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上海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围护结构变形、钢支撑轴力和地下水位等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基坑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时空效应较明显,条形基坑应分段施工;基坑围护在开挖过程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发生一边沉降、另一边上抬的变形现象;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主要发生基坑开挖阶段,最大变形处位于基坑开挖面附近;在基坑开挖中应合理掌握开挖的次序,安装支撑及时,这对于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大有益处;坑外水位的变化能反映基坑围护的密封效果,发现渗漏后需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2.
软土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时容易变形破坏造成安全事故。以镇江市软土区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阶梯式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阶梯式支护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比了支护桩位移结果。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可以准确地反映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在开挖过程中,基坑中部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最大,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3.4 mm,并且水平位移沿桩身呈“弓形”变形模式;通过对比基坑南北两侧结果,发现采用阶梯式支护结构可以很好地控制支护桩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3.
砂-岩组合地层是南昌地区基坑支护工程中常见的地层组合形式,因砂土体与基岩性质相差悬殊,嵌岩支护结构的性能发挥亦有较大差异。为系统研究深基坑嵌岩支护的受力特性与变形规律,选取南昌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建模分析。研究表明:(1)支护结构在不同位置处的变形差异明显,基坑阴角处支护结构可有效抑制周边土压力及位移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坑角效应;(2)立柱桩对被动区土体起到拉锚作用,积极约束桩体临近土体产生竖向位移,可有效提高坑底土体整体力学性能,有助于控制基坑底部隆起变形;(3)基坑开挖支护下,支护构件在砂砾石层中出现支护薄弱区域,墙后砂砾层中土体变形发展迅速,形成贯通地表的潜在软弱滑移带。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基坑支设计中尚无成熟的方法计算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而支护结构的变形量是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最直观反映,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以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为衡量目标量,对各开挖支护工况下基坑支护结构及边坡的变形性状进行实时监测,并与有关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系统地了解和判定基坑支护状态及其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基坑事故表明,地下水控制失效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某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GTS,研究了基坑降水和开挖施工过程中其变形性状,主要分析了基坑周围渗流场的分布、基坑周围地面的沉降、围护桩的挠曲变形和基坑底部隆起。计算结果表明,与未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相比较,在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设计的基坑更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6.
运用FLAC3D岩土软件对某地铁一号线深基坑进行开挖与支护的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基坑水平位移、墙后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为深基坑工程施工与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铁盾构井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的稳定性监测在施工安全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广州某地铁盾构井的特点及施工方法,对盾构井的围护结构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围护桩桩体位移、斜撑钢筋轴力、锚索应力及地表建筑物沉降的变化特征,不但及时掌握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状态,还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无支撑多级支护结构是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大面积深基坑的新型支护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约束支护结构的变形,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基于天津市某基坑工程实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深基坑多级支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分析了第一级支护结构长度、两级支护间距离、两级开挖深度比以及第一、二级支护结构的倾角的参数变化对第一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的第一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随着第二级支护结构长度的增加、两级支护间距离的增大以及第一、二级支护结构的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其中两级支护间距离和第一、二级支护结构的倾角对位移影响显著;开挖深度比H1/H2对变形的影响与两级支护间距离B和第二级支护结构长度L2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暗挖过程中竖井的稳定性,以四通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对真实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超前小导管注浆措施进行论证,对比分析了土体变形规律、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并得出了注浆加固措施的影响效果,认为超前注浆加固是必需的施工步骤。