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贻焮教授继《唐诗论丛》、《杜甫评传》后又一部新作《论诗杂著》问世了,我有幸较早地拜读全书,深感受益非浅。本书汇集了贻焮先生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仍以唐诗研究为中心,兼及六朝重要诗人与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范围比《唐诗论丛》更广。要全面评价这部内容丰富的学术专著,实非我学力所能及,这里,我想谈几点初步的读后体会。一是识见宏卓。袁行霈先生在本书序中说得好:“其文气盛言宣,每能于人皆以为无可置论之处,发挥其宏见卓识,浩浩翰翰,不能自已。”贻焮先生的文章,不论是对诗生平人思想的探索考订,还是对诗歌思想艺术的评论分析,都有与众不同的宏见卓识。《评曹孟德  相似文献   

2.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 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 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 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真正用意在于提倡继承南北朝诗歌的艺术成就。《戏为六绝句》对于研究唐诗的发展和杜甫本人的诗歌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虞集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宗唐学杜,以李白、杜甫为正宗,也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和柳宗元等人。其送别诗在语言上深得杜甫诗风,并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诗作的基础上,多能适景融情,舒适而淡泊,稳健雅致,别情之真,发乎自然。如五律《送鲁子廉使汉中》:封上颂台礼,轻车入汉中。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向与王维并称,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巨擘。他的生平,除两《唐书》本传之外,《唐才子传》、《唐诗纪事》诸书亦有记载,然均极简略,且真伪复杂,因此很久以来对其一生难以详知。今人陈贻焮、王达津、谭优学等先后加以考辨,取得了一定进展,然未明之处仍多,尚有深入探究之必要。是以本文多方勾稽,考其行年,冀能有助于读孟诗者。唐武后永昌元年己丑(689)浩然生,一岁。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诗人那里,《诗经》始终是被人们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正面形象而加以倡导和推崇的。从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风雅兴寄"的呐喊,到盛唐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诗经》皆受人们的青睐与追慕。而屈宋及其《楚辞》等作品,在唐诗的进程中,其命运却无《诗经》那样幸运。初唐四杰则将"精采绝艳"的屈骚作为必须摒弃的齐梁浮艳诗风的罪恶之源,甚或"亡国之音"。只有到了盛唐,屈骚精神才引起了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殷?、王昌龄等皆是代表人物。尤其是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屈骚精神在盛唐诗苑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7.
君诗妙趣我能识 正在山程水驿中——读《桂林山水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历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很多诗篇以山水起兴,屈原、陶渊明等都吟咏过美丽的山水;尤其是唐宋以来,随着整个诗歌高潮的出现,山水诗空前繁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以及同时代的杜甫、孟浩然、王维,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他们留连自然,寄情山水,或歌  相似文献   

8.
在宫廷应制诗千篇一律、绮艳柔靡、雕琢藻饰诗风弥漫初唐诗坛之时 ,王绩以其描绘山水田园隐居生活 ,直抒个人性情的诗篇独树一帜 ,卓然独立。其上承陶渊明、阮籍 ,下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与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先河 ,且为五言律诗的形成、成熟与完善 ,更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歌是华夏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诗圣杜甫以其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为盛唐诗开出了深远美之维度;诗仙李白以其古风之志和不羁气骨为盛唐诗开出了高远美之维度;诗佛王维则以其宁静平和的心境为盛唐诗开出了平远美之维度。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东坡志林》中有一段评论王维诗歌艺术的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王维诗歌光耀诗坛,堪称唐诗之一绝。其实,诗画原本同出一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他们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诗画艺术,用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脍炙人口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就是证明。它先于王维,更先于王诗,所不同的是王维诗歌致力于写景抒情,而《木兰诗》却是在叙事中展示更为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给人以十分形象的艺术感染。《木兰诗》  相似文献   

11.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辈出,在《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者就有二百四十三人。明代“搜括唐诗,用力最剧”的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一书中,列举其中早慧者不过二十人。这些神童后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只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骆宾王、王维、李贺、元稹等,也不到其中的一半。这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实属极少数。这些诗人早熟的故事常为后人所赞叹和颂扬,至今不衰。这虽然有助于启发后人尽早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助于启发我们探讨快出人才的教育课题,但它也可能掩  相似文献   

