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玲 《学术交流》2005,(7):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对旧哲学思辨传统的超越.感性世界理论的明确阐释,构成了新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理论机制.通过感性世界的中介,哲学回归了生活世界,从而为新唯物主义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感性世界的理论分析,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机制和基本理路.在理论范域的确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视角的根本转移;在关于感性世界的理论界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感性世界的属人性质;在感性世界的构成机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强调了"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对感性世界的理论阐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的理论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格义、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主体性的自觉守护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在开启民智的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中,完成了以时代为背景的中西文化的对接.它的意义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不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陌生的国土和民族中得到扩张,也不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传统,从而完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格义"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民族传统中从来没有过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开启了理想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它使中国在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获得了新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3.
W·本雅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其科学技术哲学的相关思想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本雅明的社会批判理论经常指向科学技术问题,同时,其丰富的"技术话语"构成了复杂的语境.本雅明技术哲学思想有着理论和现实根源,本雅明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个体经历影响了他的科技思想.本雅明技术哲学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现代性、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意识构成本雅明技术语境的背景、意向、逻辑、风格.  相似文献   

4.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何和平 《社科纵横》2008,23(7):19-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为哲学基础,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方法论.和谐社会理论全面肯定了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蕴涵着"维护同一"、"限制斗争"的方法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开创了哲学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实"的哲学论题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使命关怀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与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现实"的不同理解有关.因此,从哲学史出发弄清楚"哲学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哲学",既有助于解决"现实"的理论问题,又有助于解决"现实"的实践问题.鉴于此...  相似文献   

8.
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孙利天教授的新著《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既不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表达方式来改造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体系的表述,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的内容"装进"中国哲学的概念框架,而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在回应时代性的人类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并以这种"独特声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这就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需要在"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我们的时代"回应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特别是回应以反思"哲学"和"现代性"为实质内容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流派中,由许多是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诸如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故也存在着一派名日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但这一思潮的研究似乎从其产生之初就受到某种程度的"诟病".深入思考其原因,在于这一称呼中包含着"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想倾向,而现有的研究似乎没有充分体现出"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所应有的理论性,即没有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高度去思考问题.在我看来,二者的结合应该代表一种哲学上的理性思考,一种面对时代问题所做出的真实思考.具体说来要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潮就应该首先对其特有的问题意识、前提性问题、思维方式及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学术交流》2015,(4):219-222
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陈学明在《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共产主义战士罗莎·卢森堡,一生致力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批判,而在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她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种种独特的研究。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的说法,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总体性理论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她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的推崇,几乎反映在她所有的著作中,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