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的是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及其表义功能的承传。研究表明,V1V2V1V2式产生于元末明初;V1V1V2V2式产生于唐代。V1V1V2V2式承传了唐前VV式的表义功能,表示动作行为的久长或反复多次;而V1V2V1V2式承传了唐后VV式的新功能,表示短时、尝试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把/将O+S+V”句式有如下特点:(1)“把/将”后面的受事宾语均为定指,句中谓语动词部分成分复杂。(2)句子主语多由人称代词“我”、“你”、“他”充当,在句中位置紧靠动词。“把/将O+S+V”句式与“O+S+V”句式、“S+把/将O+V”句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量的语料事实的考察,简单分析了“V着AP”格式中的动词的句法特点,发现此格式中的动词根据句法结构选择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的句法框架每一类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小类。不同的动词类别在句法特征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金瓶梅》中动词性主谓谓语句的6种句型:1.S1与S2有领属关系;2.S1与S2是同位关系;3.S1与S2有主谓关系;4.S1与P1是比喻关系;5.S1或S2前隐含有某些词语;6.S1是单纯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V+了_1+数量短语+了_2”的语法、语义、语用分析张庆余0.“V+了1+数量短语+了2”这种语法格式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次数不太多,但却比较特殊。就笔者新见,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冲提出“读了三天了”表示“没有读完”①之后,郑怀德、贺凤、徐杰等对这种句...  相似文献   

6.
“V_1+单音节V_2”的动结结构中,充当结果补语的单音节动词可区分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变化动词和非自主属性动词。考察发现,三类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由这三类不同动词作结果补语形成的动结结构在时态、语气、否定及句式变换等方面两两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人用“形容词+否定动词”格式代替汉语的“否定副词+形容词”格式,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现象,本文就此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口语句式“W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谓词)死了”是汉语口语中的常用句式。它与“W坏了”“W傻了”“W呆了”……同属一类,但在搭配能力、词语选择、口语使用等方面以“W死了”最为典型。由于W的不同,其补语“死”就显示了或行为义或形容义的两类义项。剖析W,可以得到两种W即表示行为动作的W1和表形容义的W2,前者形成了结果句,后者造成了程度句。W1由于补语意义的变化又可分为两类,两类W1对宾语分别有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种要求;W2依其词类选择不同亦可分为两种。剖析此类句式可以揭示三个意义:一是在句子中,谓词连带成分如果是多义词,那么其义项的选择要取决于谓词次范畴的不同;二是揭示了此类句式产生歧义的原因;三是探讨了动词双音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泛义动词“见”字有独用、前附和后缀指称具体动词的三种用法。二、主动句、被动句中的“见V”是“见”字泛义前附的同一种用法,“见”字本无表被动的作用,是句子事理制约区分主动、被动的。三、被动句中的“所”字结构是独立的整体,“所”字没有表被动的功用。被动句仅用一个助动词表被动。四、之=所,所见=所,之所=所,所见=之所,诸释皆误。五、没有“为A见V”格式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双语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例句,谈谈“比”字做动词(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介词(用于形容词作谓语、动词作谓语、前后带量词格式)及数学名词这三种主要用法,并对比了“比”在汉语和维语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荆楚方言中的一般否定格式含“N都没V”、“没得……的”、“一个不V”等形式;含“不是”的否定式判断句包括“NP又不是那别个”等形式;对比句中的否定格式含明比和暗比两种形式;拷贝格式中的否定格式含“要(得)A不得A”等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说“甲骨学三十年”类标题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写“甲骨学三十年”一类较为党见的标题格式。1.语法结构:(1)前后项的结构类型;(2)前后项之间无“的”;(3)整个结构的功能及入句时的变换。2.语义结构:(1)前项-广义的事物;(2)后项-过去时段一指长倾向;(3)整个结构的意义是表示某一事物在某一时段中的情况。3.语用分析(1)话题与背景;(2)标记性与可识别性;(3)简明性;(4)和篇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拟声词+一声/一下V”结构中的拟声词可分为只能与 “一声”组配的甲类,既可与“一声”又可与“一下”组配的乙类,只能与“一下”组配的 丙类;动词可分为发声动词、联声动词、伴声动词、绘声动词、无声动词五类。它们之间的 组配具有选择性。拟声词与“一声/一下V”组配后具有了强烈的动态性和明显的结果性等整 体意义。由于组配方式和要素的不同,形成了从单纯表示声响动态到单纯表示视觉动态的意 义变化系列。  相似文献   

14.
先秦汉语"否"、"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汉语中的“否”与“不”同源,二者都具有一般否定副词的性质。但“否”与“不”又有区别:“否”还是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特殊代词,它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否定动词、形容词,或独立使用,否定指示代词“然”或“否”之前的相关内容,这使它在否定的同时又指代所否定的内容;“不”则没有这样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VP之前”与“没VP之前”经常被人们当作毫无区别的表时间的格式。通过具体语言事实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后续句语义的不同,使得这两种格式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依据有三:一是VP动作实现与否。二是后续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同。三是后续句语义的不同。两种格式同一性的理据,可以拿否定量域规律说明:当它们具有同一性时,“没VP之前”中的否定词“没”可以看成羡余词。两种格式的互补性表现有三:一是表达的时间具有时点、时段之分。二是两种格式所在句子的主要动词分别具有静态义、动态义和时段持续义、时点持续义之别。三是语义侧重点前者侧重于表示客观存在的时间,后者侧重于表示条件义、对比义。  相似文献   

16.
论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忒”是一个方言副词,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结合大量的语料,包括《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角度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合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类表示程度恰如其分,合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很+VP”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很”修饰动词及动词短语的情况,从“很+VP”中,VP的构成情况;“很+VP”能够充任的句法成分;“很”的语义指向;“很+VP”的成因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1.考察了介词短语“跟+名”与动词组合的三种情况:不能组合,可以自由组合和有条件的组合,指出“跟+名”与动词组合时存在很强的选择限制;2.尝试采用同义替换的方法,区分了处于同一语法地位时“跟+名”的几种不同用法,描写了“跟+名”与动词组合时的句法和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的一种常用电泳分离模式—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分离并测定五种水溶性维生素VC、VB1、VB2、VB6和VB12,以18mmol/LNa2B4O7-25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分离缓冲体系(用HCI调节pH8.5),分离电压14.0kV,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3~2.0×10-1mg/ml、7.0×10-3~2.5×10-1mg/ml、3.5×10-3~1.3×10-1mg/ml、1.5×10-2~5.0×10-1mg/ml和1.5×10-2~2.5×10-1mg/ml;检出限分别为0.45、2.01、0.85、7.29和2.69μg/ml;峰高和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1.5%~2.1%和0.7%~0.9%;回收率97.5%~103.8%.  相似文献   

20.
汉语能愿结构的否定式在哈萨克语中主要有五种形式表达。用主谓结构表达形式,包括主语是否定结构、谓语是否定结构和主谓语都不是否定结构三种类型;用动词“愿望式”的否定结构表达形式;用动词的否定表达形式;用复杂谓语的否定表达形式;用状述结构表达形式,包括状语是否定结构和谓语是否定结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