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的道德体系中,重人轻己乃至利人损己都是“德”的表现,从宋明理学对“自我利益的绝对化限制”到个性自我相对解放的今天,在道义理念上一直存在着一种怪圈——“越是不拿的越是当给,越是当给的越是不能拿。”这无疑是一种矛盾,然而这种矛盾是属于逻辑矛盾呢还是辩证矛盾,亦或这种矛盾是在逻辑与辩证之外的?本文将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2003年“非典”爆发之际,时任摩托罗拉中国总裁的陈永正成功说服摩托罗拉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麦克.扎菲罗夫斯基来访,成为“非典”爆发后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全球总裁。中国人讲“风雨见故人”,越是艰难的时刻摩托罗拉越是要出现在危难的前线。  相似文献   

3.
近代至现代的西方艺术变迁集中地体现在一种人格观念的变化之中。这种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人格观念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发展:神灵化的人格,高贵的英雄,心灵高洁的平民,流浪中的小人物。因而,可以说近代西方艺术在走着一条平民化的道路,越是接近现代,艺术中体现的人格越显示出市井俗态。在先锋主义艺术中.一度极为高贵的“人”已经变成了自甘渺小的“虫”了。与之相关,近代文化也表现一种决定论向相对主义、目的论向体验论过渡的价值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人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美丽的。我认为南通的蓝印花布艺术,就应该属于这一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是古代妇女婚姻生活情感的艺术表现,以“深情”、“忧愁”、“悲苦”、“怨恨”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构成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线,给中国文学史宝库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6.
匈牙利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曾说过:没有中介者,纯粹独立的艺术接受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然就是一种对受众艺术的神化。艺术风格越是发展,艺术作品新奇的成分就越是丰富,艺术接受者对作品的接受就越是困难,这时就需要中介者的参与和帮助。①中介者是艺术信息由起点流向终点的中转站和安全阀,是艺术信息产生社会影响的滤波器和放大器,同时,也是艺术接受中的内行人和指导者。中介者可以推进艺术信息运抵受  相似文献   

7.
说“形似”     
形神关系是艺术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中国的艺术理论,往往有重神轻形的倾向,因而“形似”的价值与地位向遭贬抑。本文认为,“形似”技法的产生与有意追求是人脑精细化、观察深刻化的结果,是艺术上的进步。只有经过“神—形—神”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国的艺术才能得到升华,到达其辉煌鼎盛期。“形似”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更促使了山水诗的产生,并使中国诗歌最终能达到“无物不可写,无情不可寄”的地步。因而,“形似”在中国艺术史上有其重要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以“静照”与“飞动”作为理论支点,由此展开其艺术哲学的理论阐释。“静照”的核心是对艺术美术质的把握。并辐射到艺术的本体和审美主体的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方面;“飞动”重在阐释中国艺术如何传达艺术美的本质-生命的动感。“静照”与“飞动”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艺术境界的本质特征。宗白华对中国传统艺术美成功地进行了现代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京剧风格钢琴音乐创作是当代多元化艺术生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合力”生成的新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作品的艺术魅力,赋予了京剧戏曲艺术崭新的内涵。在文化语境下思考,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代进行的传承和演变的重要体裁,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舞台呈现的形式变体,为西方钢琴艺术“中国化”提供了更宽阔的创作视野。同时,京剧艺术的钢琴化也表征着作曲家们转化中国传统音乐形态,致力于追求中国化“民族文化新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0.
诗人的修养     
诗人要想写出激动人心的诗篇,必须有很好的修养。 马克思说:“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愿意影响别人,你就必须是一个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诗人是创造艺术品的人,是用诗歌这种艺术品去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所以他必须是很有修养的人。“诗人的教养越是高,思想在他诗里的表现就越是明朗和完整,它和内心感情的结合也越是紧密。”诗人有很高的思想修养,他的见识才能超出同时代人的水平,他才能对每个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这  相似文献   

11.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衷于从影视剧中寻找穿帮镜头,并且乐此不疲,越是热播的影视剧.就越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这类人被称为“纠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话学中铙有兴味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3.
被训的幸福     
回母亲家,还没进门,就听见父亲骂母亲:“说你多少回了,就是不听,越是快到做饭时,你越是瞎忙……”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诗学中饶有兴味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5.
百年中国电影发展的民族化、现代化以及与其他艺术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影响其艺术审美走向的关键因素。20世纪20年代,现代戏剧家规模化地进入电影领域,为早期电影走进艺术、建构艺术品格、丰富艺术表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戏剧与电影的互鉴发展中,中国早期电影利用民国政府架构中的省域以下宣传系统的缺如拓展了其生发的空间,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元素让舶来艺术有了被本土受众接纳的基础,“影戏”(电影)更是借戏剧之“戏”完成了“作为艺术”的身份转变。以上三个“影响源”促发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观念变革,为中国电影走向建构现代民族影像的目的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在五千年浩瀚的文化长河中逐渐孕育生成的,在当代仍具有鲜活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生命力,并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历史文化渊源.“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招贴设计创意和表现的源泉,必定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招贴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群芳争艳的文学批评界,摩罗的文章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注重生命体验,思想亦因体验而深刻。他在《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读书》2000年3期)一文中说:“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在《因幸福而哭泣》一文中又说:“艺术应该展示最丰富的人性。即使是在同一个艺术家身上,也应该体现这种丰富性。”“越是体验过大患难和大哀痛的人,越是应该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做人的欢乐和喜悦,因为此中包含着做人的尊荣和庄严。”摩罗的这些话语也许并无新鲜…  相似文献   

18.
观念艺术源于20世纪西方,迄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作为一种“讽喻”或“寓言”的新型艺术形态,观念艺术涉及到如何重审艺术自身以及艺术与哲学、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艺术史哲学问题。在文化虚无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观念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入文关怀与泛宗教倾向,是人们寻求精神皈依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艺术的类、族、个性──兼及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复鸣,远方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的涨落表明,对艺术的类、族、个性进行辩证的系统的哲学反思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涉及中国艺术将以怎样的姿态跨入廿一世纪、怎样在“世界历史性”时代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