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白云学院艺术系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教改精神,在"2 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中,全员参与,注重过程管理,以做好"1"、做精"1"为本系工作重点,使艺术系在"2 1"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系成立于1998年9月。现设有艺术设计、音乐学、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动漫设计、装潢设计等专业.有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9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硕士研究生17人,客座教授5人,外聘专家11人。艺术系张海燕老师现为中国音协会员、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赵善君老师为河北省美协理事、秦皇岛市美协副主席;崔福庆老师为秦皇岛市工笔画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3.
张书旂老师是我的恩师,在中央大学艺术系读书期间,我曾接受过他的教导.当时,中央大学艺术系教学方面有个规定,即到二年级时教授才上课,两个星期一次,每次半天.刚进大学,我就希望得到张老师的指导,每当二年级上花鸟课时,我总要争取到二年级班上去看张老师作画,课余并借范画去自己临摹.好不容易盼到二年级,张老师来上课了,但自1940年上期到1941年春天,不到一学年时间,张老师即受命赴美,考察艺术教育并宣扬中国艺术去了.就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张老师对我们的教导、鼓励和关怀,使我终身难忘.今年八月十八日是张老师逝世三十周年祭日,现在回忆当年跟张老师学画时的二三事,以表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4.
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以独特的创作方式进行个人艺术实验,以非客观表象的画面建构来揭示主观精神的内在真实。他将这种真实隐匿于"分割"、"倒置"以及"再混合"等一系列视觉表现形式的探索之中。通过分解与透析其艺术作品,考察其个性图式背后的艺术观念,能为人们重新体认这种艺术真实、拓展艺术思维方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再现与社会的发展 ,进步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是分不开的。OP艺术的再现证明了它强有力的艺术生命力。设计师 ,艺术家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 ,完善 ,才能走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是中国艺术创生的关键词,更是艺术家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它不是"形器"之游的物质生活方式,而是艺术家心灵"神游"的精神生活方式和生命放歌。在这样的精神"逍遥游"中,"深情"提供不竭动源,"童心"是其生命本体,"神游"呈现精神内核,"大美"是其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7.
艺术审美意识是艺术家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活动.胡塞尔现象学中对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有一定的研究分析.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决定因素就在于其对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准确把握.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审美选择、审美指向均来自其审美意识的潜在"意向性"和"功能性"指令,即现象学中的"内意识""内知觉"等因素的活动,它是艺术家审美判断中的重要"神经".艺术家如何把控与运用好"意向性"与"功能性"作用将会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成败.艺术家通过对敏锐的审美意识的把控来指向其审美理想所需目标,达到艺术家审美创造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哲学“物质”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这个古老的唯物主义哲学概念,经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和列宁的"扬弃",曾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列宁的物质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近一个世纪。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电子技术特别是发达的电脑网络技术将我们带入数字化空间。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进入信息化社会,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们的物质概念依旧停留在20世纪初的水平上。我认为,对物质概念进行新的"扬弃"的时机和条件早已成熟,文章通过对恩格斯与列宁的物质概念的追述、内涵与外延的比较与分析,找出其时代的局限性与逻辑上的缺陷或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实在(物质)、虚在、客观存在、非客观存在、现实性空间、非现实性空间和实践诸范畴,试图赋予物质(即实在)以新的意义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物质材料是艺术活动的基础,艺术的物质材料影响着艺术的创作,并且它的演变也直接影响了艺术技巧与艺术风格.科学技术、制作师、演奏者、艺术家都对艺术物质材料有影响.物质媒介材料的不同,构成的术门类和艺术风格也不同.艺术物质材料与艺术思想也影响着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做学生工作难,做大学生工作更难,要做好艺术系科大学主的工作则难上加难。对此笔者也深有同感。在中学担任了10余年的班主任“转行”之后,如今又在高校的艺术系科学着做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竟没有半点儿重操旧业那种“轻车熟路”似的感觉,倒一直是在战战兢兢地“夹起尾巴做人”。年来幸而略有所得,谨付诸笔端,就教于同仁和前辈师长,以期求得进步和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艺术系科的学生之所以比普通系科的学生显得更加难管,是因为艺术系科较之普通系科而言有其特殊性,学生本身具有特殊感,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势必造成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物质材料是艺术活动的基础,艺术的物质材料影响着艺术的创作,并且它的演变也直接影响了艺术技巧与艺术风格。科学技术、制作师、演奏者、艺术家都对艺术物质材料有影响。物质媒介材料的不同,构成的术门类和艺术风格也不同。艺术物质材料与艺术思想也影响着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怎么看冷冰川的艺术?很多评论都肯定了冷冰川是一个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但是论及他的创造性的时候,我觉得这些研究和评论都忽略了冷冰川在艺术探索上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这位艺术家不全是在"风格"层面上,也不全是在一般"艺术语言"的维度上进行他的创造,虽然他的经常为人称道的艺术上的贡献,都与这有关。我认为冷冰川的创造性贡献,最重要的是他的绘画实践创造了一个新的画种。这个画种在材  相似文献   

14.