将实际施工过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注浆与否对竖井的地表沉降范围影响不大,但对沉降值影响较大;注浆与否对坑底隆起值影响甚微,空间效应明显;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竖井底部,注浆与否对水平位移有明显影响;马头门附近的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显著,需要进行补强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紧邻深圳地铁线11号线某超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上软下硬地层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和开挖过程中采取的变形控制技术,包括双重护槽和三机联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坑底破碎带交替双液注浆技术、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伺服技术等,并通过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上述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坑内支撑预加轴力影响下最大侧向变形/开挖深度关系曲线,分析其对既有地铁隧道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FLAC3D软件,对静力作用下达官营站洞桩法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洞桩法施工各个阶段的地表沉降、桥基变形、管线变形、车站结构受力等。研究表明:洞桩法施工中,2#桥基及各个管线的最大沉降量都超过了限值,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并采取控制措施。中柱作为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剪切荷载的双重作用,是结构的最不利位置,因此在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地铁5号线前海湾站位于填海区域,场地分布较厚的海积淤泥,具触变性、流变性和不均匀性,深基坑施工时空效应明显。以前海湾站施工为例,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开挖及支撑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卸载变形规律以及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征,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前海湾站深基坑的时空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前海湾站软土深基坑开挖作业工序的优化对策,可为类似的海积软土地层深基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镇海至安吉公路段杨湾小净距隧道工程为例,选取典型断面(埋深30 m和69 m),运用有限元数值软件MIDAS GTS/NX对三种常见开挖方法(上下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整体竖向位移、总位移、拱顶沉降值和应力变化等规律,指导项目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选择更为高效的开挖方法.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对数值模拟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地铁车站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加固工程对临近既有轻轨桥墩沉降的影响,对武汉循礼门地铁站附近轻轨桥墩在加固施工中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得出了1^#,2^#桥墩沉降曲线,分析了车站施工过程的加固工序选择对轻轨桥墩沉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前期加固对桥墩沉降的影响作用.比较而言,当隔离桩与注浆加固同时进行时,桥墩沉降量最大.此结论对同类工程施工方案的拟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穿越既有建筑过程中控制沉降措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盾构开挖时,土仓土压应该大于开挖前地层侧向土压力的理论值,在本工程中,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得出土压系数取实测侧压力系数的1.2~1.3倍时,盾构开挖时地表沉降达到较好的控制。当盾构穿越既有建筑物时,应考虑建筑物附加应力对地应力的影响,调整土仓中土压参数。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调整前后地表沉降量有较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在地铁列车交叠动荷载作用下基坑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通过考虑7种不同工况,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列车交叠动荷载存在对基坑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表层土体沉降有较大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列车时速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弯矩有一定影响,但列车静载部分起控制作用。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支撑轴力影响不大。列车交叠动荷载的作用规律与单层列车动荷载作用规律有一定差异,在列车交叠动荷载的作用过程中,上层列车荷载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苏州地铁某车站明挖基坑施工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围护结构变形、支撑内力的变化动态,以指导施工确保基坑稳定。经过对比分析基坑有、无加固措施的变形和支撑内力的变化特征表明:基坑外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措施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并且能够阻碍边坡滑移破坏面的发展,减小作用于地下连续墙上面的土压力,使得内支撑上的最大轴力减小。  相似文献   

18.
鉴于哈尔滨—齐齐哈尔(哈齐)客专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5 mm的要求,开展了路基现场试验。对路基中的温度、沉降变形、路基冻胀变形及路基本体的含水量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线路所处地区, 11月中旬开始冻结,来年1月下旬地表附近地温过程线开始上抬;冻结层直到4月中旬才全部处于正温,最大冻深约为2.4 m。经过现场监测,处于深季节冻土区的高铁路基在经历冻融循环后的沉降变形为20 mm左右,很难满足设计要求。路基表面的最大冻胀量发生在地表温度处于-1~-2 ℃之间,在此地温值下,路基冻结层范围内易发生水分积聚  相似文献   

19.
浅埋双连拱隧道开挖分部及支护措施繁多,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特性与经典沉降槽理论相差较大,工法选择以经验判断为主。针对上述问题,以石家庄六线隧道下穿既有石太直通线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平面应变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三种工法条件下围岩应力、塑性区发展、支护结构内力及地表沉降的特征及规律,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地铁区间水平旋喷成拱预加固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MIDAS-GTS岩土数值分析软件模拟隧道开挖施工工艺;通过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研究水平旋喷桩成拱预加固隧道开挖施工时旋喷桩拱壳的位移和应力、围岩位移和应力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水平旋喷桩成拱预加固隧道开挖施工建议,为今后该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