论述某些与性别有关的重大问题。由现代技术、特别是涉及生殖的技术所反映的现代化力量反而助长了传统的社会规范——如明显地重男轻女之类,使之得以长期保持;这种技术不但无助于妇女解放,却促成了对妇女利益麻木不仁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这是不幸的。作者认为促进可持续的妇女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改弦更张,把注意力集中于新生一代,特别是6—18岁的女孩。作者主张采取的战略的主要内容为:保证妇女百分之百都识字,都接受基础教育;把女子在中学的入学率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培训妇女使她们获得有利于就业和增加收入的一技之长。在 这方面,应把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置于首位。本文还综述了近年印度一些主要妇女团体就性别问题提出的主要论点。这一部分突出地谈到了羊水穿刺术和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作用,指出若不采取纠正步骤和实施大胆的行动计划,则传统与技术结成的邪恶同盟将使社会动荡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男女不平等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状况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女性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现象仍屡见不鲜,由于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着偏见,“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就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一、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实原因(一)传统观念并不因为经济发达而自动退出。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不等于说,传统的体制、传统的做法和传统的观念就会随之自动退出社会历史舞台。另外由于广东历史上男性多外出经商打工,妇女在…  相似文献   

18.
娱乐游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的不断变迁,中国人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民国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都开始频繁参与到各类新兴的娱乐中来,同时她们也成为了社会交往活动中广为世人关注、饱受争议的对象,而这其中尤以麻将女人为最。麻将游戏不仅仅是新女性摆脱家庭束缚的象征,还是男权社会重新套牢束缚妇女的工具,更为一个个对现实心灰意冷、无力舒展自己生命欲望的女人们提供了精神的避难所。近代中国社会在一步步粉碎束缚传统妇女枷锁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接受、容纳新女性的社会空间,这必然导致女性群体在新旧社会/家庭身份认同上产生种种迷惑和错位。对大多数女牌友来讲,与其说她们把生命浪费在打麻将上,是因玩物而丧志,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压抑的生存环境迫使女性丧志后,她们才集体沉沦在玩物之中。  相似文献   

19.
早期罗马妇女与传统的女性观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大庆 《天府新论》2006,(1):134-139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罗马妇女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与罗马历史早期妇女曾经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竖立的传统女性观念密不可分。结合有关史料,对王政和共和时代的罗马妇女和传统的女性观进行了粗略的描述,不难看出,罗马女性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因为她们的贤能和优秀,在家勇挑重担,在外热心国事,更重要的是在传统中竖立起一种典范的女性形象。这也与她们所处的时代相关,自我保存的需求也是早期罗马妇女的道德水准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妇女参与社会活动赋予“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二、把苏联妇女作为中国妇女的榜样,广泛宣传她们的幸福生活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三、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