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西老年》2014,(3):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及延迟退休年龄。《决定》不仅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且对这一任务的要求是"研究"制定。渐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需要更广泛的共识。今天,延迟退休,已不再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此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延迟退休"再次摆在了公众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老树 《老友》2014,(3):10-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做出了调整,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就是说,今后国家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延迟退休似乎势在必行,也引发了热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的双重视角提供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和依据。社会保障视角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和代际公平性是推行延迟退休的主要动因;劳动力市场视角表明,延迟退休与老年人就业和中青年就业直接关联。我国延迟退休方案设计应加强代际公平性的考量,配套有利于老年劳动者就业的社会政策,更快提高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退休制度改革的浪潮,一些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也进行了延迟。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与国外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有关退休年龄制定上的差别等原因,造成了从年轻人就业状况、从企业经营者以及从生活负担较重人群等角度的对延迟退休的反对观点;也产生了从我国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从实际的养老金收益以及从老年人的工作延长是否对年轻人就业造成压力等角度对延迟退休的赞成观点。对以上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借鉴国外改革方法,建议我国在出台延迟退休政策时,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制定退休年龄范围,不同年龄享受不同养老金待遇。此外,政府应加大相关政策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5.
政策     
<正>是否延迟退休将稳慎决策4月25日,在人社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是否延迟退休年龄,该部将密切关注社会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反映,严格按照程序稳慎地进行决策。尹成基说,延迟退休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政策",需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将逐步迈向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传统的退休年龄制度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其中,现行女性退休年龄制度以身份和岗位并行确定退休年龄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引发大量有关女性退休年龄认定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险权益争议,许多未达到老龄的女性被迫退休,引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萎缩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负担持续增加。通过对女性退休年龄制度溯源探寻与系统性检视后发现,退休年龄审查规范的缺失和准用标准的冲突是导致女性退休年龄歧视与减损女性劳动权益的根本原因。女性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完善的法治路径应立足于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现状及发展需求,在基本原则上坚持以权利本位为核心塑造女性退休权、禁止年龄歧视与身份歧视;在具体路径上以长短期相结合的方式构造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制度,短期内先行统一女性的退休年龄,不再以任何标准区分女性退休年龄;长期内逐步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使之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保护女性退休权益的理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为例,分析了工作起始年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及平均"法定工作年限"缩短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需要。由于民众存在延迟退休年龄即为延长工作年限的认识误区,使这一改革得不到普遍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公平缺失、基金统筹层次过低、缴费水平过高、待遇计发与调整办法不合理等则进一步形成了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障碍。基于此,我国应当在消除认识误区、破除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实施弹性退休制。  相似文献   

8.
退休政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关注政策接受者劳动者的退休意愿。本文基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的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婚姻、家庭负担、养老保险政策等对退休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并呈现群体趋同性与职业异质性并存的特征,不同职业者退休意愿受到差异化因素的影响。基于此,从政策宣传、方案设计与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平衡退休意愿与退休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出台迫在眉睫。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模型构建方法预测辽宁省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延迟退休会给辽宁省劳动力就业带来的改变。将辽宁省的人口情况和危机全面呈现,体现延迟退休改革对辽宁省劳动力就业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辽宁省积极应对延迟退休改革做好支撑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改革当前的退休年龄提上议程.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养老金支付压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企业竞争力、起始劳动年龄和人力资本以及相关理论等七个方面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述评,论证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并对审慎推迟当前退休年龄的观点有所述及.最后指出调整退休年龄应当选好时机,循序渐进,并积极探索弹性退休制度作为过渡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