12.
自唐代以来,陶渊明及其作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家对他表示深挚的敬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后,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文章和片断论述,可说是层出不穷。但是,深入、全面地论述陶渊明的《杂诗》的文章却很少见到。一般的论者只是援引《杂诗》中的一首诗或者其中的几句作为论据,来评价陶渊明。纵观《杂诗》十二首,其内容丰富广泛。或写行役之苦,或讽刺名利之徒,或咏叹壮志未酬,或叹息人生无常,或宣扬及时行乐。这些都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材料。笔者试欲对《杂诗》十二首作一次综合探讨,并借此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3.
1、关于陶渊明从庚子到乙巳年间的行踪考(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2、《陶学发展史》序(谷云义)《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3、《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后记(钟优民)《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4、论陶渊明的孤独及超越(陈翠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5、责子与誉儿:也谈陶渊明《责子》诗及其他(刘石)《古典文学知识》一期   6、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之差异(陈在东)《临沂师院学报》一期   7、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邓安生)《天津师大学报》一期   8、试论陶渊明诗赋中的浪漫情境(叶帮义…  相似文献   

14.
已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和中国古代文学欣赏理论家傅庚生教授的《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文学析赏论丛》等专著,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教授,先后出版《李白纵横探》、《李白年谱》、《李诗咀华》、《李白传》、《李白诗新笺》、《李白研究》等专著,  相似文献   

15.
<正>房日晰教授在唐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为学界所熟知。他的《唐诗比较研究》《李白诗歌艺术论》等论著,以视角的新颖独特、持论的公允剀切、分析的细致入微颇受学界称道。唐诗研究虽是房教授投入精力较多的学术领域,但却并非其全部。唐诗之外,他对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研究都有所涉及,且都有不俗的成绩。作者近来将其有关唐诗研究中前出之专著未曾收入的成果与他多年来有关明清小说的论述合为一集,名之曰《论诗说稗》,交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14年12月出版,不仅是作者有关唐诗研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评论诗人,涉及到大量的前代作家和当代作家。前代作家如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李陵、苏武、蔡琰、陶渊明、嵇康、鲍照、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贾岛、孟郊、卢仝、白  相似文献   

17.
韦庄的《又玄集》是《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一。它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选了杜甫的诗歌,而且将杜甫的诗歌录在首位;二是所选的杜诗,除《春望》外,其余诗作(《西郊》、《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和《南邻》等)均为杜甫寓居成都或在成都附近所作。韦庄的《又玄集》存在的这两个特点与韦庄对杜甫的推崇及韦庄以"清词丽句"为选诗的审美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四库馆臣认为高糅的《唐诗品汇》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唐诗学参考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前七子“诗必盛唐”的美学旨趣,然而此书并没有得到前七子的足够重视,分析原因有3:(1)高棵与前七子各自的追求不同而导致诗学取法范围不尽相同;(2)他们对于杜甫唐诗学地位的认定存在一定分歧;(3)《唐诗品汇》实际上开启了前七子所反对的台阁体诗风。这些原因决定了前七子对于高棵及其《唐诗品汇》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9.
王维五考     
王维生平事迹的考订,前人做了不少工作。清人赵殿成积毕生精力,搜求钩稽,考订笺注,且“间与友朋会集,质疑访逸,研榷是非,采其合者载之”,(王右丞集笺注·笺注例略》,以下凡引此书,均只标卷数)成《王右丞集笺注》,並附有《年谱》1卷。今人陈贻焮等也对王维生平作了新的考订,颇有发明。然而,千虑一失,在所不免,如王维的生卒年,前人之考订,就误差9年左右,据笔者考定,王维当约生于武后如意元年,卒于唐肃宗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但有关他的生卒年至今尚无定论。《旧唐书·王维传》只载王维卒年:“乾元二年(759)七月卒”。《新唐书·王维传》云“(维)上元初卒,年六十一。”旧说拟王维生卒年为699—759年,当是取《旧唐书》所载王维卒年(759),又取《新唐书》所记王维享年六十一之说,逆推至699而成。清人赵殿成《王右丞年谱》则定王维生卒为701—761年,现今各种唐诗选本均从赵说。然考之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