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2023,(3):26-27
水集街道位于山东省莱西市中心城区,总面积147.14平方公里,辖48个城市社区、4个新村、33个自然村,人口22.6万人。近年来,水集街道积极推行“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模式,吸纳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能,打造了具有水集街道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刘斌 《社区》2023,(9):49-50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为着力破解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街道社区统筹能力不足、自身建设滞后,社区党建与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脱钩等问题,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突破的有力抓手,坚持顶层设计,健全“五个体系”,高位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2023,(3):20-21
中韩街道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北部,总面积27.11平方公里,现辖18个农村社区,4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11.9万人。近年来,中韩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增强基层服务人才实力,有效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充分调动社区社会资源和志愿者力量,深化“五社联动”,提升了全街道公共服务质量,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社区》2023,(3):21-22
温泉街道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7个新村、3个居民委员会,共5.2万人,是远近闻:名的休闲康养目的地。近年来,温泉街道坚持以社区及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探索以“五社联动”为载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促进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社区》2023,(3):16-18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以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为抓手,以服务百姓民生、助力基层治理为着力点,以“延、帮、践、融”为主要推进措施,搭建支持系统,提升内动力,积极探索“五社联动”发展“城阳路径”。该区先后荣获“山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山东省村改居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社区》2023,(1):47-47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文北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把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融合,探索“1+N”党建工作法,即党建引领,统筹各方合力,调动群众参与,通过织密社区网格、强化互融互动和开展群团服务,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杨静沈芳 《社区》2023,(16):31-31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莲花社区坚持党建为统领,不断拓宽服务半径,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建设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臻美莲花”,不断推动现代社区治理新样板。“党建统领十多元阵地”,实现社区五美机制场景化。莲花社区坚定不移地把党建统领贯穿社区治理,因地制宜打造面向党员群众的现代社区服务平台。针对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党员红莲会客厅、伯鸿书屋、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婴幼照护服务驿站、老年学堂“五美”场景服务阵地,打造安全、友好、舒适的“生活圈”,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交、运动、出行、学习、健康、颐养等需求,积极构建未来五美场景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于冰峰 《社区》2023,(3):37-38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认真贯彻自治区“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思路和呼伦贝尔市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领域、全过程,开创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局面。坚持系统建设提升“领导力”树立全巾“一盘棋”思想,召开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满洲里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性文件,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确定为“书记项目”来抓,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互联互动、各区城党建工作协同推进。纵向上,建立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区坚持问需于民,积极建设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创新志愿服务路径,依托志愿资源,解决社区治理问题,让志愿者的微力量汇聚成服务居民的大能量。目前,该社区已有5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649人。茶棚社区先后获得“六安市第五届文明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市级示范社区”“六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范伊杭 《社区》2023,(9):26-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这表明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探索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治理和服务过程中实现多方共治、协同共进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如何把最小单元的社会治理小事做好、做实,让最小单元进发基层治理的“大能量”?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五里亭街道天和社区进行了有力探索,创新推出了“1个核心、2重身份、3联工作机制”工作法,有效发挥了“头雁”核心作用,搭建了互联互通警民服务优质平台,有力地激发了“邻里互助”两新组织优势,使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强、基层治理水平更高、社会治理成果惠及群众更广。  相似文献   

12.
周雪 《社区》2023,(9):44-45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道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共治,积极探索形成以建强“一个”基层党组织、建立“一套”治理机制、育强“三股”力量、搭建“三个”平台、做强“四项”事业为重点的“11334”社区治理新模式,着力补齐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弱项。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23,(3):18-19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了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荣获“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治理理论出发,分析社会变迁形势下城市基层治理与城市社区构建的内在关系,以及不同基层治理模式所对应的实现途径和社会基础。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于解决基层治理的政治有效性,构建具备自治理能力的现代城市社区。当前的居委会直接选举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由政府主导的选举对社区自治组织进行赋权,实现社区权力的让渡和建构,可以较快和较有效地构建以居委会为核心的集中型的基层民主治理网络,减少在国家治理与私人治理之间的隙缝。基于对2006年上海市居委会换届选举的观察和访谈,本文初步总结了在直接选举条件下基层治理格局的有利变化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政府对于居委会直选的引导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22,(8):10-13
宜居宜商,是一座城市的境界,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向往。有“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之称的江苏省南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南通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优化服务体系,促进多方共治,积极构建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自治型、智慧型“六型”社区治理新模式,纵深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2015年起,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开展“12345”村民小组自治工作实践,在全市自上而下构建了具有南通特色的“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崇川区“从‘邻里’到‘邻里+’”为主题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州区“无’‘微’‘不治’的‘微’自治”品牌通过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实验区结项验收;海门市“四微四新”治理机制、如皋市“1654”小组自治新模式先后荣获“江苏省年度十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南通市还在不断通过瞄准城市治理的难点、痛点,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推动社会有序和谐;以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最强大脑”为目标,全力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南通正在全面唱响“南通之治”品牌,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和社区治理二者存在制约因素,导致基层党建在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面临功能定位不清晰、资源整合难、机制滞后、居民参与水平低等困境。成都市“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发展治理模式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实施精细化治理,推动三治融合,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成都模式的启示就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目标、依托互动的工作平台、优化党建引领的领域、完善治理制度,最终实现基层党建引领能力与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初期社区防控行动迟缓暴露出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逐渐从以往的"单位制"转向"社区制",尝试走出全能主义国家模式。但在单位制路径依赖和国家强化基层控制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单位制并未完全退场,而是通过渗透、吸纳等方式隐性延续,从而形成了中国现行城市社会治理实质上的单位制与社区制并行的模式。"单位制"的隐性延续,使居民、单位、社区三者间的协调机制紊乱、力量分化,社区治理合力难以形成。因此,国家控制力和社区自治力作为决定社会治理形态的关键因素,未来还将在中国的城市持续并行。在社区自治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适当地调整好国家的控制力度,培育社区自治力的适度成长,促进单位制与社区制的良性合作,成为后疫情时代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22,(7):22-23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提升社区服务居民水平作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能力入手,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建立“1+2+N”治理模式,全力推进落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切实增强。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这要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更应该去“激活”社区,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共治”治理、“联动”治理,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制度性革新,社区协商议事有助于推动一元化、集中式、单线条社区管理向多元化、分散式、网状化社区治理转型,对于协调各方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拓宽居民社区参与渠道、提升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反思西方理论话语中"公共协商"的价值倡导,中国城市社区协商能否迈向基于公共理性而展开的持续互动?基于上海市普陀区"同心家园"建设过程中社区协商议事的本土实践,在分析社区协商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社区协商对于社区治理转型的意义,以"动态化"视角审视重塑多元主体,规范社区协商内容,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理顺协商流程,处置协商结果等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程序和技术,并指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协商面临的诸如公共性缺失、价值观碎片、阶层差异等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