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意义,对1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双室同步、起博器.结果表明,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减轻,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起博器起博感知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以头晕为主症的腔隙性脑梗塞与临床一些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头颅CT或MR读片有脑梗塞的以头晕为主症的病人询问既往史,测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结果: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此为预防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因素,凡临床上表现持续较长时间或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的头晕应考虑腔隙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3.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中,对凹腔内局部补氧的点火强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补氧方式对凹腔内火焰分布特征和燃烧强度的影响,并针对并联双凹腔燃烧室构型,研究了在单侧凹腔补氧条件下向异侧凹腔的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腔内补氧的方式能调节凹腔内的燃料浓度分布、改善凹腔内的燃烧过程,控制燃烧放热强度;稳态燃烧情况下,观察到凹腔驻留火焰的两种存在特征,分别表现为:由回流区热量反馈机制作用下的凹腔局部驻留火焰和燃烧室全局压力反馈影响下的凹腔剪切层火焰。只有在单侧凹腔燃烧建立了全局压力反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凹腔火焰的异侧传播。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预防和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颅脑性损伤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6例中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129例.45例患者中在死亡、出院时有21例消化道出血已停止.4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是减少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会,从而提高对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头孢派铜钠、磺胺类药、氯丙嗪等药物,临床经常应用.使用上述药物时接触乙醇,会引起恶心、呕吐、面红等双硫仑反应或双硫酯反应.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科2000-10~2008-10收治的原发脑干损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原发脑干损伤的早期救治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在121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非手术治疗39例,急诊手术治疗82例,入院7天以后仍昏迷或有神经功能缺失者,除外颅内活动性出血及颅底骨折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恢复良好67例,中残25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症状较重,病情变化快.小儿神经系统处于发育成熟阶段,代偿和恢复能力较强,积极抢救可获得满意疗效.高压氧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张年轻的脸庞清秀如月,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闪烁睿智。30出头的她,谈起工作来滔滔不绝,内心丰富的感情溢于言表。为了工作,在古丈县土家苗寨的山山水水里,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间,她倾注了一腔心血,奉献了一片忠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速尿、复方甘油注射液复合用药的不同使用方法与荆量降颅压的效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降低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方法:642例重型颅脑损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部进行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连续观察静脉分次使用小剂量甘露醇(125ml)、速尿(40-60mg)和复方甘油注射液500ml维持24小时后的ICP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与复方甘油注射液500ml维持24小时应用与常规剂量应用甘露醇(250ml)降ICP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与复方甘油注射液500ml维持24应用加用白蛋白(10-30 g)降ICP作用显著(P<0.05)且作用持久;常规剂量应用甘露醇在降ICP的过程中临床出现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和ICP的反跳现象机会多,可以造成临床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交替与复方甘油注射液500 ml维持24小时同时使用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恶性高颅压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颅脑损伤时会增加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微创穿刺行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等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T定位下应用穿刺针行经皮血肿穿刺碎吸术及血肿腔内注入液化荆技术,以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176例,好转:157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13例.结论:在适应症范围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治疗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腔内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内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320例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经尿道腔内膀胱肿瘤电切术的320例患者术后住院5~7天,平均6天患者术后尿色、尿量正常,无膀胱穿孔、尿外渗、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行尿道腔内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手术创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通过心理护理、康复及用药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脑外伤后并发颅内血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收治脑外伤患者30例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患者入院时正确全面评估患者,应用昏迷评分法,从睁眼、语言和运动三个方面分别制定出具体评分标准.结果:治愈24例,占80%;好转3例,占10%;死亡3例,占10%.结论:做好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病情观察中,以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颅内高压症状、临床体征、蹂动等为重点观察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防治在运动中所造成的损伤及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和对策,从而提出新的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避免运动损伤,延长其运动寿命.因此本文重点是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特点、规律作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增高与预后关系,以及血糖增高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10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选择条件为无糖尿病,无其它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痰患病人,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 asgow Outcome Scale,GCS)分为三组,于入院当时,入院第三天、第五天、第八天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并跟踪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在10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不同程度血糖增高,随病人GCS评分下降、血糖升高越高越明显.预后结果愈差,血糖增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结果越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急性期血糖有不同程度增高.血糖增高程度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预后结果越差.我们可根据病人血糖变化判断预后.据此,病人血糖变化是判断其顸后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颅脑损伤致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及体会.方法:对12例上矢状窦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比较各种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预后按GCS评分:死亡3例,重残3例.轻残2例,良好4例.结论:手术治疗是上矢状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行各种悬吊、修补、搭桥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大多数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除了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常有排尿功能异常,因尿失禁或尿潴留而进行留置导尿,临床上在患者留置导尿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尿道损伤,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对6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手术是其最佳选择,但因其临床检查及CT都缺乏特异性,常常被误诊为鼻息肉,当确诊后常需行毁容、毁功能性鼻侧切开根治性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目前由于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加之常规的病理检查,本组16例病人均较早得到确诊,再行内窥镜及柯—陆氏手术.其中,随访5年者5例,3年者8例,1年者3例,无复发、恶变和并发症.故作者认为,此方法切除彻底、损伤小、痛苦小,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石屏彝族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严重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构建海菜腔旅游文化生态系统、建立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加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亚低温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12例,心律失常1例;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7例,肺部感染14例,气管切开各5例.治疗组预后良好25例,死亡4例;对照组预后良好14例,死亡lO例.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有效保护脑组胞,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排球课在各个高校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在课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损伤.本文根据了解其研究现状,分析高校体育学生排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对策,为提高排球教学质量,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