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江西就业存在着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应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就业结构改善,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
(一)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促进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市场就业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武汉城市圈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武汉市为中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外联各省市、内接周边城市、辐射城市圈内各县、区、街道、乡镇的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框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城市圈内实现劳务输出和流动就业近10万人,占全省劳动输出和流动就业人员的近50%,其中,7—9月份,达到近4万人。  相似文献   

3.
唐红杰  闵根 《经营管理者》2011,(16):132-133
市场信息的完整程度决定了市场的成熟程度,也决定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而在现实世界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其次探索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再次分析了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效果;最后提出了构建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的劳动力人口状况和就业形势,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的就业问题。当前的就业状况及城镇新增劳动力自身的性质都促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与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比,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劳动力市场关键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社会劳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现就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问题发表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向劳动力市场全面过渡能否顺利进行,不仅取决宏观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劳动制度改革方面作了有益探索,特别在近几年更积极以市场为导向加紧建设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市场阶层以及在市场阶层之间的流动状况是不相同的。第二,从非正规部门流向正规部门的上升移动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但本地居民和外劳,以及外劳中的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什么性质的部门、以何种方式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主要取决于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人力资本。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的利用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还存在制度歧视,劳动力市场依旧是二元性质的。消灭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在集约边际上,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降低了农地需求但未增加农地供给。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使用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较完善,但其供求匹配功能有待于通过促进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同时转移来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发现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甚至不可能到来了,因为我们已经把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破坏了,脱离了刘易斯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和交触的概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种种不足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也对劳动者和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通过价格杠杆的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最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生产部门。这就不仅需要建立消费品市场,还必须培育要素市场,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才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新生事物,对于用人单位和派遣人员而言,人才派遣具有诸多优势。大力发展人才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人才派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人才派遣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研究了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1995~2013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0.65和0.60,消除贸易成本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由64.92%下降至23.12%。另一方面,消除贸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存在相互影响,样本期间若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或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或44.29%)。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改革中,中国需要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既是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在第一个阶段,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们职业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在第二个阶段,结构调整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第一个阶段的调整保证了工资的低增长,而第二个阶段的调整加快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挥了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国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使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收入均等,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供需理论,成本效益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对该法可能带给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经济分析,期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作出调整,减轻不利影响,强化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浩文 《经营管理者》2013,(16):146-146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招工难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话题。招工难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在人才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调节方面仍然有着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主要对招工难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存在劳动力存量和劳动力质量双缺的严峻现状,《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广东省劳动力市场环境发生更为重大的变化,劳动力招聘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市场主体对招聘信息渠道的认知与使用情况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求职者招聘信息获取的渠道选择,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发布的渠道使用。广东省招聘渠道发育程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报纸媒体的市场认知与使用集中程度高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日趋成为广东省求职者求职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报纸媒体则开始被边缘化,为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报纸媒体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和保持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发挥影响,农民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在浙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调研得到的数据,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表现出极具特色的地缘化、亲缘化特征,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了农民职业搜寻成本,正向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决策;并且在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