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两项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且政府补助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受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提高会增强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补助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而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明显。提出以产业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激励企业创新,加强政府对数字企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优化数字企业竞争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下,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高质量技术创新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条件。但高质量意味着高风险,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良好的对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以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五国光伏上市企业为例,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角度,揭示经理人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在股权、债权融资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影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由于投资者渴望规避高风险,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质量均有负向影响,且债权融资比股权融资的负向影响更大;但如果经理人对技术创新活动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就能在企业创新的不同阶段有效缓解上述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引导股权融资对创新质量发挥促进作用。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企业经营和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两方面给出提高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政策是转型中国家有效激励产业绿色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管是中央产业政策还是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证实了产业政策的绿色技术创新价值。第二,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协同性主要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研发激励三重机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应,而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原因在于削弱了政府资源供给以及外部融资信号支持。第三,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强化产业政策驱动的企业绿色创新导向,实现基于“外部政策驱动—内部可持续战略导向”的内外结合效应。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协同与产业政策不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制度环境、产权以及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在提升经济总量、改善经济质量和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地位极其重要。以48家体育产业上市公司2011—2018年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及调节效应检验研究政府补助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及股权集中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增强;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可正向调节政府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应合理利用政府补助的经营绩效提升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及投资机会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端装备企业技术含量大,产业地位高,其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高端装备企业创新投入大,而不同融资方式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我国A股上市高端装备企业2007-2017年间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内源性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三种融资方式对高端装备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融资方式均能显著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且内源性融资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明显,其次是股权融资,最后是债务融资.高端装备企业应扩大留存收益以提升创新效率,政府也可加大对其财政及融资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节税、 实际税负、 筹资方式、 资本配置和间接优惠五个方面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效应进行全面评估.研究发现,尽管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起到了正面的积极作用.相关的改革建议是: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实际税负;适当提高股权融资比重,优化筹资方式;加快资金流入,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完善间接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私募股权基金对民营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视角出发,结合美国一四川中小企业投资基金(SSIF)注资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的私募案例,对民营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所带来的效应进行了客观分析,进而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支柱,而融资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从福建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入手,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在政府方面、企业自身和社会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别针对政府方面、企业自身和社会融资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号传递及资金获取的角度探讨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政府资助资金越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大;融资约束在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研发资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与外部融资约束的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知识基础和行业竞争性均在高科技行业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高科技行业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特点,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必产生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能否融通资金便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资金市场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企业融资的空间越来越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资产专用性和融资模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直接影响效应来看,高资产专用性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三种融资模式中只有内源融资模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间接影响效应来看,资产专用性越高的企业,采用股权融资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债权融资模式会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采用内源融资模式则受此影响较小。进一步按企业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回归发现,资产专用性和融资模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小的。但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因融资困难受到严重的制约。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和银行的原因。因此,需要企业、政府和银行三方面作出努力,共同构建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以此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隐性的非正式制度,社会信任对于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展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微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考察社会信任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社会信任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资源供给与内部可持续导向能够强化社会信任驱动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价值,产生内外赋能效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产权、中西部地区以及正式制度环境更弱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当前应着力深化社会信任环境与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任的润滑剂效应,以改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邓华光 《中南论坛》2007,2(3):82-84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要在股权融资,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利用动产、权利质押、争取质权贷款,利用担保机构,推动企业联保,争取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贷款,偿试租赁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走出困局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企业财务柔性、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柔性与融资约束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前者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后者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务柔性对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以及上述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该研究结论扩展了融资约束的前因与机理研究,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验证据与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2011—2021年我国A股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向激励涉农企业创新投入。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激励作用在政府补助额度高、SA指数高、国有产权性质、南方地区、中部地区的涉农企业中更明显。政府补助负向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涉农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调节效应在政府补助额度高、SA指数低、非国有产权性质、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涉农企业中尤为显著,但对政府补助额度低的涉农企业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适度调整经济政策以激励创新、适度减少政府补助以降低补助政策负外部性提供现实佐证。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驱动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税收优惠因具有良好的杠杆传导作用,是政府鼓励企业创新的常用政策工具,其对创新的激励效果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以2012—2017中国沪深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围绕税收优惠强度和具体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税收优惠强度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激励作用,相对于创新效果而言,对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优于优惠税率政策,且两者之间存在互补效应。(3)基于异质性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强度和具体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在政府干预市场程度更高或法制环境更完善地区的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表明,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不断调整和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结构,提高政策的导向性、协同性、精准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方式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发展。应用企业优序融资理论,从企业和市场两个角度对不同融资方式进行了效应比较,提出了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配股或增发的门槛,抑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利用了Logit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DEA方法,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自1990年-2012年1790家上司公司的数据,实证了这些企业融资约束、股权集中与创新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首先,国有企业出于“父爱主义”和“政治偏向性借贷秩序”的思考,使得其缺乏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促进机制,而在民营企业中,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正面影响则较为显著;其次,由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创新效率负相关,而在民营企业中则表现为正相关;再次,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创新的效率也越高,这表明大企业在整合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始终具备优势;最后,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背景,其利润水平不一定与创新效率挂钩,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其利润水平却与创新效率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了财务柔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并引入融资约束实证检验其是否在二者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财务柔性能显著促进企业金融化,且促进效果在不同行业竞争与不同地区条件下不同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企业中呈现显著差异。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财务柔性更能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其促进效果尤为显著;融资约束正向调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细分财务柔性后发现,在高竞争行业中,融资约束对负债柔性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现金柔性的促进效果在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中并不明显,而负债柔性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效果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据此,企业应提高财务柔性意识,合理选择财务柔性政策,政府应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帮扶力度,拓宽其融资渠道,缓解其融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