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近现代中国,上海已是一个工商文化大城市,而令人感兴趣的,上海又是一座犹太移民城或者说是犹太难民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个最大的犹太难民社区,为世人所瞩目。一提起上海的犹太难民,人们往往认为就是在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梅辛格上校的灭犹阴谋。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立即进驻上海租界,接管一切。这时,国外援助上海犹太难民的渠道几乎全部中断,救济犹太难民的食品的量与质都下降了,医疗药品的供应短缺了,犹太难民的生活日益艰难。1942年6月,德国盖世太保驻日本的头目梅辛格上校来到上海,其主要目的是向其日本盟友提出消灭上海犹太人的计划。他主张将上海犹太人予以一次性全部解决,并拟定了一个具体方案,即利用1942年9月犹太新年之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不少国家和地区拒绝接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欧洲犹太难民时,上海却对犹太难民伸出了温暖之手。上海的救济组织庄严而热情地宣告:欢迎前来上海!从今以后,你们不再是德国人、奥地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从今以后,你  相似文献   

4.
一、犹太难民是怎样设计新生活的?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上海,通过各种救济社团的安置,总算有了栖身之地。虽然,上海的租界地这时已经成为德国盟友日军封锁和控制下的孤岛。但是,现实环境使欧洲犹太难民逐步消除在德、奥及东欧各国反犹—灭犹政策下的压抑感和恐惧感。住在虹口地区的难民最主要的麻烦就是:连接虹口区和公共租界的外白渡桥要实行宵禁,即在凌晨2点以后禁止任何车辆通行。这种宵禁也仅仅是对那些在酒店和夜总会做事的人带来不便,而对一般居民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在来到上海的犹太人中,要数哈同是最传奇式的人物,他的身世和经历、致富理财的办法、社会政治活动、文化思想的变异以至家庭生活,都令人感到惊异和兴趣。哈同是外国人到上海这个冒险家乐园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典型,是颠沛流离的犹太人的一个缩影,又是中犹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范例。研究上海学需要研究哈同,研究犹太学更须研究哈同。  相似文献   

6.
由唐培吉教授等著的《上海犹太人》一书,巳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它详细的论述了犹太人的起源,迁移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犹太人来中国与犹太人到上海的历史。在上海近代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犹太人,一为沙逊,一为哈同,他们在上海滩上的风风雨雨,名闻遐迩,书中对他们两人的异同,作了具体而详尽的分析,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犹太人何时来到上海?他们为什么来上海?到上海的第一批或者第一个犹太人是谁?这是研究上海犹太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上海犹太人历史的开端,要从这里开始落笔。然而,这个问题如同犹太历史和文化中许多谜一样,长期以来也是一个未解之谜。犹太民族是一个有着曲折坎坷历史和积淀深厚文化的古老文明的民族。探究这历史之谜,需要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各年上海总商会名录,对浙江商人(以宁波帮为主干)在上海总商会中的地位、作用作了详尽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文章认为,浙江商人是上海总商会的实际创办者,并且长期掌握着总商会的最高领导权,在总商会会董、会员中,他们也始终占据着半壁以上"江山",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是在浙江商人的领导下运作的.  相似文献   

9.
旅馆人     
在新年钟声来到之前,我修改完了长篇《上海之死》。这部小说,算是第一部中文“旅馆小说”。但不是“第一部中国旅馆小说”。旅馆小说的创始人,是一位奥地利犹太女作家维吉鲍姆VickiBaum。她的名著《上海37》,1939年改成剧本《上海大旅馆(》HotelShanghai),以沙逊大楼Cathay旅馆在813战事中遭受日军炮击为背景。前不久,我在伦敦一个普通住宅墙上,看到这个当年著名女作家故居的“蓝磁纪念牌”,不由得感慨世界真小。虽然她是犹太人,“第一部中国旅馆小说”,荣誉属於她。原因是:休伯特在福州路开的书店,卖过她的书;索尔·夏皮罗在维也纳最後东…  相似文献   

10.
上海曾经是远东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尤其是在二战期间曾接纳大批犹太难民使之免遭纳粹屠戮,这一事实足以令全世界犹太人对上海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由中、以两国合作兴办"上海犹太高科技工业园区",借助犹太民族的人、财资源来实现上海的硅谷梦.鉴于美以特殊关系和美国犹太人资本的雄厚实力,"拉以促美"的引资战略,这是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一条曲线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借贷还贷的情节为线,从犹太律法发展和文学人物塑造角度,叩问并解读中世纪末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激烈冲突的实质。文学喜剧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宗教迫害的悲剧,而犹太律法也正是在这一场场悲剧中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宇 《今日南国》2007,(5):72-73
犹太商人的用钱观念一般很明确,其中之一就是“享受生活,享受挣钱”,这样不但能给自己减压,也能为自己挣更多的钱。犹太人对吃很讲究。吃得好,身体才健康。健康是犹太商人最大的本钱。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休息,犹太人对此非常注重。每周从星期五晚上到星期六傍晚,他们禁烟、禁  相似文献   

13.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犹太家族在美国的寻梦之路及梦想破灭的悲剧.故事中主人公犹太佬在父辈那里继承家族事业,并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但却不幸地被女儿梅丽毁灭.菲利普·罗斯在此揭示了“美国梦”的脆弱性及美国犹太人丧失犹太性之后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上海居民思想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随着国门的被迫开放,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上海成为最早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文化传播的中转站,西方文化由此大规模地、系统地进入我国。这就导致上海居民的思想观念开始变化。影响上海居民思想变化的因素有西方文化的传入,上海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以及移民的社会结构,商人阶层的兴起。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则是自由平等意识的觉醒;消费伦理观念的变化,以及商人的价值观念由“重义轻利”变为“重利轻利”。  相似文献   

15.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美国犹太家族三代人美国梦的追寻及幻灭的故事。不同的历史背景赋予他们不同的美国梦内涵,同样又是历史毁灭了他们的梦想。因此,考察小说中利沃夫家族三代在不同的历史变迁中各自美国梦的演进、主题的变奏,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历史之于犹太族裔美国梦的内在悖论性,对考察小说悲剧的历史文化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旅沪广帮在晚清时期上海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872年重建后的广肇公所,不仅充当同乡移民自治机构的角色,还举办各项公益事业。广肇公所重建后,与粤、港、澳其他慈善组织、商人团体的联系日益密切,反映了近代中国商人社会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剧中人物夏洛克是一位利用金钱从事罪恶活动的有着铁石心肠的高利贷商人,安东尼奥等人是夏洛克疯狂报复的无辜的白人商人。然而通过分析作品发表的时代背景,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对几百年来遭人唾骂,人人喊打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大胆地寄予同情,对以鲍西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伪善,假慈悲以及金钱至上的道德观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8.
关于犹太文明与中国文明交汇的起点,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但是,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两件文物表明早在公元6—8世纪犹太人已经来到中国,与中国具有商业和文化往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学者便对丝绸之路上的犹太商人问题加以探讨。新世纪,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犹太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引发了从事犹太研究学者的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开埠后半个多世纪内,上海商业从商业布局到商业行业,从商业资本到商人构成,从商业网络到商业功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上海不仅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商业,而且出现了经营新式商业的商业资本家,其经营方式已日益资本主义化。同时,上海近代商业网络初步形成,商业信贷功能也日臻完善。这就标志着上海商业现代化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20.
犹太人之所以被冠之以"世界商人"的称谓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非凡的商业业绩,促成犹太商魂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3点首先是人种的特殊性;其次是尊崇人神平等的文化观;再次是悲惨流散史所积淀的自救功用对犹太商魂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