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工作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自然灾害的知识力量,不为自然科学所独专,还包括社会工作知识.自然灾害的影响有特殊的社会性质,社会工作者能通过专业的方法服务于灾民和灾区,承担起多种功能性角色.在灾害救助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等六项原则,同灾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灾害的态度经历了畏惧、奋起抗争、防范与抗争相结合的变化过程。灾害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面对灾害,人们的道德态度应以保全生命为道德底线,积极实施自救和他救,勇敢面对灾害。灾害时期,正常的道德关系被破坏,原有的道德规范失调,灾害救助的道德冲突愈加突出,对灾害救助提出了更大的道德选择难题。灾害救助的道德共识是共同承担、共同抗灾,人们应勇于承担灾害救助的道德责任,发扬仁爱互助的精神。在灾害救助中应遵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基本社会公德,尽快将灾区生活秩序导向正轨。人们在长期的灾害救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灾害救助的道德管理机制、道德运行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这为灾害救助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类与灾害抗争的道德体现。  相似文献   

3.
以汶川地震为切入口,分析了我国现行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现行灾害救助体系与现代灾害保障需求,巨灾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即构筑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不断加强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1978-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救助支出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表明,ARIMA(0,0,3)模型适合我国灾害救助支出建模。通过建模,结合求济人数与受灾人口之比、求助支出与受灾损失之比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自然灾害求助支出做了结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最后,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当代,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需求的不断扩张,社会系统内部以及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冲突在加剧,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给人类社会尤其是经济秩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法律和社会控制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减少突发事件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危害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功能与角色:中加社会工作者比较——以社区发展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区发展的视角比较分析了中国和加拿大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发挥的异同。认为两者在促进社区参与、维护居民利益、实践政府的社会保障(福利)政策方面扮演着同样的角色。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社会工作者更多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在适应居民需求方面相对较弱;加拿大的社会工作者独立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更能及时回应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位于皖南山区的歙县在明清时期自然灾害频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水旱灾害更是尤为常见。灾害给歙县民众身体机能、精神面貌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面对灾害,除了官府的救助外,歙县社会的民间力量亦采取一定自救措施,以缓解灾害所带来的的危害,使得灾后的歙县尽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在瞬间万变的现今社会,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灾害危机管理模式在现代减灾防灾救灾过程中的有效性,促进了灾害危机管理从被动应对的、缺少社区和民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应对的、重视社区民众参与的、以多科学途径为基础的整合的灾害危机管理。笔者试图以日、美等国家为例分析灾害危机管理的转变趋势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试述其对我国灾害心理救助体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瘟疫、台风、地震、海啸、洪水、暴风雪等巨大的自然灾害,人性得到了真实的检验,卑劣和崇高俱在。当代文学灾害书写常常将主人公置于一种非常态的自然灾害情境下,表现危难之中人性的光辉和幽暗。一方面,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辨别出谁是真的英雄和猛士,显示了绝境中心灵的坚韧和强大;另一方面,灾害中的基本价值体系崩塌,给人类带来心灵的磨难与灵魂的拷问,有利于刻画主人公在灾害情境下所遭受的精神苦难,表现人性的悲悯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灾害管理职能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成为阻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灾害管理是由灾害预测、预报、预防、抗御、救援及恢复重建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政府作为灾害管理的核心领导机构必须制定长远的减灾战略与规划、可操作的救灾预案、减轻灾害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建立灾情传输系统,健全灾害管理法制,强化政府灾害管理职能,以确保政府灾害管理有备无患,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