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龚维红  潘文明  戴群 《职业》2014,(29):102-103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系统性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根据苏州农职院建设植物与植物生理资源库的经验,提出专业基础课资源库建设应遵循"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三面向"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启文 《职业》2014,(15):71-72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安排教学活动,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玉军 《职业》2011,(12):122-123
技工院校一方面是以市场为导向办专业,以企业的实际需求育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作为一名技工教育工作者,笔者根据我院的办学实际和办学特色,对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现与大家讨论、共享与交流。一、坚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解决我院课程与岗位关联不够,学科课程比较明显,工作任务引领的相关项目课程少,专业教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学院从2008年初开始推进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2008年3月第一批课改专业启动,  相似文献   

4.
张炜 《职业》2011,(35):89-89
我国中职教育正在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因此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中要大力推行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钱爱萍 《职业》2011,(12):149-150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也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是随着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也是帮助学生考取加工中心中级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是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最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学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技能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它不是简单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堆砌",而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学科的教学特点,从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诚 《职业时空》2014,(6):108-111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创建了"三顶岗、两交替"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和包含顶岗实习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所开设的全部课程按照功能建立课程平台,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如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在加强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具有市场学理论知识与服装专业技能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主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其专业教育也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在不断做出调整。但是由于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出现脱节,导致学生难以适应传媒行业的需求,所以如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做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际教学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从整体思考,做局部调整,进行自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两方面的改革初探。  相似文献   

9.
张文红 《职业》2013,(18):26-2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各个职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深入的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实践改革。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构建、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探讨实验室技术人员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素质能力,以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叶祖森  陈观寿 《职业》2012,(12):119-120
"专业理论—专业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项目,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项目承担单位。"专业理论—专业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的学生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为"四位一体")的学生评价模式的构建,是该项目的具体实施目标之一。通过学生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目的是寻求在中职生入学素质及理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评价条款的约束,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为其日后的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对学生评价工作的不断实施,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齐刘锋 《职业》2013,(8):61-61
近几年来,在"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观念的引导下,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技能竞赛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贤锋  李淑明 《职业时空》2009,5(5):109-110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性质和实践的要求,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和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证明通过实践环节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国栋 《职业时空》2010,6(6):43-44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加强专业实践教师的培养工作,应采取通过强化安排教师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亲自动手带领学生进行产训生产,实现教师在本岗位"顶岗实习"的方法模式,作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谷金诚 《职业》2011,(18):63-63
职业教育有别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普通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和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和专门培训。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职业技能。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对技师学院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5.
屠立峰  常忠武 《职业时空》2010,6(6):118-119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讨论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并结合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课堂教学资源、虚拟教学资源和企业教学资源相结合的三种教学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荔 《职业》2014,(36):93-94
本文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以模拟法为教学理念,以校企共建为主线,从模拟实训教学体系、模拟教学实施保障、模拟教学成效与成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开展模拟教学,创新教学改革,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竞男 《职业》2011,(12):86-87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模具技术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模具行业的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模具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模具行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笔者所在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我们认识到必须对高职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新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它们具有先进性、前瞻性,能与模具企业同步;并应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创建模具实训、实习基地,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模具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推进我院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纺织服装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搞好专业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保障,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意在着力提高纺织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当中,同时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个社会正在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舞蹈编导作为高校舞蹈专业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改革,并以一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来丰富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下面就以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浅析《舞蹈编导》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尉立诺 《职业》2012,(14):179
笔者所在学校的动漫专业建设注重校企合作,主动与企业接轨,与多家动漫公司建立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与专业教师实践基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企业参与,融入行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框架,为构建新型“产、学、研”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建设目标,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紧密联系行业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