媒介不仅以其物质属性保障了艺术的物性存在,而且也是艺术家长期的对媒介的训练而形成的内在能力与感觉,是艺术家主动探索世界、感知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与动力。媒介本身有着常识所认同的物质属性,而媒介能力则属于艺术家的主体能力,诗人感知世界凭借诗人的媒介能力。构思与意象是诗人面对的最基本问题。关于诗的艺术构思和意象,需要从媒介的角度探讨构思和意象是如何产生的,诗人是如何把外在物像加工成意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钟曦教授     
钟曦,1963年10月生,现任师范学院副院长兼艺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校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曾获深圳市政府"优秀教师"、广东省文联"先进个人"、校"突出贡献"奖等称号。近年主要学术情况:曾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金奖、全国"鲁迅版画奖"、美国加州"首届国际小型版画展"创意奖、"第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铜奖、"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铜奖、"第七、八届全国‘三版’作品展"优秀奖、"第17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广东省美术50年经典作品提名奖等。在国家级美术核心刊物《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版画》、《艺术家》、《美术文献》等发表作品、论文三十余幅(篇)。  相似文献   

16.
"今日文献展"聚集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能量",试图对正处于高烧状态的"艺术热"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中国,艺术热是和房地产热、股市热相媲美的赚钱热潮,在艺术的背后是热钱滚滚。所以中国当代艺术有点像是因摄入过多的卡路里而撑成的大胖子,热量过度,明显膨胀。10月17日~11月1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今日文献展"被命名为"能量——精神、身体、物质"。从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来说。"能量"显然是一个中性词,居于冷静的中间立场,而主办方和独立策展人黄笃也试图对正处于高烧状态的"艺术热"保持自己清醒的认识。今日文献展试图用"精神、身体和物质"三方面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能量。绘画、影像、雕塑和装置.5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占据了今日美术馆所有展厅以及馆外可以有效利用的空间。在这场文献展中,大腕云集,也不乏新生力量。当然最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长期垄断戏剧领域的僵化创作模式,早已成为横在艺术家心中的一道迷墙,阻断艺术天性接通真实、自然与梦境的才力."第四堵墙"便不仅仅是"第四堵墙",它不仅使戏剧囿于封闭的思维定式,限制了艺术家驰骋的想象力,更是一种阻挡历史前进的陈旧的、需要与之革命的意识形态的象征体.传播的藩篱需要有先锋的冲击,实验的精神借着对固有艺术体制的深刻怀疑,寻求戏剧生长的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观点,人类将对自然改造的实践中所生成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并运用到造物之中,因而人类制造的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审美价值。"美的规律"论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纯艺术家和设计艺术家在现代社会进行了新的联合,现代设计艺术是发展人的形式感觉和审美能力的最大众化最普遍也是最有力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探究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艺术家"。根据他的阐释,艺术家几乎像一条在创作的过程中自我消亡的通道,而且不仅仅是创作的艺术家,甚至每一位观赏者都被卷入"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之中并参与真之置入。因此艺术家的问题就涉及到艺术的本质。但若不了解其思想主题,即"是"这一主题的话,所有这些疑问都得不到解决。跟随他我们将看到,他给予了艺术家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潘玉良是我国第一代赴西欧学习绘画的艺术家,她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中国传统美学"以形写神"的基本原则,具有"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