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语:李帆是一位不能通过艺术的"工具性""材料性""功能性""身份性"去界定的艺术家。他以一个真实的本我面对艺术、面对生活。可以说,他是我采访到的最为生活化的艺术家。对于年幼的儿子,他是超级奶爸,他说他在儿子身上找到了自己蒙昧的时光;对于求知的学生,他如父如友,他身体力行地教导他们坚定自己所爱,艺术要有态度!在他的世界里,艺术和生活根本就是一回事,他将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关注人的各种可能性中,他享受着每一个角色带给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2.
正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100万元之类。而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从不讳言自己的画不好卖。他做了很多被艺术家们瞧不起的事情。比如去给那些想上艺术学院的孩子做家教,教素描,甚至和他弟弟  相似文献   

3.
宋国强 《北京纪事》2014,(10):101-102
收获在荣宝斋那一年,刁建的画渐入佳境。这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去逛荣宝斋西画廊。荣宝斋一直是刁建的艺术殿堂。没事的时候,他经常去那里转悠,揣摩大师的意境,学习同道的笔法,每次都会有一些收获。当然,一些很有点名气的画家作品摆在那里却都少有人问津,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老来看画的刁健也感到没新鲜感了。他看后脱口而出:"这样的画,我也能画。"也许是太过自信,说话声大了点。刁建性本谦和,平时很少评论同行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林建华 《中华魂》2012,(14):45-47
冯锦屏,一个把儿时的乡村梦幻带进联合国艺术殿堂的人,一个获得"联合国世界和平教育奖章"的艺术家,一个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赞誉为"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的艺术家"。他让中国的书、画、印艺术在国际艺术田野里开出绚丽灿烂的花朵。他还是中国文联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马书林先生的新作不断在各种艺术展览中亮相,让美术界的同行和观众们看到了他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貌,他在戏曲主题创作上所投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水墨语言探索上所展现的精神,对于我们思考水墨艺术特别是水墨写意的当代走向,很有激发的意义。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位艺术家如何坚守艺术创造的原则,又如何探寻对已有传统的超越,如何在创作上反映时代文化的总体精神,又真实地彰显自我的个性,是今日美术研究需要不断分析与追寻的课题。从马书林的艺术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代中年艺术家所经历的文化变革与发展的进程,所经历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与当代创新的特性,把他的创作经验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和比照,能够看到他在中国画艺术上所做出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究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艺术家"。根据他的阐释,艺术家几乎像一条在创作的过程中自我消亡的通道,而且不仅仅是创作的艺术家,甚至每一位观赏者都被卷入"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之中并参与真之置入。因此艺术家的问题就涉及到艺术的本质。但若不了解其思想主题,即"是"这一主题的话,所有这些疑问都得不到解决。跟随他我们将看到,他给予了艺术家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人类艺术的创造方式都是各时代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进一步探求艺术真谛的可靠基础。当我们用艺术"建构"的观念来考察和研究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时会发现,人类的艺术创作至少有三大类不同的建构方式:即形式建构,情感表现的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这三种不同层面的艺术建构类型方式在历史上都有大量的表现,它们往往相互交错,共生并存。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当根据生活实践的需要而选择适宜的创作方式,多层面地传达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85美术新潮"的一种静悄悄的新潮,不单是古典风,它还有上海的一些几乎不大参展的抽象风,北京的新写实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视觉语言和方式的探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推崇陈文骥这些油画。其实,陈文骥在画这批画之前,曾数易画风,试验过各种绘画材料,并一度迷恋抽象艺术。这个过程也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他不擅思...  相似文献   

9.
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不仅是艺术素养全面的著名艺术家,而且是卓越的艺术理论家,他的艺术理论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他的理论既出自丰富的艺术经验,又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丰子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同天地、佛道、人生的根本问题相贯通,是有大境界智慧型的艺术理论家。在艺术功用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子恺的艺术功用论主要包括:艺术使人获得自由人生体验;艺术可获得天真的乐趣;艺术可以使人远离功利;艺术提高人的精神生活等。  相似文献   

11.
在"图像转向"之后视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尤其是本土艺术中的异族"他者"形象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土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指某一文化传统的艺术中出现的不属于自己族群、而是来自异邦的人物形象。前全球化时期东西方艺术在视觉领域都有大量的"他者"形象,通过探讨这些"他者"形象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认识视觉表征的深层结构与审美机制。在创造"他者"形象的过程中,有哪些影响"他者"形象塑造的因素呢?哪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一决定因素如何影响和左右了他者形象的塑造呢?由于受制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在"美化"与"丑化"的两极之间互动,但采取何种形式处理取决于本土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世界秩序以及本土文化在当时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换言之,是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了塑造他者形象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冰冻画探索     
本文就冰冻画的渊源,产生作了详实的阐述,对冰冻画的价值也作了一定的估价。任何一个艺术家或美术工作者都想走出一条有别于他人的路,使自己在艺术领域里有立足之地。创造冰冻画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4.
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构成方式"的艺术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真实观,在画家和观者面前展现出全新的艺术理念与境界,它超越了视觉的真实,融注了艺术家情感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他的绘画一直影响了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塞尚的伟大是他对现代绘画所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不愧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世界上所有民族在原始社会,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家。文章重点探讨了原始社会时期艺术与艺术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画余断想     
主持语:张培成的作品总能给我们带来闶适的视觉享受。早在25年前的全国美展上,他的作品《微风》就在形式借鉴上作了有益的尝试。这在中国画传统面对新潮艺术冲击下,如何向现代蜕变的特殊时期中就已脱颖而出。然而,对于一个勤勉的艺术家来说,转变也只是艺术实践中的阶段性总结,多年来,他不断寻求传统水墨艺术基本语言新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同时,还广泛,有机地吸收着各种艺术元素。在水墨材质的运用和形式处理等方面颊有心得。他的成功是恰当处理现实题材、借鉴传统和外来文化三个基本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13,(Z1):4-5
向艺术家致敬米罗(1893-1983年),生于西班牙,14岁开始学习美术,被人们称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融为一体的大师。米罗喜欢在作品中自由地抒发情感,他的画里有美丽的太阳、闪动的星星。他喜欢用图形和大大小小的点、线、面画出许多古怪精灵的人和小动物,使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米罗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画却充满了童真,给人愉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形神"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创造形式意味的美感,它具有不可忽视的"形"美.在艺术创造中,如何才能"以形传神",将书籍的本质特征描写得突出、鲜明,一是借书籍之"题"立意;二是与装帧艺术家的情感相联系;三是需要艺术家一种实际创造的本领--技巧.在艺术审美中,审美活动源于"形",并在美的"形"的直接观照中展开;艺术审美的最终目标是"形"与"神"交会,完成情感的超越;情感是"形"与"神"交会的媒介,以情感为推动,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的艺术境界典型地体现了诗书画三者的沟通与契合。他用诗来表达对书与画的见解;他认为诗书画三者的同一性是表现“心”——表现自我;他在艺术上体现的“道”是一种辩证观点;他刻意追求“新”——不断的创造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尚美之路     
林灿一家都是艺术家,这次展览是林灿和他的子女、女婿安斌,三代六人的作品,可谓异彩丰呈,琳琅满目。这些作品的展出,表达了林老一家一种精神,一种热爱美、探索美、创造美的精神,一种特有的家的文化。 艺术源于生活。林灿先生的艺术之路,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